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韶天
为挂牌企业匹配成长需要的资金、资源、信息和服务,为挂牌基金对外投资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可选标的,为中心聚集的高净值合格投资者撮合更多投资于私募股权基金的机会,为青岛财富管理金改区先行先试、聚拢更多的机构投资者,把中心打造成一个地方政府应用政策服务企业的综合服务平台,就是蓝海中心对自身成长与發展的定位。
速生速死、快速迭代的时代,“被抹平”是最不可预测的商业黑天鹅。木桶原则早已改变底层逻辑,没有时间让你去弥补短板,你要做的是冷静布局,然后加速成长,加速成长,加速成长,直到形成足以突破为核心竞争力的长板优势。
在省长郭树清提出山东金改三周年之际,2016年的10月28日,青岛金改区的地方性股权交易中心——两岁半的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蓝海中心”),向全行业宣布设立“基金板”,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人份额报价信息发布专板。
首批12只联合规模达到500亿元的挂牌基金中,既有国家发改委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专项批复设立的、号称全国规模最大的产业投资基金,也有青岛市政府直属国有投资集团联合国有子公司作为GP发起设立的总规模30亿元的合伙制基金。
蓝海中心当日公开的数据显示,12只基金已经到位并即将完成投资的合计近40亿元;中心目前在谈拟挂牌基金数超过30只,基金总规模近100亿元。
在蓝海中心董事长蒲晓煜的解释中,“推出‘基金板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完善蓝海中心的平台生态系统建设”,但是在当日发布会现场,蓝海中心同时与山东省社保基金理事会、青岛财富管理基金业协会、青岛市股权与创业投资行业协会等多家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蓝海中心总经理常欣在主持中还透露出“蓝海母基金计划”……
显然,蓝海中心想做的是一个更大的局。
作为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蓝海未来究竟想做什么、能够规范地做成什么?国人理财观念和风险承受能力进入股权投资时代,基金板的运作思路和战略构想究竟是为了实现什么?在中国资本市场“逆生长”的现实境况下,在金融监管日趋从严、金融科技日新月异的现实环境下,以蓝海中心为代表的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最底端“塔基们”,当如何在创新实践与风险平衡中取舍得失,找到自己独特的长板优势?
蓝海中心总经理常欣的观点是,“船永远在自己手中”。
基金业风口已至
有几个数字一旦凑在一起,山东人必然心寒。
在中国资本市场用不到30年时间推出的3000多家上市企业中,截至2016年8月22日,深圳市南山区上市企业的数量是117家,而根据山东证监局截至2016年6月末的统计数据,山东以全省之力上市企业数量合计165家。
以上市公司数量为指标,各省份和地区运用资本工具的能力和各地区金融市场的实际运作环境,呈现巨大的发展不均衡。
2012年前后,先知先觉的行业观察家,针对实体经济下滑的结构性矛盾和中国经济的进入阶段,陆续发声,称“中国开始进入股权投资时代”。
2013年,中国基金业协会应股权投资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和行业监管的亟需,紧锣密鼓成立。有业内人士将基金业兴起的缘起,很大程度归因于天津滨海新区成立后在金融创新方面的探索成果惠及全国,合伙制基金从而可以轻松设立。早已诞生的《合伙企业法》进一步明确解读“先分后税”,税制优惠加速了合伙制基金的创立,推动了产业爆发与集聚。
2014年,第二代互联网“独角兽”阿里巴巴在纳斯达克IPO掀起风浪,暴富效应的带动,在刺激国人财富观念深刻转变的同时,也将独角兽背后的助推器——以软银中国为代表的“风险资本”带到更多国人面前。
2014年、2015年,“咖啡烈焰”从中关村燎原全国,自上而下的“三创运动”声势浩荡。创业者成为这个时代最耀目的明星,他们背后的天使、VC等风险资本不得不屈服于同行竞争的激烈,估值越来越水涨船高,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不得不变得越来越前端化、垂直化、机构化。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部门主导下的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纷纷设立。
2015年年中,一轮牛市戛然而止。这根本是资本助推和行业幼年期野蛮狂飙的缩影。
2016年资本市场的主题词变成“并购重组”。在资本运营的最顶端,国内外顶级的并购基金早已对经济下行中的优质资产虎视眈眈;新三板挂牌企业数一年破万,新晋挂牌的新经济体甚至有实力成为并购的主动方。
冷热交替逆转,无人否认,“资本寒冬”中蕴藏着真正的机遇。
“财富管理”当破题
2014年2月,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利用财富管理“试验田”功能,青岛市积极向国家争取首批创新试点政策35项,2016年10月第二批25项试点政策亦获批准。
先行先试的政策存在巨大的红利,近三年来,青岛金融生态成绩斐然。在伦敦调研公司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榜单上,青岛位列第46位,紧跟上海、北京、深圳,上升为全国金融中心城市中的第4位。截至9月底,青岛金融机构总数近250家;新增存贷款和直接融资过千亿,创历史最高水平;保费收入增速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列第一位。
但后来居上者也有自己独特的困境。虽然是首个以财富管理命名的金改区,但纵观中国金融业发展历程,法人金融机构总部在北、上、广、深的地位和分布早已完成。尴尬在于,无论出具什么样的政策吸引,青岛在吸引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持有牌照的大型金融机构总部到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原因很简单,布局的时代已过去。
时机一旦错过谁也不能令它重来。面向未来布局新金融业态,是当地金融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共同愿景。私募基金是财富金融的重要内容,也是青岛财富管理综合改革试验区重点发展方向和招商引资的重点,与财富管理紧密相关的私募基金被寄予厚望。
当地政府付出各种优惠政策,加大对国内外各类基金机构的引进,努力培植从天使、VC、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证券投资基金等全类型基金设立。通过吸引大型基金机构的布局,完成对基金行业生态的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青岛市拥有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基金管理人129个,备案基金166只,规模654亿元。备案数量居全省前列,基金规模占山东全省备案基金规模的比重接近50%。endprint
基金板100001号、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总裁姜省路认为:“蓝海中心推出服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融、投、管、退全链条的基金板,是洞察市场机遇、大胆创新实践的举措。”
“青岛金改区未来引进的机构肯定是一些新金融业态,在新生金融业态中,股权投资就属于比较重要的产业分支。”常欣判断:“金改区的许多政策也包括了股权投资方向的优惠,比如QFII、海外基金等都是布局的方向。行业发展的大方向、政府政策的新导向,与我们目前要做的事情其实高度契合。蓝海有责任为金改区先行先试,探索新模式。”
闭环三个生态圈
作为青岛金改区的重要实体支撑,蓝海中心设立的初衷就是通过股权融资培植中小微企业,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常欣用一句话点题:“四板生存的核心使命就是为中小微企业实现融资功能。”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自2014年4月18日正式成立以来,蓝海用两年半时间打造了3个创新服务的金融平台:中小企业股权交易平台、财富管理产品交易平台和“信蓝筹”互联网融资平台。“通过多交易品种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平台与企业的共荣共生,实现资本与企业的双赢发展。”
3个平台功能定位清晰,又互相支撑:股权交易平台着力于优质企业的培育,引导他们按照更高层次资本市场的要求逐步走向规范、壮大;财富管理产品交易平台紧密结合金改区的财富管理使命,着重聚拢合格投资人,为下一步发展留空间;“信蓝筹”互联网融资平台则重点关注金融科技手段的创新,以金融科技为手段,打破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的融资界限,为企业股权与财富资金的有效对接寻找无缝衔接的通道。
两年半时间,中心目前挂牌交易企业达到400家,帮助企业实现多元化融资37亿元。通过“信蓝筹”平台完成众筹项目30个,融资近6000万元。“金珩财富”系列产品累计备案391期,发行金额205亿元。通过挂牌和展示业务,青岛当地有规模的会所、律所也都被团结在蓝海周围。
“通过这些业务,我们聚拢了金融资产达到300万元人民币以上、来自全国的高净值人群3万多名,他们的风险偏好与银行的高净值客户不同,投资者群体差异较大,有一大部分是属于有高风险偏好的,这就为基金板成立之后进行股权投资创造了条件。”常欣解释。
常欣的头脑中,一直在谋划一个“中小企业成长生态圈层”的系统。
在这个生态圈里,小微企业是一极,合格投资者是一极,以会所、律所、资本机构形成的中介端是一极,蓝海中心是撮合各方需求与交易的一极。这四极各成系统、各自成长,又共同组成了一个业务交叉、需求互补、多方受益、共同扶持中小微实体企业良性成长的大的生态系统。
“基金板挂牌、基金机构的进入,可以说是实现生态闭环的重要一步。”常欣特别强调:“要让这些生态实现互促互进的关系,企业生态永远是根本,基金和中介都属于辅助生态。”
2014年就想做的事,拖到现在是因为“条件不具备”,但现在,“时机相对成熟”。常欣说,“我们做基金板的核心是希望聚拢更多的类似机构参与进来。不是因为青岛这方面做得多么领先,恰恰是因为不足够。”
适应“教育体系”的遗留问题
商周刊: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格局中,四板市场属于培育和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塔基市场”,离企业更近、服务企业面也更广。蓝海挂牌的企业如果要去更高级资本市场,你们是什么态度?
常欣:今年蓝海中心有6家企业上了新三板,有一家马上上主板。一个小学老师,难道你对上了高中的学生还会有过多的诉求吗?我们培养出很多的明星企业,如果这些明星企业在四板的基础市场获得过益处、成长壮大,他会反向带动更多的优秀企业加入我们,这种品牌效应是我们更看重的。
只要企业能长上去,我们就一定帮它扶上去。无论上新三板还是上创新层、创业板、主板,或者海外留学,去海外资本市场上市,我们都欢迎。去年,蓝海中心跟韩国证券交易所和澳洲悉尼交易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释放出这种信息。
商周刊:但是现在最热的是新三板,一年冲万家,和四板市场的竞争可以避免吗?
常欣:中国资本市场的建立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逆生长”。先把上交所和深交所组建了,然后组建了新三板,先后又在全国组建了众多的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
拿教育体系打个比方,如果主板是大学,新三板是高中,那么四板市场就是小学初中阶段教育。因为之前没有小学,没有初中,没有高中,只有大学,有些成长得快的企业直接上了大学,后来有些直接上了高中。除了大学、高中,其他的中小微企业是不是就不需要上学了?随着整个业态的发展和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完善,以及“三创”号召下大量小微企业的初创,我相信未來,正常的企业成长节奏还是应该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
商周刊:新三板的退市制度明年可能要推出,你怎么看这件事?
常欣:企业成长周期不同、实力不同、需求不同,必然形成梯次。在“教育体系”里也是这样。无论哪一级的资本市场,其实都是在造一个生态。有进有出、有升有降、保持新陈代谢,这才会构成一个健康而且合理的生态。
商周刊:蓝海吸引和服务企业的优势是什么?
常欣:吸引力来自哪里?核心问题无非是增强四板市场的融资功能。只要蓝海提供的融资能力能够满足企业需求,企业自然而然就会来。
中国当下的投资环境还是机构投资者为主体,未来我们要聚拢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参与,把基金的生态搞好,为私募基金对外投资提供更多优质的可选标的,也为投后企业提供持续的管理服务,在提升中心挂牌的基金投资效率的同时,也为中心聚集的高净值合格投资者撮合更多投资于私募股权基金的机会。此外,我们还为企业提供了许多成长方面的培训和服务、信息和资源。围绕“打造成一个地方政府运用政策服务企业的综合服务平台”,蓝海中心可以争取的政策和尝试的手段其实很多。
商周刊:参考美国基金业的数据和发展脉络,中国基金业正处于爆发期,行业机会好像很大。
常欣:数据我也在观察,但不能仅仅用基金的数据来看基金。要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来看基金。真正应该在乎的不是基金业本身,关键是看企业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技术的创新,能不能跟上基金业蓬勃发展的节奏。
蓝海生态圈的三极里面,我们最在乎的其实是企业端,因为只有前端企业生态健康了、强大了,后面的辅助体系才会发挥作用,整个生态才会良性健康、越来越好。
我们依法合规,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先行先试,抓住机会做好我们的布局,围绕着这个生态尽量去做到完备,同时为青岛财富管理探索一些新的路径。蓝海中心始终坚信,市场的需求是很大的,蓝海中心可以做的事是很多的。我相信一句话,何必预测明天,“船”永远在自己手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