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年龄称谓的智慧

2017-10-12 03:00
新传奇 2017年31期
关键词:花甲礼记论语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的智慧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人生各个重要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借代称谓,其中不少借代称谓如今仍然常用。古人赋予雅致有趣的年龄称谓,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年龄的含义。从呱呱坠地到波澜不惊、乐享天命的白发之时,涵盖了一生的智慧。

期颐之年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解说:“期颐,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人生大致分为九个阶段

古代根据男子成长过程的生理特点,以十年为单元,将人生大致分为九个阶段。分别是“幼”、“ 弱 ”、“ 壮 ”、“ 强 ”、“ 艾 ”、“ 耆 ”、“老”、“耄”、“期”,说来相当有趣。

始于战国,成书于秦汉的《礼记·礼上第一》记载:男子十岁称幼,开始入学读书。二十岁称弱,举冠礼后,就是成年了。三十岁称壮,可以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了。四十岁称强,即可踏入社会工作了。五十岁称艾,能入仕做官。六十岁称耆,可发号施令,指挥别人。七十岁称老,此时年岁已高,应把经验传给世人,将家业交付子孙管理了。八十岁、九十岁称耄……百岁称期,到了这个年龄,就该有人侍奉,颐养天年了。

古人提倡十岁入学,今天我们规定七岁入学,尽管相差三年,但在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下的古代,应该是符合现实要求的。尤其古代提出三十“有室”,这和今天世界一些地方盛行的三十结婚,晚婚晚育,有异曲同工之妙。民间流传的民谣称:“二十三十青少年,四十五十正当年(即壮年),六十七十满街转,八十九十不稀罕”,这和“四十称强、五十称艾、六十称耆、七十称老”的提法,如出一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祖先,对人生年龄的分段,是极为科学和合理实用的。

年龄称谓大多与头发有关

古人对年龄的称呼,大多与头发有关。

垂髫(3-9岁)和总角(9岁-13岁)。古人会以头发命名年纪。孩子在9岁之前不扎辫子,头发自然垂下,叫“垂髫”。9岁之后,才把头发分两边各扎一个结,像两个羊角,叫“总角”。后来人们也用“总角之交”来形容幼年时代就交好的朋友。

豆蔻年华(女子13-14岁)。唐代文学家杜牧《赠别》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之句。用豆蔻比喻处女。

及笄和束发(15岁)。到了15岁,古时的少男少女要将头上的两个“总角”解散,男孩扎成一束髻,表示成童。女孩则到了可以婚嫁的年龄,要用笄子盘起头发,开始学习各种生活技艺。

破瓜年华(女16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女子十六岁还可称“碧玉年”。如唐·李群玉《醉后赠冯姬》诗:“桂影浅拂梁家熏,瓜字初分碧玉年。”

弱冠(男20岁)。弱,年少。古代男子二十岁须行冠礼,表示已进入成年。二十岁的女子则称为“桃李年华”。

而立之年(30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指能够独当一面,坚守自己志向。

不惑之年(40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指智慧成熟,因明白事理而不被迷惑。

老人年纪雅称多

在我国古代,老人的年纪很少有直接说出数字的,都是被文雅的美称所代替。特别是寿诞之日或者是向其问候时,更是多以花甲、古稀、耄耋、期颐等敬称相呼。

知命之年(50岁)。人们常说,“人生百岁”,五十岁就是“年逾半百”。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天命之年”就是五十岁的另一种称呼。知非、大衍之年,是五十岁的另一种称呼。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指明白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包括生命本身。

花甲之年(60岁)。我国干支纪年是以60年为一轮回的,故有60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其他还有耆年、平头、还历之年、杖乡之年等,也都是对60岁老人的敬称。

古稀之年(70岁)。“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是杜甫《曲江》里的诗句,也是70岁称作“古稀之年”的缘由。因为《论语》中有“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之说,所以“从心之年”也是称呼70岁老人的。

还有“致仕之年”和“杖国之年”的说法分别源于《礼记》中的“大夫七十而致仕”和“七十杖于国”之句。古人一般都到70岁时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而悬车。

耄耋之年(80岁-90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诗·秦风·车邻》:“逝者其耋。”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如今的耄耋,早已是年老、高龄的代名词了,他们都是年纪大的统称。

期颐之年(10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解说:“期颐,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老人年龄的美称,有时是可以加在一起计算的。南宋词人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参加一位150岁老人的寿宴时,夫妻二人被推举为老寿星写一副寿联。赵明诚不假思索,提笔写了上联“花甲重逢,又增而立岁月”;李清照见了,也不甘示弱,挥笔写了下联:“古稀双庆,复添幼学青春”。我们先看看上联,“花甲”是60岁,“花甲重逢”就是120岁,再加上“而立”30岁,正好150岁;下联呢?“古稀”为70岁,“古稀双庆”应为140岁,再添上“幼学”是10岁,正好也是150岁。可谓天衣无缝,妙趣横生。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茶寿”是108岁。原来“茶”的“艹”字头是由两个“十”字组成的,中间的“八”字和下面的“木”字,正好是“八十八”,再加上上面的两个“十”,恰巧是108。

(《辽宁日报》等)

猜你喜欢
花甲礼记论语
SOUNDS OF THE VILLAGE
如何读懂《论语》?
花甲亦芳华
半途而废
潘长江:“花甲小伙”逆生奇迹
文明
西夏文草书《礼记》异文一则
如何挑选新鲜花甲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