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菁英时代深圳总部的办公区,映入访客眼帘的首先是一副巨大的围棋棋局。董事长陈宏超在资本市场已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在他看来,某种程度上,投资也像是在解一盘棋局——需要静下心来,聚焦基本面,专注于挖掘好公司的价值所在,追求最具确定性的投资机会,脚踏实地为投资人赚取收益。
恒者行远,思者常新。经过多年的学习、思考和探索,陈宏超的投资理念逐渐清晰。注重长线投资、以实业心态投资二级市场、关注安全边际及善用逆向投资思维,成为他和整个公司的投资原则。
“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陈宏超说,自己属于“幸运的一代”,不仅亲历了改革,而且是改革的受益者。站在当前的时点放眼未来,陈宏超认为,中国正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中国的发展路径也正在转移到创新和财富的双轮驱动上来。因此,从长远看,资本市场的格局也将发生重大变化。而转型期中的中国经济一方面急需资本市场的助力,同时也为投资者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资本红利时代”。
返璞归真 探寻投资本质
作为资本市场的一名老兵,陈宏超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已进入市场“搏杀”。回忆过往,陈宏超认为,自己如今的投资理念也非朝夕间形成:“我经历了几轮牛熊市,目睹过这个市场带来的悲喜离合,体验过恐惧和贪婪,也品尝过失望和希望……所有这些都让我思考一个问题:怎样的投资哲学,才可以不畏牛熊,无惧时间的磨砺?”
“早期,我的投资风格和很多人相似,也是游离不定的,往往是市场热点在哪里,我就跟风去投资。”陈宏超坦言,最初进入市场时,他也是一位“追风者”,并没有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投资逻辑和体系。
事实上,跟风投资短期内看似很好,但从长远看,其效果并不佳。同时,股市也像一面镜子,将人性的贪婪、恐惧映照得一清二楚。比如,不愿认错、风险意识薄弱、缺乏客观判断、只追逐热点……这些经常会犯的错,在陈宏超看来都是需要反省之处。
“我们不能把股市看成赌场,投资不是零和博弈,其本质是投未来。”陈宏超说。为了寻求如何才能做好投资的答案,他曾一度告别市场。其间,他当过上市公司董事长,并去清华大学深造学习。因为他不仅想从实业的角度来理解企业和投资,而且也想问道大师,领悟更多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理论知识。
如今,经过二十余年的学习、探索、思考和实践,陈宏超的投资理念和心态都趋于稳定。他认为,最靠谱的投资方法就是返璞归真,做好简单的事情。这也意味着,只有找到自己曾经盈利和亏损的原因,理解了股票投资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投资理念和价值观。这就好比一个棋手,只有将自身所处的环境和对手的布局意图了解清楚后,才能成竹在胸,获取最后的胜利。
坚守能力圈 专注价值成长投资
离开投资圈去实业工作的经历,对陈宏超投资理念形成的影响不可谓不深。用他的话来说,股票投资的制胜之道,其实只有简单的两大条件:一是找到好的公司标的,另外就是要选择一个合理的进入成本。
“因为买股票实质上就是买上市公司,投资成长型公司才是让财富增值的最大利器。”从实业重返股市后,陈宏超开始以投资实业的心态来投资二级市场,并用实业的思维来理解公司。其核心逻辑和原则,也聚焦至“价值成长”。
“‘价值成长是个偏正词组,用‘价值来界定‘成长,而主體则是‘成长。”陈宏超向记者娓娓道来。在他眼中,所谓“价值成长投资”,意即投资那些内在价值处于不断成长之中的股票。在投资中,除了考察公司当前的内在价值,更要注重分析公司未来的成长能力。“只有这种在未来能获得高速成长的公司,才是我们考虑的投资对象。”陈宏超在其阐述投资价值观《享受成长:未来15年最大投资机会》一书中这样表述。
具体而言,陈宏超的投资策略包含了四大要素:一是长线投资,二是在能力圈内选择,三是独立思考,四是注重安全边际。
“投资如同长跑,坚守自己的理念才是获取长期稳定增长的收益的根本手段。”告别了此前追涨杀跌、不断追寻热点的投资方法,陈宏超开始尝试在找到好标的后长期持有。
知易行难。长线持有不仅考验投资人的定力,而且更考验其对公司的理解程度。“做长线投资一方面取决于能不能找到优质企业,而这依赖于对公司的理解;另一方面,找到了标的,能不能拿得住,心态非常重要。”陈宏超表示,就菁英时代而言,其优势在于投研团队成员大多来自于实业,对投资对象有着自身独特的理解。他说:“我们主张用实业心态、类PE方式做二级市场的长期投资。如此才能不受市场短期波动的影响,并享受到优秀公司长期成长的乐趣。”
在自己界定的能力圈内行事也相当重要。陈宏超曾经对自己要求很高,做投资时总希望做到最好。“但我们不是天才,只擅长某些领域的投资,所以我们只投资自己了解的公司,并努力学习,在投资中修炼自己的心智。”陈宏超说起了自己的改变。
他开始尝试放低要求:“考不到100分,我们就考70分。”认清了自己的局限后,他不再执着于做到最好。坚守自己能力圈的陈宏超,反而实现了“积跬步致千里”的愿望。
此外,陈宏超认为,投资中最需要的客观和理性的态度,与独立的思考密不可分。“对错本身并不取决于别人同意还是反对你,唯一重要的是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是否正确。只有坚持独立思考,才能作出自己的独立判断。”陈宏超说。
投资是一项永恒的事业。重视持续成长的投资人,往往也注重严格把控风险。陈宏超坦言,在选择投资标的时,虽然很看重标的未来的成长空间,但这些公司也必须具备足够的安全边际。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这样的公司,即“没有天花板,但是有地板”。endprint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风险的理解,陈宏超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市场中流行的对风险的定义是波动性,但我认为风险是潜在损失的可能性。”也因此,他非常看重投资时的进入成本,并且将之作为风险控制中的重要因素。
他认为,风险的悖论在于,当所有人都相信某种投资有风险时,市场群体不愿意购买的意愿往往会把其价格降低至“风险区”之外。而此时的投资,恰恰具备了相当高的安全垫。
因此,陈宏超说自己喜欢做逆向投资:“我往往在市场最绝望的时候买股票,那种时候很可能遍地是黄金。”陈宏超在2001年暂别股市,当2005年市场陷入谷底之际,他选择重返市场。事后证明,当时他的择时非常成功。
此外,有别于大众理解的“止损”,陈宏超说自己更注重“止买”。他认为,在基本面不变的情况下,短期的股价下跌反而是加仓的好时机。但在股市出现泡沫时,要实施“止买”策略。2015年4月市场陷入狂热之际,陈宏超宣布不再接受新的资金进入,因为他认为过度的贪婪可能随时引爆积压的泡沫。
“当时还有客户朋友拿着大量资金飞来深圳,要求我帮忙做股市投资,但是我拒绝了他。”说起那天花了7个小时拒绝投资人的往事,陈宏超笑言,虽然彼时客户有些生气,但随后股市的连续大跌,却让客户感激不已。
看好未来 把握趋势投资“风口”
偏爱投资价值成长股的陈宏超,是一个看好未来的乐观主义者。他坚信,成功的投资首先离不开对大趋势的把握。
“走在复兴之路上的中国,正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在他看来,眼下中国经济走在结构转型和升级的路上,这是当前最大的趋势。一方面,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助力;另一方面,改革释放的制度红利和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贡献,则成为A股市场长期走牛的基础。
在对经济发展趋势作出研判之后,陈宏超的投资方向开始转变。“2012年的时候,我们提出了全面转型的思路。”陈宏超说,这意味着公司的投资方向发生了变化。认为投资即是投未来的陈宏超,开始从传统行业抽身,转而投资那些新兴的行业和领域。
陈宏超在其第二本专著《大牛征程》中认为,未来中国的投资大趋势将在新消费、大健康、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万物互联、智能制造这几大领域诞生。之所以看好这些领域,是因为从历史经验看,每一次技术革命在推动人类工业和社会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都会诞生一些巨型企业。
以新能源汽车领域为例,陈宏超判断,在引领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将会诞生一批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高成长性企业。当前备受市场关注的新能源汽车领域,陈宏超早就关注并布局。“2010年,比亚迪(49.82 +0.50%,诊股)电动出租车首次在深圳投放试运行,这是一个电动时代到来的标志。”陈宏超坚信新能源领域的乘用车市场的投资“风口”已经到来。
拥抱未来的最好方式之一,便是与时俱进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事实上,为了做好投资,陈宏超特别强调持续学习。和很多人讨厌飞机延误不同,陈宏超说自己特别享受这样的时刻,因为可以借此静心读书。利用各种碎片时间学习新知识,已经成为他的习惯。
至于具体的选股策略,陈宏超更偏好自上而下的方法。在把握好宏观趋势后,再去选择景气上升的行业,然后从中优选龙头公司进行布局,而一旦出手,便是长期投资。
“我们的持股时间在很多人看来是很长的,一般会持有3年至5年或更长。”陈宏超解释道,“因为是类PE的投资策略,所以一旦持股将会持续关注所投公司。除非基本面发生背离,才会抛售股票。”
这么做的结果,看似失去了很多市场机会,但陈宏超认为,由此也规避了很多投资风险。他坦言,最喜欢投资那些业绩即将进入“拐点”的公司——由于随后进入高成长阶段,业绩爆发后带来的投资收益往往非常可观。
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陈宏超显得特别有信心。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释放的改革红利、中产阶层崛起带来的巨大财富,以及资产管理行业的迅速发展,让他看好私募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私募将走上规范发展之路,未来将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各种风格的私募都将在市場上获得一席之地。”因此,当前除了做好投资,陈宏超也在不断物色优秀的人才扩充队伍,为公司的下一步跨越式发展打好基础。
或许这也印证了棋局的涵义:只有看清全局,提前落子占据有利位置,方能在最后制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