将自律教育进行到底

2017-10-12 16:23欧阳帆
时代金融 2017年26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对策

【摘要】自律对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而当前高职学生自律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着学生自律意识淡薄、自律能力不强的情况,加强高职学生自律教育迫在眉睫。本文从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自律教育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 自律教育 原因 对策

古人云:君子责己,小人责人。从古至今,严于律己都是一项优秀质量。所谓自律,就是严于律己。纵观当前各高职院校,不难发现高职学生整体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还不强,部分学生厌学现象较严重,违规违纪现象也时有发生,具体表现在沉迷于网络游戏、经常迟到旷课、考试作弊,更有甚者打架斗殴,这种种现象的根源就在于学生自律意识差、自律能力弱。

一、高职学生自律现状原因分析

(一)高职学生自身特质的影响

高职学生除了具有普通大学生的共同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高职学生是经历中考失败的学生,这就导致了如下结果:一是文化基础薄弱,导致对道德认知的全面性和深刻性严重不足[1];二是自卑心理,由于中考失败,导致部分学生存在自暴自弃的现象;三是就业压力大,对前途的迷茫和困惑,导致的各种不适应性。此外,由于近几年高职院校招生形势的严峻性,为了增加生源而大幅度扩招,导致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学生自律现状堪忧。

(二)家庭的影响

一个人从出生下来,对他最先产生影响的就是父母和家庭,包括家庭环境、家庭氛围、生活习惯、情感沟通方式、教育方式等等,都会对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当前的家庭教育则普遍存在这样情况,父母一味重视成绩,对孩子的教育认为只要“钱给得足够多”、对孩子有求必应就是对孩子好,而忽视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殊不知,良好习惯的养成对自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学校德育缺失的影响

我国的学校教育普遍过于重视灌输知识而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即便开设了德育课,也主要是以书面形式进行考核,这显然不利于学生道德意识和修养的提高,只能反映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在德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这样一种“教管”分离的情况,德育课老师只管按照自己的授课计划来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基本视若无睹,出现问题,首先就找班主任[2]。由此,造成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不及时,学生自律意识淡薄、自律能力不强也就不难理解。

(四)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思潮涌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也随之而来,社会上出现了很多道德失范现象,比如扶老人反被讹诈、官员干部贪污腐败、企业制假售假等等,种种不良现象严重影响着心智和思想还不够成熟的高职学生,从而不利于他们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的培养。此外,高职学生原本就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受网络影响很大,即使知道沉迷网络不好,但由于自律能力不强,仍然被网络“牵着鼻子走”。再加上互联网高速发展带来的良莠不齐的信息,冲击着学生的思想,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而高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好奇心强且信息鉴别能力差,因而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不利于其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的提高。

二、加强高职学生自律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以人为本,重视自律教育[3]

教育应以人为本。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自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走近学生、倾听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只有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和尊重,才能激起他们内心想要变好的愿望,进而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同时对学校的德育课也应提出一定的要求,除了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自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找准努力方向,规划校园生活,并且正确看待网络、使用网络。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将自律意识内化于心[4]。

(二)知行合一,重视道德实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会深化对道德的认识,正确进行道德选择,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并且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道德实践诸如志愿者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等,学校和家庭应鼓勵高职学生踊跃参加此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让其在实践中观察、了解、思考,如此得到的收获将是巨大的,不仅能帮助学生客观分析和看待社会问题,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还能涵养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且提升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

(三)授人以渔,重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社会总是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仅靠课堂教育显然不够,而且学校在进行道德教育时,也不可能对所有学生都因材施教且面面俱到,必然会有不完善和不周到的地方,所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就显得极其重要。自我教育方式诸如学生社团、优秀学生典范、学生轮流值班制等等,学生社团可以定期举办各种活动,比如开展“卫生宿舍”、“文明班集体”、“优秀志愿者”评比活动,并且广泛宣传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礼貌、乐于助人等社会公德,而优秀学生典范则是在学生中寻找优秀典范,激励其他学生积极向上、见贤思齐,学生轮流值班制则是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管理和班级服务中。通过以上各种教育方式,涵养高职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自律意识,并且进一步培养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与时俱进,助推他律向自律转化

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自律固然是最重要的,但是他律也不可或缺[5]。作为教育者,我们决不能把道德建设完全寄希望于高职学生的自律,这是不实际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对于那些自律能力差的学生,还应实施既有原则又有人情味、既严格又有温度的他律教育。对此,学校应完善各种校纪校规,要对学生的道德标准、文明行为提出明确、具体、细致的要求。只有这样,对学生的管理才有据可依,也才能规范学生行为。同时,还要完善监督机制和惩罚机制,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监督中来,一经发现不文明或者不道德的行为就加以及时纠正或制止,并对相关违规违纪学生予以相应的惩罚,从而为广大高职学生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在此过程中,自觉培养自律意识、养成自律习惯,并且对校纪校规也始终心存敬畏,做到严格遵守各项校纪校规。

总而言之,自律教育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它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未来“大国工匠”的阵地,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加强学生自律教育,从而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文勇,王秀萍.高职学生自律意识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6):211.

[2]蒋丽娟.加强高职学生的自律教育[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8):36.

[3]田建国.以人为本与道德教育[M].济南:山东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艾素平.移动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自律精神培育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学工视窗),2016(8):72.

[5]伊.斯.马里延科(牟正秋等译).德育过程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欧阳帆(1991-),女,汉族,江苏常州人,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学历,江苏旅游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企业财务与投资管理。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