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小
范竞马: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文/小小
著名歌唱家范竞马
当决定采访他的时候,我并不知道他就是百度里的那个他。
只是因为在那场音乐会上,他的歌声瞬间就温暖了我,我决定听听他的故事。当带着满满的好奇、诚意和尊重与他面对面坐在一起的时候,我忽然发现,歌声背后的人生是那么澎湃、汹涌。
他就是范竞马。
范竞马是谁?
1984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首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范竞马和关牧村获得专业组二等奖。如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作为国家级大赛,已经走过33个春秋,举办了15届比赛,成为弘扬民族艺术、普及音乐知识、发现和推出声乐人才、引领和推动中国声乐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彭丽媛、殷秀梅、郑莉、阎维文、张也、李琼等一大批我们熟悉的歌唱家都是从历届比赛中脱颖而出的。
那范竞马呢?这33年,他干什么去了?
出国了,而且一走就是15年。范竞马在1988年出国,从葡萄牙到意大利,再到欧洲其他国家,2003年回国。为什么想回国了?因为回来以后,发现很多变化,比如父母都年纪大了。“希望这一走不会再是15年”,再出国时,父亲的这句话让范竞马触动了。他的朋友们同样那么热烈地欢迎他归来,并且专门出版了《今夜无人入睡:写在传奇男高音范竞马归国演唱之际》一书。这让他感到一份浓浓的血脉同胞情。怎样不会再走得这么久,更多地把时间放在国内,或者说让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和祖国更好地联系在一起?当然是文化和艺术。这也是他不管身在何处都念兹在兹的事情。
于是,2006年,范竞马和他们的朋友们提出了“国风雅歌”。
“国风雅歌”这四个字听起来,就很国,又很雅。
“国风”来自《诗经》,是《诗经》的组成部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指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雅,指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颂,指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而这里的“国风”是指西周时期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也就是从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带有地方色彩的华夏族民间歌谣,共160篇。国风里的“风”,在《诗大序》里最早的政治解释是:“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这些乐歌,表达爱国、讴歌劳动、赞美爱情,以及鞭挞假丑恶,反映了普通劳动者对生活的诉求、对美好的呼唤、对压迫的反抗。
“雅歌”来自《圣经》,是《旧约圣经》诗歌智慧书的第五卷。雅歌这个名字取自书中的首句:“所罗门的歌,是歌中的雅歌。”根据希伯来文的逐字译法,这个名字是“歌中之歌”,意即卓越绝伦的歌。
《诗经》和《圣经》作为中西方文学经典的巅峰之作,其中的“国风”和“雅歌”亦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咏唱形式的雷同,反映出表现男女之爱的情感是通过歌唱来交流的,同时要有众人参与,使这种交流显得自然真挚且具有浓厚的世俗风情的意味。古老的中华民族和以色列民族,尽管在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等方面有差异,但是用诗歌表达情感、歌唱爱情,是各民族文化中皆有的现象。
从中西方文化历史中寻找创作的营养和灵魂,或者说找到中西方文化历史中那些共鸣共振的东西,范竞马是有独特优势的。
范竞马从小生长在一个热爱音乐的家庭里,父母都是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并且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受学养深厚的父母的熏陶,范竞马习提琴、擅绘画,更受家中老唱片的影响,崇拜并模仿意大利美声宗师卡鲁索与吉利的歌唱。
在“解放大西南”的号召中,父母去了四川,因此,范竞马从小长在凉山。他经历过“文革”,17岁当工人,修路、拆房子、捡柴火,上山下乡当知青,然后考大学,本来想学美术,但最终在1977年,考上了四川音乐学院,师从兰幼青。大学毕业后,范竞马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1984年,在中央电视台首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中,范竞马荣获二等奖。同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沈湘。随后获美国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全额奖学金,赴茱莉亚歌剧中心深造,师从美国著名的声乐教授丹尼尔·菲罗。
范竞马曾被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誉为“近十年来欧洲罕见的男高音”。多年来,他一直活跃在国际歌剧舞台上,与世界各国的许多著名歌唱家同台演出,并举办了多场独唱音乐会。他那以中国文化为底蕴、以西方文化为延展的演唱风格受到世界各国观众的喜爱。
无论走出多远,祖国永远是魂牵梦萦的家园。祖国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文化概念。范竞马出走“半生”,最大的发现也许就是要更好地“歌唱”祖国。
但是,范竞马回国后并不适应,“我们对待音乐更多的是包装,用技术解决,明星大腕,形式上的,表面上看是绚丽的,其实已经脱离了艺术的本质和气质。”
2003年范竞马在北京保利剧院举办了独唱音乐会,随后,参加各种“高大上”的中外演出活动。但是“我其实被那个场面吓到了”,范竞马在各种受邀的演出中却感到阵阵“不安”和丝丝“挫败感”。因为,在绚丽多彩的各种演出中,在鲜花、掌声、尖叫声和闪光灯中他忽然发现自己正离音乐越来越远。他需要回到艺术和音乐的本身。
找回音乐的本真,不仅是歌者要用心用灵魂歌唱,还要找寻音乐内部的魂和神,而它的载体其实是文化。范竞马说,他要从诗经、唐诗宋词,以及古今中外的所有经典诗篇中找到可以用来吟唱的东西。他说,音乐可以把诗无限延伸,语言终止的地方是音乐的开端。他在学习西方歌剧的过程中,感受到我们忽视了中文结构和中文美学上的追求。
2008年,范竞马的个人唱片《我住长江头——中国经典艺术歌曲和民歌》(My Sentiment to the Yangtze River)由荷兰奇诺唱片公司发行,包括16首中文歌曲,4首英文歌曲。这个专辑的发行,“可以说是一个事件,让人们找到了久违的音乐的味道”。范竞马说,“我们听到的歌声都是从录音棚里传来的,是经过技术手段等包装出来的,是脱离音乐本身的。”他说,作为音乐人需要感受的是纯粹的具有一定艺术高度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是根植历史、文化的。中国的历史文化足够深厚,因此要做一个能够代表中国历史文化脉络的音乐。音乐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准不够高,演唱者再不具有演唱能力,这样的作品是走不出国门的。
艺术环境的营造非常重要,这就是他和他的团队为什么近年来要不断地举办“国风雅歌”音乐会的原因,很辛苦,但是这种近距离地向公众普及音乐的过程是重要而美好的。
正如他对“国风雅歌”的定义一样美好:国风雅歌是建立一种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基础,并且能与西方音乐艺术融通及对话的、具有原创性和深度表现力的中国音乐和中国的歌唱艺术。在全球化时代,以相同的层面和高度,寻找具有国际性审美尺度的艺术实体和表达方式,它能够含蓄但是真实地体现中华民族内心深处高贵的文化品位。同时又能自然地被世界接受和认同。这是“国风雅歌”诞生的愿望和基础。正如欧洲音乐史的艺术歌曲,它既是诗歌和精神深处理性的探索,也是一种既浪漫又贴近心灵的诗意表达。它们都是人类共通的艺术语汇和文化宝藏。
范竞马表示,我们可以把“雅歌”看作是来自东方的Chinese Lieder(中国艺术歌曲),其核心是雅:通过文人内在的袒露和返璞归真的咏唱,在诗性的歌唱中把对汉语的审美提升到美学的高度。把中国的歌曲艺术,既高贵又通俗、既考究又自然地呈现在音乐舞台。以求超越东西方诗与歌在审美上的差异和偏见,取得精神境界层面的和谐统一。
现今世界上存在五大演唱流派——意大利的美声(Belcanto)、德国的艺术歌曲(Lieder)、法国的歌唱诗(Chanson,也叫Mlodie,中译“香颂”)、俄国的浪漫曲(Romance)、英美的音乐剧(Musical),我们要在世界音乐艺术领域里打造和创立第六种声乐演唱类别,它就是“国风雅歌”。2006年以来,范竞马一直致力于“国风雅歌”的实践和推广,“国风雅歌”的演出已经遍布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未来,我们不仅可以在“线上”(国风雅歌APP正在建设中)聆听“国风雅歌”,还更多的机会在“线下”参加“国风雅歌”音乐会,还可以参与到“国风雅歌”的研究和推广中。2016年3月,由范竞马担任主任的华中师范大学“国风雅歌”文化战略研究中心成立,中心将立足于中国“文化强国”战略,推动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实施文化“走出去”。中心学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华中师大副校长黄永林表示,该中心围绕雅歌艺术呈现形态、雅歌诗词文学、雅歌诗词历史、雅歌歌曲词谱多国语言翻译、雅歌互联网世界传播等开展深入的研究。当然,致力于这项事业的还有很多“国风雅歌”的热爱者,比如我熟悉的刘民华、曾松亭、阿米等。刘民华博士说,欣赏范竞马先生用美声的唱法挖掘、探索中国文化中已有的艺术,并自成流派,“国风雅歌”就是中国雅歌。
说到中国文化“走出去”,范竞马说,中国文化“走出去”,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文化应该“走出去”,同时要加大文化“走出去”的力度,让世界了解真正的全面的中国和中国文化。“国风雅歌”的使命正是在此。
从范竞马一唱成名至今,33年过去了,但是我们从沧桑中依然可见当初那个“少年”,正带着诗、歌和风,走向新的远方和明天。
「责任编辑:左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