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柯
摘 要:文章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选择数学绘本《有想除掉的东西》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以探究、感知、理解为切入点,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数量关系,并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学;绘本;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6-0073-0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强调幼儿的科学学习应注重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在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初步理解数量关系、形状与空间关系,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指南》明确提出反对强化训练某些知识和技能。“人、树、房子、围墙、汽車……世界上怎么有这么多东西啊!不想除掉一些吗?”这是数学绘本《有想除掉的东西》开头的话,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周围的世界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如果孩子发现生活中一些想除掉的东西,他们会怎么解决呢?
一、源于生活的发现
首先需要调整的是教学目标,在大班孩子即将升入小学时,已经对加法有了一定的经验,那么如何让他们对减法也形成感知经验呢?在《指南》幼儿数学认知能力发展与培养中,第一目标是“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任何教学都离不开源于生活这一条,那么适用于孩子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是来源于生活的,特别是数量关系的感知更应结合生活情境。这个活动很好地利用了绘本中的情境,让幼儿感知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幼儿通过尝试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并因此得到乐趣。而第二、第三条教学目标分别为“能发现事物简单的逻辑性,并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操作初步感知10以内的减法运算”,将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进一步弱化,突出发现和理解的重要性。《有想除掉的东西》绘本中小男孩纵植在马路边发现了需要除掉的小石子,这时孩子们跟随纵植形成了初步的“去除”概念,然后再经历帮爸爸去掉箱子的情境,这时他们会很自然地形成规律性,在生活中遇到相同的问题时,就能够运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了。
二、融于情境的探索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对于孩子来说理解得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绘本中的情境就发生在生活中:纵植在小区玩耍,发现路上有几颗小石子,这样的石子容易绊倒玩耍的人,那么孩子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去除掉,这里就可以初步感知数量的概念,让孩子尝试记录总数。接着纵植的爸爸搬着东西回家,孩子可以借此用记录总数的方法熟悉数量的概念,不需要老师教孩子自然就会了。然后,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帮爸爸去掉几个箱子,并用符号记录下来。这是本环节的重点,孩子们尝试探索去掉的方法,并用记录和讲述的过程来掌握,他们会非常感兴趣。因为每个人的想法各不相同,大家发现原来去掉的数量不同但也可以用相同的方式记录。有了这样的经验,在接下来找寻生活中需要去掉的物品时,大家的主动性就发挥得更好了。最后分组操作时,教师考虑到《指南》中强调的“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设置难易不同的记录纸,在简单的记录纸上早就画好了物品的总数,孩子们只需要数一数、看一看,再把需要去掉的用符号记录下来。提升难度的记录纸上什么都没有,需要孩子先记录总数,然后再去掉相应的数量。有了绘本的情境贯穿始终,孩子们觉得很亲切,在理解过程中也比较顺利,最主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他们探索了总数、被减数和得数的关系后,对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有很大的帮助。
三、启于思考的成长
最初的活动设计是利用记录的层层递增,也就是减法的书写与记录来加深幼儿对数字的理解,而最终目标是让幼儿掌握10以内的运算方式。但是教师经过对大班孩子实际能力的了解后,发现孩子们连加法都没有学过,不可能一下子学会减法,这个教学难度显然是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的,于是对原本的教案进行了一次改变。降低难度的同时,更合理地运用绘本中的情境,让幼儿尝试记录数量以及去掉相应的数量时的表示,这样的操作可以更好地让他们理解“去掉”的意义。老师们一定要知道在孩子们学习减法时,通常最容易混淆的就是总数和去掉数量的记录,其实就是不明白总数的意义。在活动中要反复强调让孩子讲清楚原来有多少,去掉了多少,还剩下多少,有了这样的思路,孩子们对减法就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在以后接触减法时也会更容易接受,这才是活动的最终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指南》强调要“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的教育理念,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是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注重激发和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本次数学教学活动中,结合数学绘本《有想除掉的东西》,保留数学的严谨和逻辑性,没有强加给孩子学习任务或知识点,孩子们不断发现有趣的问题,然后探索、理解,进而得到答案,符合其认知体验,轻松、愉悦的教与学,使活动有法有效、有情有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3]张俊.数学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俞建军.幼儿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浙江教育科学,2012(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