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惠
在日常的戏曲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一些孩子在学习戏曲唱段和戏曲舞蹈后,常常会出现只会唱、只会跳却不理解这段戏中的实际意义的情况。不由得让我反思难道戏曲只是单纯的表演吗?我心里知道当然不是,因为在它的背后蕴藏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艺术。新《纲要》中也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只重视表演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那么怎样才能让幼儿园的孩子们在戏曲活动中更好地去了解、感知这些文化艺术呢?经过反复的思考我发现戏曲教学活动中,第一课时的关键性。它是幼儿感知学习戏曲过程中的铺垫,是幼儿了解戏曲背后故事的纽带。
于是我想改变以往只注重戏舞动作与戏曲唱词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先听故事、看故事,然后理解故事,最后用戏曲舞蹈来表演故事的模式,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学习戏曲。在了解新模式下的戏曲活动《夫妻双双把家还》,给幼儿提供一个想象与思考的空间,提高幼儿的倾听、观察和模仿的能力。与此同时还将运用戏曲道具“木偶、水袖”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孩子们参与戏曲活动的兴趣。
活动开始了,第一个环节我利用电视播放了一张图片,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思考。图片上是美丽的七仙女与董永幸福地相偎相依在一起。笑眯眯地对孩子们说:“小朋友请你们看一看、说一说你看见了什么?”顿时孩子们都笑了起来,我听见有的人在下面说“羞羞脸”。这个时候我请把手举得高高的王康仪来回答,她说:“我看见了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许多孩子都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他们在一起很开心,有的说他们准备出门去,还有的说他们的衣服是我们以前看见过的戏服……每当孩子们回答完问题,我总会笑眯眯地看着他们,给他们以鼓励。因为,这个时候的他们有着无穷的思考空间。
接下来根据图片我给孩子们讲述了一段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天宫中住着一位美丽又善良的小仙女,她是玉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做‘七仙女。虽然天宫中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但是在她的心中还是觉得很孤单。于是,便偷偷来到凡间想认识一些好朋友。在途中她碰见了一个名叫‘董永的穷书生,因为家里太穷,父亲又死得早,所以只能卖身葬父当苦力受地主的压迫。七仙女知道后很同情他,于是用仙法一次次地帮助了他。后来董永终于不用当苦力了,他幸福地和七仙女手拉着手唱起了歌回家去了,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此时,我发现在孩子们的眼中发生了一种微妙的变化,而且他们的表情也在伴随着我的故事不断地变化着,时而失望时而期盼。于是我请孩子们来说一说,你听到了一个什么故事,故事里面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呢?雯雯说:“听见故事里面有一个七仙女和董永。”航航说:“我觉得好可怜!”我马上追问道“为什么你会觉得很可怜呢?什么事情让你有这样的感觉?”他想了想说:“因为那个董永要去当别人的苦力做很多的事情,很可怜。”在航航说话的时候很多孩子都在下面点头,似乎与他有一样的感受。“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我又将孩子们引回到主题上来,他们异口同声激动地说“七仙女来了,哈哈!她来帮助董永。”“那你们猜猜她会怎么帮助,你会和七仙女一样去帮助他吗?假如你是七仙女又会怎么去做?”孩子们一个个开动起了小脑筋“变魔法、把地主赶走……”都是他们的奇思妙想。在幼儿回答的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一种爱,一种关爱,一份单纯的爱。
后面的环节中,我出示了木偶娃娃“董永和七仙女”,让戏曲人物活起来更贴近孩子们。我和彭老师一人扮演一个角色和孩子们问好,小朋友们兴奋不已,纷纷伸出小手摸摸他们,很是喜欢。为了表示友好“董永和七仙女”给小朋友们表演了一段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让幼儿在戏曲舞蹈中去感受“董永和七仙女”终于能够摆脱苦力过上幸福生活的心情。孩子们看着表演,不由自主地伴随着节奏打起了拍子,那样子就像一个小戏迷。
活動接近尾声时,我拿起了孩子们最喜爱的戏曲道具“水袖”请每位想表演的孩子自己取一对,来扮演董永和七仙女,跟随着音乐一起舞蹈。没想到小家伙们在小木偶的带领下还学得有模有样,有的还自己创编出了几个漂亮动作,连不善于表演的康康也跟着大家一块儿跳起来,舞起来。
活动结束后,我感觉很幸福。因为孩子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时会迸发出一些新点子和新思维,语言的发展与思维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最重要的他们能够感知到董永和七仙女的爱,人与人之间的爱。通过活动,还使幼儿倾听了具有独特韵味的黄梅戏,为下次活动做好了铺垫工作。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学会正确地去引导幼儿。在艺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机地将情感教育与艺术文化相结合,使孩子们得到认知和情感的双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