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歌剧的发展源流及其独特的魅力

2017-10-10 18:05王雅妮
戏剧之家 2017年17期
关键词:民族歌剧艺术魅力

王雅妮

【摘 要】中国民族歌剧艺术孕育于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在中国民族歌剧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戏剧是中国民族歌剧的母体,中国传统戏剧及中国戏曲元素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在吸收和借鉴西洋歌剧的表现元素中,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歌剧。本文对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源流,以及民族歌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做简单介绍。

【关键词】民族歌剧;发展源流;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7-0026-02

现代意义的民族歌剧艺术是源于16世纪末的西方歌剧艺术的形态,作为欧洲的第一部歌剧,是1597年诞生于佛罗伦萨的《达芙妮》,到了18世纪,歌剧在英、法、德等国得到大力发展。19-20世纪,西方歌剧已经是万紫千红,丰富多彩,影响所及,已具世界规模。

一、民族歌剧的发展源流

20世纪初,在中国五四运动新文化思潮的时代影响下,西方形态的歌剧涌进了中国,在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中,开始了它的发展历程。

20世纪20年代,一部由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可以算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歌剧。中国民族新歌剧标志性的剧目,是从《白毛女》开始的。新中国成立后,民族新歌剧艺术有了创新发展的新天地,新作品不断涌现,在继承与创新中逐渐使戏曲与民间音乐的素材得到了戏剧性的发挥。其中1964年创作演出的《江姐》(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与1965年创作并演出的《洪湖赤卫队》(张敬安等编剧并作曲)可以说是民族新歌剧中具有代表性的剧目,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中国民族新歌剧经过了几十年的奋斗,开始有了新的发展。第一,由鲁迅先生小说改编的歌剧《伤逝》(王泉、韩伟编剧)上演,充分展示了美声唱法的演唱形式,运用音乐揭示戏剧性的矛盾,较完美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后,仍以美声唱法抒情达意,进一步发挥了歌剧的歌唱性特征,大段人物咏叹式的唱腔,淋漓尽致地展开戏剧性诗情的内在意蕴,使中国的民族歌剧艺术在音乐创作上达到了进一步发挥。

这期间同样引起人们重视和喜爱的是作曲家金湘的作品,根据曹禺同名话剧改编的歌剧《原野》(万方编剧),在戏剧化的音乐结构中贯穿主题,突出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而且在宣叙性的歌唱上具有创新性尝试,人物音乐风格鲜明,突出了人物性格的戏剧性表现。

引起关注的还有刘振球作曲的《深官欲海》(冯柏铭编剧)、《从前有座山》(张林技编剧)、《安重根》(王宏彬编剧),以及王世光作曲的《马可·波罗》(胡献廷编剧),等等。无论在题材的选择,还是与音乐的时代性、历史性的有机结合上,以及人物的歌唱性抒情的力度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此外,王祖皆、张卓娅创作的《芳草心》(向彤、何兆华编剧)、《党的女儿》(阎肃、贺东久编剧),以及《野火春风斗古城》(王晓岭编剧),他们的作品在高扬主旋律的同时,充分发挥了人物唱段歌唱性的抒情魅力。

二、民族歌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民族歌剧虽然采用西方传入的艺术体裁,但它所表现的是民族的精神和生活内容,它的体裁所承载的是中国的民族题材,并在适应中国民族审美心理中表现了歌剧的艺术形象及其既有借鉴又有承传的艺术特征。

(一)高度集中的综合性魅力。歌剧作为歌唱性的戏剧,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表演艺术,非凡的歌唱音乐性仅仅是歌剧的核心手段。它的形成、它的结构、它的魅力、它的创造织体,融入和渗透了众多的艺术元素。首先,歌剧文学与歌曲文学一样成为了这种综合艺术的创造基础。其次,两者虽都具有诗化属性的其他共性,但剧诗比之歌诗有更大、更深、更广的“诗性”,因为前者要统筹更大容量与形象描绘刻画的情节性结构,因此,歌剧通常被人们称为“诗剧”。因为诗剧的容量、篇幅、情节、人物的细节描写,以及贯串性的人物性格的深化表现,其艺术构思和形象思维的方式都有它本体独特的规律。再次,是音乐创作的“剧”与“乐”的合成,“剧乐”即歌剧音乐。一部歌剧的音乐创作及艺术构思绝非是一首歌曲的容量,它所承担的是整个歌剧中所有音乐生动、形象的展示,它要负责所有场、景、幕、次的起始、衔接、发展、回旋、高潮、结局的器乐创作,总之,歌剧音乐的创作者,是歌剧音乐的总设计师,或是一部歌剧音乐旋律织体经纬的蓝图创造者,它的构思既是表演者和乐队所依循的创造方向,也是导演和一切舞台美术创造者所掌握的“方向盘”。自然,要使歌剧音乐剧本完成从无声到有声的精彩艺术构成,还在于导演这个核心中介的实现。

(二)矛盾冲突的戏剧性魅力。戏剧情节是歌剧剧情发展的脉络,是戏剧性构成的经纬,情节常与(下接第28页)故事衔接,所谓“故事情节”,就是大、小情节的交错、变化、发展等构成了故事。显然情节是由戏剧性的矛盾构成的,而起始或结束情节的正是剧中人与人的关系、事件、纠葛、斗争的“矛盾冲突”的内容。歌剧艺术的表演者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中去展示自己的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以表演与歌唱的抒情魅力来感染观众。

(三)个性鲜明的形象性魅力。毫无疑问,歌剧艺术作品,需要表演来诠释它的内容,即通过综合性戏剧表演艺术来展示它的内容,并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中刻画角色的鲜明形象。歌剧中的形象,主要泛指人物形象,而作为具有戏剧性形象的歌剧角色,它是构成戏剧矛盾冲突的基础,这也就是歌剧形象塑造的立足点,塑造角色的形象是完成歌剧艺术创造的核心任务。因此,演员必须准确体验各个角色的个性,把握他们不同经历的性格变化,以及她们的精神面貌、语气情态、形体身姿……总之,演员要把角色的一切变成自己的一切,有了真正的体验之后,才能有真实的体现,在歌声中蕴含心声。

(四)声情隽永的歌唱性魅力。歌剧,就是歌唱性的戏剧,歌剧艺术创造的成败与否,关键在歌唱,在其综合性中,调动相关艺术手段展示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在戏剧性的情境中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一切都借助于声情隽永的歌唱性表演。歌剧演员,首先面临的是唱什么,在确定了所扮演的角色之后,就要审视角色的声腔特点,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自己的音质、音色、音域等是否适应角色的要求和表现,这些都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判断。同时,还必须理清和把握所演唱的每首唱段的戏剧性功能,是叙事性的唱段还是抒情性的唱段,或是两者兼具的唱段。此外,歌剧声腔的造型手段在形态表现上也是丰富的,既可以在独唱中抒情达意,也可以在对唱、重唱中开展戏剧性情节,还可以运用齐唱、组唱、合唱等创造、渲染特定气氛和戏剧性的发挥。同时,由于器乐序曲、前奏、间奏、伴奏等方面的烘托,对人物的心理剖析、环境的描写、情境的渲染等都为歌唱性的主导核心添加了有力的协调、辅助、强调,使歌剧的歌唱性更具音乐表现力。

三、结语

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已有百年历史,在这期间,有许多优秀的传世作品问世,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作成就。在新世纪的创造发展中已经奠定了它自身的发展规律,逐渐形成了民族音乐色彩濃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不同于西方歌剧的“中国民族歌剧”。随着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极大丰富,艺术鉴赏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民族新歌剧将在不断探索的艺术实践中,创造出更新、更美、更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乔仲婷.中国民族歌剧艺术魅力之初探[J].戏剧之家,2017(4).

[2]唐红英.对中国民族歌剧历史和发展的思考[J].大舞台,2011(11).

[3]李冰茜.浅谈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现状及思考[J].明日风尚,2016(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歌剧艺术魅力
播音主持艺术魅力及创新空间
关于声乐钢琴伴奏艺术魅力的有效思考
浅谈梨园戏《郑元和》
试论动漫影片中色彩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