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张旭
身体里的顶梁柱
本刊记者/张旭
很多人对脊柱缺乏正确的认识,体检拍X线侧位片时,发现自己的颈椎直了,还炫耀,“看,我的颈椎多直”。殊不知,他们遇到了“直”的危机。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邱兴贵曾在科普脊柱知识中介绍,脊柱通过与周围的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组成一个能活动的、并有强大的支撑力量的中轴,可以将头颈与躯干的负荷传导到骨盆,是人体的顶梁柱。
从侧面观察,正常的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骶曲。颈曲和腰曲向前突,胸曲和骶曲向后突。只有有了这四个弯曲,才能够保持身体结构的稳定性。辽宁中医药大学附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邓小磊告诉记者,“正常生理曲度的存在,是脊柱自身稳定和平衡的标志。因为脊柱像一个大弹簧,具有增加缓冲震荡的能力,在跳跃或剧烈运动时,椎间盘可吸收震荡,防止颅骨和脑部受到损伤。同时对脊髓、中枢神经和内脏器官也起到保护作用。”
脊柱的生理结构
上细下粗尾部尖 ,承受压力密相关。后观棘突一条线 , 颈短胸斜腰平扁。侧观生理四个弯, 线条大方又美观。胸骶弯曲凸向后 ,颈腰二曲凸向前。
很多患者都认为自己平时躯体的一些小毛病是脊椎的问题,其实,医学上都统称这类病为脊柱疾病,而不是脊椎疾病。脊椎是组成脊柱的一部分,不应把脊柱和脊椎混为一谈。
我国传统医学对于脊柱疾病的治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经记载了颈椎病的治疗方法。《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伤科汇纂》等书籍中也介绍了牵引、屈伸、旋转等用来治疗颈椎和腰椎的疾病的方法。
宋元时期,整脊疗法十分盛行,出现了专门从事整脊的“铃医”。公元1331年, 元代医家李仲南首次提出兜颈坐罂法,比法国人布带牵引颈椎疗法早了400年。随后,元代著名医学家危亦林在所著《世医得效方》中,总结了他家五代行医的经验,对于骨折、脱臼、跌打损伤、箭伤等整复治疗有精辟的论述,特别是首创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更是珍贵,比国外的悬吊复位法早了600年,对现今的临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遗憾的是,脊柱疗法的广泛传播始于美国。据了解,在19世纪末,加拿大的Daniel David Palmer移居美国开设诊所,发现一个早期失聪的病人脊柱出现了异位,经过他用手将其推拿回正常位置后,患者居然恢复听力,由此他根据这一发现,对其他患者进行治疗,这就是「整脊疗法Chiropractic」的前身。20世纪70年代,美国已拥有上万名整脊师,脊疗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开始在世界范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