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则地区寺庙建筑消防保护措施研究
——以江孜县白居寺为例

2017-10-12 06:28张纪平哈比布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古建筑寺庙消防

张纪平,陈 雳,阎 明,颜 华,哈比布,高 峰

(1.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 100029;2.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44;3.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00;4. 故宫博物院,北京 100009)

西藏日喀则地区寺庙建筑消防保护措施研究
——以江孜县白居寺为例

张纪平1,陈 雳2,阎 明1,颜 华1,哈比布3,高 峰4

(1.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 100029;2.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44;3.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00;4. 故宫博物院,北京 100009)

以西藏江孜县白居寺古建筑群为研究对象,对当前西藏寺庙建筑所面临的消防现状进行实地勘察,着重从建筑、设备、给排水、电气、管理等方面进行剖析,指出了从建筑布局到建筑单体所存在的各种火灾隐患,并依据国家及西藏自治区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标准,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火灾防护措施,为目前日喀则寺庙古建筑群普遍存在的消防问题提出系统性的整治建议。

西藏寺庙;白居寺;消防现状;防护措施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talks about ancient buildings of Baiju Temple in Jiangzi,Tibet. Making an site-investigation on fire preventing of temple buildings in Tibet, focusing on architecture, equipment,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lectricity & management, pointing out various fire hidden dangers exists from architectural layout to building monomer.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ccupation standard and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standard,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ire protection measures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systematic improvement of the fire problem which is existed in the ancient temples of Shigatse.

Key words:temples in tibet; Baiju temple; present situation of fire preventing; protective measure

自古以来,建筑的防火问题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常用的防火措施有:通过将建筑建造在水源地附近、砌筑厚厚的防火墙、建筑周围设盛水器具,用水、沙土及灭火救援器具,或是建立专职消防队、制定防火法律来降低火灾发生率,减少火灾损失。历史上西藏寺庙发生过多起火灾恶性事故,其中用火不慎事件占70%,电气事故占20%。1998年昌都噶玛寺因勤杂工用火不慎,引起火灾,致使该寺3个主佛殿被毁,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西藏江孜县白居寺古建筑群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内各殿座建筑本体及其内部陈列的明代雕塑、壁画、经卷等文物精品是藏族人民的集体智慧结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它们不仅是珍贵建筑遗产,还是尊重藏族同胞宗教信仰、维系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白居寺古建筑群不仅是宗教、旅游活动地点,也是文物建筑消防安全重点保护单位。当前白居寺大量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建筑构件老化,后期使用过程中电器设置不规范,防火措施简陋,防火意识薄弱,管理不健全等问题,面临火灾的危险。白居寺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起火灾事故。白居寺地处高原,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建筑特点,如何采取适宜的防火措施来保护白居寺古建筑群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1 白居寺古建筑群的防火调查

1.1 白居寺总体消防隐患

白居寺的建筑位于山坡或山前平地,建筑院落以佛教宇宙观——曼陀罗形式为构成基础,寺内建筑主要由殿堂、塔、札仓、印经院、围墙碉楼、僧舍及管理用房等单体组成。寺内各建筑以主殿(措钦大殿)、吉祥多门塔并列为中心,其他建筑单体围绕主殿和吉祥多门塔灵活分布,平面布局自由灵活,体现了早期佛教宇宙观以及曼陀罗等佛教概念的演变形式。

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规定了民用木结构建筑之间及其与其他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此外,两座木结构建筑之间或木结构建筑与其他民用建筑之间,外墙均无任何门、窗、洞口时,防火间距可为4 m,外墙上的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开口面积之和不大于外墙面积的10%时,其防火间距可减少25%。白居寺内古建筑多在不同功能单元下成群落布置,建筑密度高,很多古建筑紧密毗邻,建筑间的防火间距多数达不到上述要求(图1),一旦发生火灾很难组织安全疏散。

图1 白居寺吉祥塔和措钦大殿局部

1.2 单体建筑消防隐患

白居寺古建筑遵从传统藏传佛教的布局特点,单体平面外轮廓多呈矩形,主殿内部空间呈“回”字形布局,部分建筑采取“十”字形平面,内部空间有的采用了“房中房”的布局形式。矩形的单体建筑平面,内部空间形式丰富多样、房间分隔灵活随意,也有许多房间相对封闭,需穿行相邻室内空间才能到达公共走廊;各层楼梯布置灵活,同层楼梯间间距大小不等,上下层间不对位,楼梯宽度设置过窄,多数仅能供单人上下,踏步普遍过高,踏面过窄,不利于人员的安全疏散(图2)。佛殿中央一般为开敞式大空间,内部柱网排列规整,但与周边房间无有效的防火分隔,易导致火灾迅速蔓延。部分房间在使用功能方面存有防火缺陷,室内装饰多采用易燃材料,同时宗教活动中的点酥油灯、烧香等习俗无形增加室内着火可能性,对防火极为不利(图3)。西藏寺庙古建筑的耐火极限普遍达不到四级耐火等级的要求,火灾隐患问题突出。

图2 措钦大殿室内走廊

图3 措钦大殿佛堂酥油灯

建筑材料方面,西藏寺庙古建筑以土、木、石为主要构筑材料。木结构采用松、杉、柏、杨等含油脂较多的木质材料制作,经过600多年的风干,含水率较低,多有开裂、粉化现象,露明木构件表面油饰也脱落严重,水分挥发后局部呈现微孔状,且部分因酥油灯常年熏烤和自然侵蚀而炭化严重,极易引燃和火势蔓延,火灾隐患极其严重。一旦发生火灾,屋顶遮盖严实,屋顶内部的烟热无法散发,室内摆放的布帷幔织物、纸质经卷易随之燃烧,造成火势蔓延,而温度的迅速升高则会导致“轰然”,形成立体燃烧,很难达到四级耐火等级的要求(图4)。此外,白居寺内等级高的古建筑塔顶多采用铜鎏金顶,四角设置铜鎏金经幢,普遍缺少防雷措施,雷雨天极易招雷击而引发火灾。

图4 措钦大殿佛堂布帷幔织物

1.3 其他防火隐患

(1)防火救援设施缺失。白居寺周边未敷设市政消防管线,寺庙内也未建造专用消防水池,缺少必要的消防给水能力,同时因地势不平,寺内联系的交通道路主要为石阶,消防车能到达的区域非常有限。庙内的单体建筑间距大多不到4 m,消防车也无法通过。院落建筑密度较大,单体建筑周围缺少供消防车作业的救援场地,直接影响了火灾救援行动(图5)。

图5 白居寺消防场地状况鸟瞰

(2)消防设施简陋。配有市政给水的寺庙,或因消火栓设置不合理或因缺少维护无法使用,从而影响消防取水。白居寺殿堂内基本上没有室内消火栓系统,与市政关联的消防体系薄弱。另外,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寺庙古建筑还缺少包括自动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设施、专门的消防电源及配电、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足够的可移动式灭火器在内的消防体系。

(3)用电安全隐患。当前白居寺古建筑室内外的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线路老化、布局凌乱、无防漏电防火保护措施等现象。室内线路多铺设于木柱、木板、木梁、檩等可燃物上,距室内易燃性装饰物较近,无相应防火保护,如果出现漏电、短路、超负荷等现象,室内大量唐卡、帐幔等易燃物极易瞬间点燃。部分室外配电设备、闸刀开关以及各种电器开关直接裸露无遮雨保护,极易引发短路;室内配电设备则直接安装在室内木柱、梁或木质配电板上,久而久之这些设备极易漏电出现电弧灼烧和碳化。

在电器使用上,因照明灯具、生活电器等功率较大,容易造成配电线路长期超负荷运行而老化,产生电火花现象。室内灯具距易燃物过近,长时间烘烤点燃易燃物、引发火灾的可能性极大。

1.4 消防管理缺失

目前,适用于西藏地区寺庙古建筑的消防管理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消防给水规范》(GB 50974—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西藏自治区消防条例》《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西藏自治区文物单位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方案》《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条例》等文件,但是受宗教、习俗、经济等因素影响,寺庙在消防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宗教活动用火以及生活用火方面,火源距可燃物过近,寺庙内的非安全区域经常堆放大量可燃物,且无人管理,对于游客所携带的火源没有严格限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明确规定:“距公安消防队较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单位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目前,大部分西藏寺庙没有设立专职的消防队,由于寺庙多距城市消防站较远,消防队不易迅速到位。

2 寺庙古建筑群火灾防护措施

西藏许多寺庙建筑因为其建造年代久远,当时的设计理念和建造工艺与当代建筑相比差异很大,用当代建筑的消防措施完全套用于古建筑是不可行的。况且,文物古建筑作为宝贵的文物资源一旦发生火灾,即便迅速扑灭,其原有文物价值也会受到严重的损坏,这种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因此,我们应防患于未然,在古建筑的火灾防护措施中,把“预防为主”的原则放到首位,结合文物保护的真实性、完整性、最小干预等原则制定适用于西藏寺庙古建筑的火灾防护措施。

2.1 强化古建筑消防规划

在对白居寺古建筑群进行维修之前,应当先编制保护规划,强化消防内容。白居寺古建筑距离城镇中心区较远,靠近古街巷,市政的基础设施不健全,寺庙内消防设施的设置也受到了限制。在保护规划中应明确寺庙总体消防、设防规范,确定消防系统城市供给或自身设置消防水池的方式、供给方位及消防管理等专业规定。同时在供电系统方面,要明确供电电源接入点,将寺庙内临时架空的电线改为埋地敷设。对寺庙内外的道路、停车场规划要满足消防通道和救援场地的要求。

保护规划中对寺庙内外环境的整治措施是寺庙内古建筑消防安全的重要保障。针对院落普遍存在的建筑防火间距不足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将不符合历史格局风貌,后期私搭乱建的建筑坚决予以拆除,保证古建筑间的防火间距,打通消防通道。

2.2 划分单体耐火等级及防护标准

对古建筑实施火灾防护时,应根据寺庙内古建筑的高度、层数、单层平面面积、重要性、使用功能等指标进行耐火等级的划分,再按不同耐火等级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标准。

白居寺古建筑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按一级耐火等级设防,并根据白居寺古建筑自身特点,重点加强构造方面的防火性能。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木结构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相关规定。白居寺建筑中目前尚未达到耐火等级要求的木质建筑构件,应在其外表涂刷阻燃剂或采用不燃柔性材料包裹等方式,提高其耐火极限,需要修缮保护的古建筑,应进行防火材料的研究实验,在采用原材料的同时,提高其耐火极限。在白居寺建筑中,实施防火分区的划分和隔离措施,在维修过程中,宜根据防火分区的划分,在火灾危险性较高部位,利用原有墙体,改进其材料性能,使其达到防火墙标准。

2.3 完善消防设施

(1)建筑外部消防设施。为保证消防车的通行和停靠,寺庙内外均应设置消防通道和救援场地。对于建在山地,消防车难以行驶的现状,可改造摩托车或者小型三轮车作为简易消防车。救援场地应满足消防车的停靠以及救援设备的安放等。寺庙外围宜根据场地条件设置环形消防通道,既可保证消防车行驶,又可使寺庙与周围建构筑物保持一定的防火距离(图6)。

图6 白居寺消防场地设计

白居寺建筑应设置的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水池、外消火栓、火灾自动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及排烟设施等。

由于寺庙建筑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缺少足够的水压而难以达到使用要求,因此应于适当高位设置消防水箱,以满足消防水压的要求,还应设置专用的消防水泵房,其疏散门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

寺庙应在市政给排水管网覆盖的条件下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同时根据《消防给水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酌情增设与市政关联的室内消防栓系统。

(2)建筑内部设施。①排烟系统:白居寺佛殿内长期点燃酥油灯以及焚香,由于室内通风不畅,其产生的大量烟气弥漫在室内难以消散。一旦发生火灾,会加重烟气的聚集,缩短了人员安全疏散时间。因此,佛殿宜利用中庭上面的天窗设置排烟措施。②自动灭火系统:白居寺古建筑为土、木、石结构,在选用自动灭火系统时,应根据其建筑及室内装饰特点进行选用。自动喷淋灭火系统会对壁画以及室内装饰、可移动文物等产生不良影响。依据西藏自治区颁布的《古建筑分布式高压喷雾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的要求,应选用水喷雾灭火系统作为主要自动灭火系统,可避免消防用水对相应文物的损伤。白居寺中的主体佛殿中央为贯穿几层的开敞式大空间,其内部长期点燃的酥油灯,悬挂的帐幔,放置的僧袍、坐垫等易燃物,存在极高的火灾隐患,且其空间周围未设防火分隔措施,极易造成火灾迅速扩大蔓延。故沿其四周或者沿其防火分区边界处设置水雾幕防护系统,可有效阻挡火势的蔓延;也可结合采用大空间智能灭火装置,直接扑灭火源。对于文物库房、文物展室、图书室、资料室则宜采用气体灭火系统,避免损伤附属文物及重要文献资料。对于较难设置室内自动灭火系统的古建筑,应布置足够的灭火器。③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对于单体古建筑,任意一层建筑面积大于1 500 m2或者单体总建筑面积大于3 000 m2的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白居寺古建筑群总占地面积为123 256 m2,现存建筑总面积38 659 m2,其中吉祥多门塔占地2 300 m2,措钦大殿占地2 000多m2,均没有安置完善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图7)。

图7 白居寺安防总图

白居寺防火规划中计划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包括了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两部分,分别由设置在控制中心的集中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各个室内空间的火灾探测器(点型感烟探测器、点型感温探测器以及缆式线型感温探测器)、主要出入口处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以及吸气式感烟探测报警子系统、视频烟雾探测报警子系统和剩余电流电气火灾监控子系统组成。

对于普通佛殿、一般房间及走道均采用点型感烟探测器;对于高大空间及重要殿堂,在燃油灯周围可燃物处,设置光纤探测器、图像型火灾探测器及吸气式报警探测器(图8~图9)。

图8 白居寺吉祥塔安防图

图9 白居寺措钦大殿安防图

2.4 完善消防配电

白居寺古建筑的消防电源可根据寺庙古建筑规模与重要性的不同分级设置,对于措钦大殿等规模较大、重要性突出的古建筑,其消防用电按二级负荷供电,其余则按三级负荷供电。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供电回路,备用消防电源的供电时间和容量应满足火灾持续时消防用电设备的需求。

消防配电线路的铺设应按照古建筑内防火分区划分,尽量不要穿越防火分区。线路进入室内时,尽可能从建筑背面的窗、门洞口引入,既可避免从建筑物正面进入室内,又可尽量避免穿越墙体或者地面。室内设备敷设位置应避开壁画、木结构彩画等部位,避免保护性损伤。对于二级负荷供电的消防设备应采用独立配电箱。消防电路明敷时,应穿金属导管或采用封闭式金属槽盒保护;暗敷时,应穿管并敷设于不燃结构内,其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 mm。

室内照明应选用低温照明灯具,开关、插座以及灯具靠近可燃物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对于功率在60 W以上的灯具,应尽量避免安装在可燃物上或采取其他隔热措施,其配电线路应采用不燃材料作隔热保护。在古建筑室内疏散通道以及人员密集的场所应设置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其备用供电时间应不少于0.5 h。

西藏寺庙重要佛殿屋顶多采用铜鎏金歇山形式,屋顶的四角立铜鎏金经幢,当遇到雷雨天气,容易遭到雷击而引发火灾的情况,依据《古建筑防雷工程技术规范》应设置相应的防雷措施。

2.5 落实责任消防管理

目前国家以及西藏自治区已经颁布了多项消防管理的法律文件,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西藏自治区消防条例》《西藏自治区文物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西藏自治区文物单位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方案》《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条例》等。

从目前西藏寺庙古建筑的消防管理现状来看,各地区间古建筑消防管理差异较大。靠近城区以及规模较大的寺庙因其交通便利、人口众多,香火旺盛,在经济上给予消防管理富裕的条件;而规模较小、位置偏僻的寺庙因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经济困难等因素,在消防管理方面明显滞后,寺庙内管理人员对消防管理知识的匮乏也是不利因素。

因此,白居寺应完善自身消防管理制度,提高人员消防意识、普及消防知识、演练消防技能尤为重要。利用平面媒体、广播、标语、定期举办消防培训班,开展住宿僧人、周边居民的消防知识与技能的宣传教育,提高住寺僧人、周边居民的消防技能。白居寺古建筑群分布较多,单纯靠寺庙方面以及当地政府出资加强管理力量薄弱,应适当调动附近居民以及藏传佛教信徒的积极性,建立群众义务消防队,制订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主动参与寺庙消防管理也是一条可行的道路。同时建立奖惩制度,并由政府相关部门给予奖惩。

除了上述主要消防措施之外,在对白居寺古建筑进行消防设计时,还应考虑节能环保的要求,建筑用材料尽量使用环保材料,如砂浆采用预拌砂浆,减少现场湿作业。电器设备尽量选用低能耗产品。有经济条件的寺院,可在寺庙内规划设计雨水利用系统,既可保持寺庙周边水土,又可存贮作为消防用水。焚香、燃灯等宗教活动火灾危险性高且对环境污染较大,在尊重宗教习俗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环保产品。

3 结束语

以白居寺为主要代表的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大量的佛寺建筑多存在着严重的火灾隐患,制定实施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势在必行,在对历史建筑本体与周边环境进行充分地勘查调研的基础上,应以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规范作为依据,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强的火灾防护措施。文物建筑是不可再生资源,防患于未然非常重要,加强消防管理是经济有效的办法之一。寺庙内部管理人员与寺庙周边群众应提高寺庙古建筑的火灾预防意识,掌握基本的消防技能,共同努力将寺庙古建筑保护好,使其免受火灾危险。

[1]徐宗威.西藏传统建筑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58.

The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ve Measures of Fire Preventing of Temples in Shigatse, Tibet—— A Case of Baiju Temple in Jiangzi

ZHANG Jiping1, CHEN Li2, YAN Ming1, YAN Hua1, HA Bibu3, GAO Feng4
(1. Chinese Academy of Cultural Heritage, Beijing 100029, China; 2. Beijing University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 China; 3. Cultural Relic Conservation Institut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Lhasa Tibet 850000, China; 4. Palace Museum, Beijing 100009, China)

K878.6

A

张纪平(1968-),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保护。E- mail:1042502966@qq.com.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设课题(H16139);北京市教委课题(SQKM2016 10016004)

猜你喜欢
古建筑寺庙消防
《消防界》征稿启事
不断重建的寺庙
不断重建的寺庙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漫画说消防
古建筑保护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中国古建筑
消防也幽默
普陀山古建筑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