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节约要理性

2017-10-12 01:20张战军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菌类剩菜老友

张战军

勤俭节约是许多老年人的传统,他们反对“舌尖上的浪费”,也是最积极的拥护者和践行者。有过挨饿的滋味,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困境,更知口中食、盘中餐来之不易。所以始终保持“能省则省”的理念和习惯。有位年过七旬的老友,剩饭菜从不舍得扔,还训导他的子女“别当糟蹋东西的败家子”。进“二伏”这天按老例吃面条,剩下半碗肉丝茄子面,不值得放冰箱存放,结果老友晚上睡觉前三口两口把它吃进肚里。想不到半夜胃肠难受,折腾了一宿,吃了盖胃平又吃吗丁啉,闹得两天胃口不舒服。这让他受到深刻教训:“少吃一口,舒服一宿”确是至理;“心痛剩饭一口,反而伤了胃口”真是得不偿失!

其实,“许多病是吃出来的”是个不争的事实。老年人对剩饭菜处置不当有损健康的事也不鲜见。一些错觉理念特别值得警惕。诸如:凭经验用眼看表面、用鼻子嗅气味,判定食物是否变质;认为天气涼剩饭菜多放几天没关系;电冰箱可保鲜,熟食剩菜存放时间长些不怕坏;高温加热能消毒,剩饭菜吃不完,反复加热多次吃;冷拌菜就是凉着吃,上顿剩的下顿接着吃……据专家科学测定,空气中的有害细菌会在2个小时内附着在剩菜上开始繁殖,蛋白质和脂肪在细菌的作用下,大部分会产生有害物质,剩饭菜宜在4~6个小时内解决,隔夜绿叶类剩菜不能吃,即使在冰箱里长时间放置的食品,高温加热也难尽除其中菌类。“过分节约”的认识误区,潜在很多安全隐患,长期被误导对身体有害甚至有致癌危险。

减少“舌尖上的浪费”很必要,但对老年人来说,关注“舌尖上的健康”则更重要。节约诚可贵,健康为前提。在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提高的现代社会,老年朋友要与时俱进,树立现代健康理念,重视饮食养生,科学认识和践行“节约”行为,在省和细、珍惜和舍得的认识上,提升三种理念。

一是要会享新生活之福。社会发展已由温饱型向品质型转化,由吃饱到吃好,由充实的量到精细的质,是生活提高的获得。古人有“食不厌精”之说,已经成为人们舌尖上享受的现实。“少而精”应该成为一种饮食准则。会安排少而不费,重品质精而美味,多样化老有所享,讲适度保护肠胃。

二是要善用“食补”之道。古人有“养生当论食补”、“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老年朋友学点食补营养知识,根椐个人体质择适而用,也是养生的重要环节。要懂得“生命在于运动”是养生的外在条件,但“生命在于营养”是健康的内在因素。有些老年人被忽悠买高价保健品须谨慎,但在正规医疗指导下补充自身所需要的维生素和营养成分,舍得多花钱买高质食补品,是值得的。不惜“富养”孙辈,却心痛为己“食补养生”消费,也是缺乏“食(时)尚”之通病。

三是提升食品生态理念。过去对入口之物的环保、污染、保鲜期、保质期这些概念确实很淡薄。“有机”这两个字也是近些年进入视野的新词。值得注意的是,仍有些老年朋友在“贵”和“便宜”的天平上偏向“省钱”,去买一些将要过期的、不太新鲜的食品或表面有少量斑点的果蔬,底线是“没坏”、“能吃”。孰不知内在的质变、菌类滋生,是肉眼看不到和直觉无法判断的。这种侥幸食之,失去的不仅是新鲜、美味和营养,对身体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浸染,危害至甚!食用瓜果蔬菜,千万莫让这种不当的习惯影响身体健康。endprint

猜你喜欢
菌类剩菜老友
情深读《老友》
我爱《老友》
这三种剩菜易滋养癌细胞
我爱吃剩菜
心中要筑全程
初二相会老友
在雨后,与菌有约吗?
拧巴是一种病
老友聚餐
蘑菇,植物还是非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