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弥
《玄妙》写于2007年4月,写这篇小说的念头起于我的外公。我的外公是个技术高超的木模工,为人讲义气。收留过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这个流浪汉后来拐走了我的外婆。但是写完以后,我觉得我没有等到我想要的东西。如果把这小说处理成喜剧会好一些吗?就像莫里哀的喜剧,轻佻但不失有趣。
《月亮的温泉》发表在2006年6月。我的底稿上,刚开始叫《月亮泉》。后来改成《月亮的温泉》,是基于小说中有一座山叫月亮山,山里有温泉。有温泉的月亮山后来成了灯红酒绿的地方。小说里多处描写了月亮,与沉浊的人间相对应。但是在人间,也时不时地发生美如月华的情感。
政策性的东西最难被人接受,最容易被人接受的是美和爱。这里我举两个例子,我是五年级看的小说《艳阳天》,这是一部意识形态十分浓厚的作品,但是谁会在意那些意識形态的东西呢?大家看小说,不是看文件,而是期待它里面出现与自己心灵相通的东西,最终给我留下的可记忆的是男女主人公那些节制的清新的爱情。
另一个例子,我小时候,村子里的人去看了《洪湖赤卫队》,这是一本高扬着革命主旋律的电影,歌曲也挺好听。但大家看了以后都没有话题,一直到有一天,大家聚拢在一起乘凉的时候,邻居寿汉大叔扔出一个重磅炸弹,说这部电影里的副官,和女主角韩英是一对恋人……啊!话题就来了,大家搜肠刮肚地为他们的恋情找各种理由。蛛丝马迹,全是为这场子虚乌有的恋情展开的民间想象。其实他们哪里是恋人呢?但自从韩英和那个副官成了恋人之后,这部电影在大家的心目中马上就变得丰富起来了,证据之一就是,每到聚会聊天,必定要谈这部电影。我在其中受益不少,寿汉的想象,既满足了他自己对美的追求,娱乐了大家,也让我知道了凭空捏造和合理想象的不同。
打打杀杀造反有理的《水浒》,受到人们喜爱的,还是那些有美感的东西,中国的四大名著,写到后面都缺少了美感,显得单薄又单调。被人津津乐道传颂于口的,还是前面的一些回目。
美与爱,让文字丰厚,就如树叶之于树。
年轻时,我写作一般都不会是所谓的“主题先行”,我喜欢一边写,一边探寻主题。有时候,写到一半,才知道文字在表达什么。这种方法,很有意思,既有趣味,也有挑战性。缺点是往往前面和后面有点不搭边。我四十五岁过后,体力下降,就开始“主题先行”了,先大致确定小说要讲的东西,然后再写。这样就节省了探索所有要付出的精力和时间。当然往往写的过程中,会改变最初的想法。
《月亮的温泉》,是我2006年6月完成的,距今十一年了,我写这篇小说时,还没有“主题先行”的迹象。我现在还能隐约回忆起最初的写作动机在哪儿,写到什么地方时就入无人之境,写到什么地方时又沉重艰涩。
2006年春天的一个傍晚,我走过一个地方,看见一家小小的理发店,里面有两位年轻的、打扮妖冶的女子,她俩互相靠着,打着哈欠,令我震惊的是她俩的神情,就是说,她们的神情一望而知就是干什么营生,她们疲倦、灰心,连掩饰的愿望都没有。恰好过了一阵,我去了一座漂亮的山里,山里几乎是错乱的,往昔的清纯和今日的奢靡交错存在。我想,这个时代现在就是这样了,有些东西失去了,有些东西补充进来了。
于是我开始写《月亮的温泉》,我是怀着难过的情绪写的。和以前一样,我并不知道会出现什么人和什么事,我小心地拉开舞台大幕,于是我看见了一个名叫谷青风的女子,她有她的家庭,她有她的个性和追求。围绕着她,出现了另外的女人和男人,那是她引来的,她有什么样的个性,一定会引来某些人物,然后故事就开展了。这些不是我的功劳,是她的功劳。
我从写《成长如蜕》起,就不想把写作当成职业,也曾起念从此不写。——到现在还在写,我想,不是什么理想和主义在支撑着我,而是写作中有着莫大的快乐。我在小说中认识人物,并认识世界。
这篇小说,平铺直叙,可以说没有技巧。但是写完以后我很满足,因为我道出了世界的真相,我敢写生活的正反两面,我也敢写人物个性的每个侧面。不是猎奇,不是批判和否定,不是歌颂和肯定,只是追求完整。只有做到这一点,小说才是完整的,作家才是完整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