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队伍建设是国土资源新型智库建设的关键

2017-10-10 09:49荣冬梅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7年9期
关键词:公共政策国土资源人才队伍

■ 朱 红/荣冬梅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北京 100035)

经营管理

人才队伍建设是国土资源新型智库建设的关键

■ 朱 红/荣冬梅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北京 100035)

新型智库在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应运而生,人才队伍建设是智库建设的关键要素。智库是人才的蓄水池,人才队伍建设的科学合理性是制约智库发挥政策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从加强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出发,梳理国土资源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些建议;(1)优化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2)完善和优化智库人才队伍结构配置;(3)健全人才认定与评价机制;(4)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与激励机制;(5)加强智库文化建设。

经济转型;国土资源;新型智库;人才队伍建设

Abstract:The new think tank came into being in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 is the key facto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ink tank. Think tank is the reservoir of talents, and the scienti fi c rationality of the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restricting the policy in fl uence of the think tank. Based on the signi fi cance of the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in land and resources system,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of the think tank. Firstly, optimize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the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of the think tank. Secondly, improve and optimize the talent team structure of the think tank. Thirdly, perfect the talent identi fi cation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Fourthly, strengthen the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the think tank.

Key words:economic transformation; land and resources; new think tank;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深入,以面向政府、企业、机构及社会提供决策咨询建议与相关知识服务为主的新型智库得到蓬勃发展,日益凸显出其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当前,中国的智库建设和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而智库的能力与水平关键体现在人才队伍上。国土资源新型智库要想成为人才的聚集地,要有集聚人才的治理体系,要有择天下英才而用的改革部署,还要有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因此,要加强智库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队伍的政策能力、研究水平和咨询引领能力,必须充分了解国土资源系统人才队伍基本情况,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唯如此,可能为国土资源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 智库的界定和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

1.1 智库的界定

“智库”一词译自英文的“Think Tank”,又称为“思想库”。它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崭露头角,70年代后迅速发展,并在世界范围内扩散。但关于智库的定义,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说法。

英国2001年出版的《新牛津英语词典》中对“Think Tank”一词的解释是“就一些具体的政治或经济问题提出建议及想法的专家机构”。美国2007年出版的《美国传统英语词典》中对“Think Tank”一词的解释是“为开展深入研究和有限解决技术、社会、政治战略或军事方面问题而组建的机构或团体”。美国政治学家安德鲁·里奇在《智库、公共政策和专家治策的政治学》一书中把智库定义为“独立的、无利益诉求的非营利组织,其产品是专业知识和思想,也主要依靠这些来获取支持并影响政策的制定过程”[1]。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和公民社会项目”发布的《2008年全球智库报告》中,把智库描述为“智库或公共政策研究、分析及参与机构,是就一些国内外事务开展公共政策研究、分析、提出建议并协助决策者和公众作出明智的公共政策抉择的组织”[2]。

国内学者也分别对智库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王莉丽认为,智库是从事公共政策研究的非营利组织,其目标客户是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大众,并力图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社会舆论[3]。薛澜、朱旭峰将智库界定为一种相对稳定且独立运作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4]。陈卓武认为,智库是指那些以政策研究为核心,以影响政府公共政策选择为目的、非营利的、独立的研究机构[5]。张新霞认为,智库是以从事多学科研究为依托、以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为目的、以提供思想支持为基本方式的非营利性组织、团体和机构[6]。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2014年发布的《2013年中国智库报告》定义,智库主要是指: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研究目标,以公共利益为研究导向,以社会责任为研究准则的专业研究机构。韩万渠将智库界定为以政策研究和政策分析为基础,以影响公共政策为目标的研究机构[7]。

以上各种定义,有的简洁,有的全面,各有所取之处。在本文中我们将智库界定为:以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为核心,以服务和影响公共政策为目的的非营利研究机构。

新型智库,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语境下,结合目前中国绝大多数政策研究机构都属于体制内机构的实际,对西方智库所强调的“非政府性”和“独立性”进行弱化处理的基础上提出的。

1.2 国土资源新型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

1.2.1 是创建国土资源新型智库的核心要求

国土资源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的全局性、战略性的最基本资源。而人才资源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最基本、最核心、最积极及最革命的要素。国土资源新型高端智库目标的实现,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队伍来保障,既需要一大批高层次的领军人才,也需要人事相宜的专业技术骨干。只有通过持续地改善智库人才结构、加大智库人力资本投入、完善智库人才体制机制等措施,才能激发智库内在活力,提升智库人才的专业化水平,打造一流的国家级高端智库。

1.2.2 是适应国土资源领域改革的重要保障

随着全球化到来,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为适应国土资源职责定位和深化国土资源改革的需要,对国土资源战略研究人才、公共政策研究人才和智库管理运营人才[8]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用新的发展理念统领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全局,主动适应国土资源工作重点来调整人才需求,建设国土资源新型智库,不断增强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的及时性、适应性和前瞻性。

“秦月”由“秦富1号”和“嘎拉”杂交育成。果实呈圆形或长圆锥形,大小均匀,果个与嘎拉接近,果皮鲜红,果肉黄白,肉质细脆多汁,酸甜适口,较耐贮存。在渭北高原南部地区8月底成熟,渭北高原中部地区9月上中旬成熟,刚好赶上中秋节和国庆节,是一个优良的中熟苹果新品种。

1.2.3 是提高国土资源决策水平的必然要求

智库作为以政策研究为主业,生产新知识、新思维、新观念的“思想库”,其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相对稳定的优秀团队,以及人才队伍结构的科学合理性[9]。国土资源领域面临的改革发展难题重大而复杂,目前国土资源高层次领军人才偏少,基础性、战略性、综合性的长线研究薄弱,难以满足国土资源重大战略规划、政策决策、制度实施等任务的要求。只有实施高端人才培养计划,打造学科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提高人才队伍的政策研究水平和决策咨询能力,才能适应国土资源新型智库建设的需要和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需要。

2 国内外智库研究综述和案例

2.1 国外智库研究综述和案例

2.1.1 国外智库研究综述

国外对智库的研究大多在智库如何参与政策研究或智库对政府影响力等方面。20世纪70年代,国外对于智库参与政策过程的研究成为热门话题。实际上,中国人民熟悉的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就十分重视听取智库的意见。对于智库影响力的研究较为突出的,有加拿大学者唐纳德·埃布尔森所著《美国思想库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和《智库能发挥作用吗——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影响力之评估》,宾夕法尼亚大学学者迈克甘的《美国的智库及政策制定:理论这、建言者和提倡者》,详细阐释了智库的定义、类型及运行环境,并对智库进行了比较分析。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智库和公民社会项目”自2006年开始,每年公布《全球智库报告》,对全球智库的数量、分布情况、综合影响力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分析。

2.1.2 经典案例:兰德模式

兰德公司作为全球最著名的战略咨询研究机构,为美国乃至全世界提供了大量有关国际局势的分析和国防战略的研究报告,对美国政府决策产生了巨大影响。理事会是兰德公司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审核公司的经费预算和课题立项及主要研究成果的审查等,理事会主席及成员定期更换。兰德公司吸引了来自53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人才,现有1800多名员工,其中90%获得了研究生学位,56%拥有至少一个博士学位,研究人员平均年龄36岁,平均工作年限为8年,且研究人员专业背景较为丰富。工程技术人员、物理学家、数学家、系统分析学家等自然科学领域的专家与人文社会科学专家集体研究,学科跨度大,学科间默契配合,不同学术观点间的碰撞使得研究更富创造性。此外,还制定了业绩考核和薪酬机制、注重研究方法的探索、辅助研究队伍的配置以及强大的计算机系统人才团队支持。

2.2 国内智库研究综述和案例

近十年来,智库成为国内研究热点。王丹若、朱峰所著的《领导者的外脑:当代西方思想库》一书,详细介绍了西方智库产生的背景、类型和主要工作职能,首次全面介绍了兰德公司等美国著名智库。朱有志主编的《思想库、智囊团:社会科学院初论》,是国内首部专门研究国内智库的专著,其中关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容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清华大学教授薛澜发表的《智库热的冷思考:破解中国特色智库发展之道》指出了智库的三大职能:理性决策外脑、多元政策参与渠道、决策冲突的理性辨析平台。王佩亨、李国强所著的《海外智库:世界主要国家智库考察报告》,介绍了美国、法国、英国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智库发展情况、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特别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对于本文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2.2.2 经典案例:国研模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近年提出了打造“一流智库”的奋斗目标,从创新智库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加大对重要岗位选拔的力度,采取内部培养和外部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人才,完善科研人才的绩效评价机制,鼓励中青年研究骨干参加课题研究、学术探讨、国际交流等活动,不断拓宽人才培养和成长的通道,建立智库专家人才库和协调机制,有效聚集国内外智库机构参与决策咨询研究。国研中心实行创新人才计划、创新岗位制度、创新英才资助计划等一系列政策制度,建立“引得进、稳得住、用得好、出得去”的科学用人机制和人才管理机制,充分激发研究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中国新型高端智库建设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国研模式”。

3 国土资源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1材料数据来源于《2016年国土资源人力资源年报》。

3.1 国土资源系统人才团队基本情况

2015年,全国国土资源事业单位实有人员230116人,其中,管理人员97313人,专业技术人员69040人,工勤人员63763人。2015年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有高级职称12859人,中级职称35468人,初级职称45079人,部省两级高级职称人员共7928人,占到全国国土资源高级职称人员总数的61.5%,国土资源系统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部省两级,基层部门专业技术人才匮乏。2015年,国土资源部直属事业单位55个,编制数12132个,年末实有9232人。其中,管理人员1565人,占比6.95%;专业技术人员6895人,占比74.69%;工勤人员772人,占比8.36%。专业背景上多为地质类、地矿类,法学类、管理类、测绘类、信息科学类占比较低。

《关于国土资源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以咨询中心为基础,打造国土资源新型高端智库”,所以,本文具体介绍一下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人才队伍基本情况(见图1)。目前,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实有人数69人,其中,在编工作人员34人(包括院士1人),咨询委员、特邀专家28人,退休人员4人(含返聘1人),聘用人员3人。在编人员中,管理岗位13人,占38%;专业技术岗位21人,占62%。性别结构:男性18人,女性16人。年龄结构:30岁及以下7人,占21%;31~40岁12人,占35%;41~50人7人,占21%;51~55岁1人,占2%;55岁及以上7人,占21%。学历学位结构:大专及以下2人,占6%;本科5人,占15%;硕士15人,占44%;博士12人,占35%。职务结构:正局2人,占6%;副局2人,占6%;正处7人,占21%,副处8人,占24%。职称结构:正高11人,占32%;副高7人,占21%;中级7人,占21%;初级9人,占26%。

3.2 国土资源新型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图1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1)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国土资源部所属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中研究生学历占比相对较低,且近60%为中级及以下职称,50岁以上占比近40%;专业技术人员中男性占绝对优势,高级职称占比较低,中级及以下职称占比近65%,35岁以下占比近50%,而中年专业技术骨干占比不到19%,专业结构中一些与国土资源改革密切的生态学、法学、国土信息数据库开发等相关专业占比不到2%。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人才队伍结构也不尽合理:专技岗位占比较低,专业技术岗位合理比例为70%+,而目前中心专技岗位仅62%;50岁以上人员占比过重,且大部分为近三年即将退休人员,51~55岁仅1人;中青年人才比重过低,高中初级职称结构约为5∶3∶2,而中心中级职称人员仅占9%,远低于30%,有人才梯队断层的隐忧。

(2)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缺乏。整个国土资源系统高层次人才规模质量总体偏低,作为国土资源战略研究和公共政策研究为主的高层次人才同样缺乏,在国家层面具有改革研究话语权的“大师”基本为零。既懂业务,又懂法律、经济、调查、管理队伍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缺乏。

(3)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与新型智库建设要求存在差距。建设国土资源新型智库,需要有世界眼光、理论根基和学术自觉,需要借鉴国外优秀智库建设的有益经验。由于自有的研究团队和研究体系有限,加之知识培训、继续教育、出国(境)学习交流等人才培养体系的缺乏,现有人才的素质、能力与新型智库建设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4 进一步加强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4.1 优化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

“一流的智库一定要有一流的体制和机制,然后才能形成一流的人才和专家队伍。”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陈炳才指出,体制机制是智库建设的核心,建好国土资源新型智库必须解决好体制机制问题。根据《关于建设国土资源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要全面推进国土资源智库建设,将智库人才队伍建设融入国土资源平台建设中来。智库建设的核心是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是体制机制,要利用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平台、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智库联盟等平台,实现对人才的培养、交流与激励。

4.2 完善和优化智库人才队伍结构配置

国土资源新型智库应是部机关的“思想库”。随着国土资源领域改革的深化,智库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具有综合性,这就要求智库建设必须重视跨学科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10]。一是以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为智库建设的基础,以咨询委员人才团队、兼职顾问人才团队、专职研究人才团队为人才重点,制定五或十年期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二是构建合理的人才结构,要注重多样性,包括学科背景、学历、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以及不同研究领域等,这样可以对复杂多样的综合性课题进行富有成效的研究。三是构建合理的专业结构,专业背景除土地管理、地质地矿外,在人才配置时还应向与决策咨询研究相关的公共政策学、社会学、法学、统计学、信息系统或计算机科学倾斜,使研究更富创造性。四是要注重辅助研究队伍的配置,研究人员是智库的主体配置,但同时也应重视辅助研究人员即秘书的作用,国外很多智库的经验是“两个研究员不如一个研究员+半个秘书的效率高”,正是辅助研究人员几乎包揽了所有“杂务”[11],研究人员才能专心致志于研究,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4.3 健全人才认定与评价机制

“一个合格的咨询研究人员必须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具有渊博的背景知识,掌握多种不同的分析技术,并且有能力和信心从事综合性的分析研究。”为实现通才式的研究,须从退休的国土资源系统领导和专家、高等院校的年轻博士、其他智库或研究机构享有盛誉的专家中选取智库顾问或咨询委员[12]。此外,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一是按照国土资源智库人才发展规律,开发国土资源新型智库人才能力素质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对智库人才品德、能力和贡献的量化测评。二是依托国土资源人才数据库信息系统,建立国土资源智库人才数据库服务、评价和监测功能模块,探索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人才评价的一体化操作。三是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不仅是到地方各省市调研,还可以利用数学上的建模方法进行政策分析模拟等。四是建立国土资源智库成果信息网或智库人才高层次论坛等,多渠道传播研究成果,扩大影响,提高学术地位。五是构建核心人才与团队库。通过人才库的建设,在国土资源系统内部打造一个不断提供国土资源人才供给的培养和输送“管道”,并根据人才的业务特长、级别层次等进行分类管理。

4.4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与激励机制

一是要实施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将核心人才与团队建设融入到国土资源平台建设中来,利用平台培养人才,利用人才建设平台,从而打造学科领军人才和在系统内外有广泛影响力的创新团队,增强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优化科研人才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完善智库人才职称评定办法,提高决策咨询类成果在考核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三是借鉴国外“旋转门”机制,建立智库与部机关之间人才双向交流机制,或派送到国外其他智库进修,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他们参加学术会议和与课题相关的考察,积极与其他智库、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进行联合课题研究,不断扩大自己的研究领域;鼓励研究人员积极参加关于能力提升的培训课程,如项目领导力、系统思考决断力等,鼓励研究人员勇于将研究成果推广出去,积极参加国际会议或论坛。四是与高校开展合作,选派优秀的专职研究人员到高校进修MPP课程,如方法类课程、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等。此外,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人才激励机制:一是完善绩效分配机制,在基础绩效分配的基础上,注重奖励性绩效的分配,按照项目课题级别、项目课题参与程度、项目课题完成质量等指标进行分配,在兼顾公平的同时,注重激励性。二是建立智库内部优秀人才表彰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选奖励机制,如依据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因子)、政策建议是否获得采纳、拿到项目的数量等,给予研究人员价值激励的导向。三是对智库内中青年人才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邀请外部相关专家给予他们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和帮助,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宽松的职业发展通道。四是建立相对开放的研究体系,根据智库发展需要,结合职工自身专业兴趣方向,积极引导他们发挥专业特长。五是为资深研究人员搭建研究生培养平台,同高等院校开展合作,让资深研究人员担任“校外导师”,将宝贵的研究经验传输给新人,同时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打下基础。

4.5 加强智库文化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不断探索国土资源新型智库文化的内涵,运用政策研究和工会组织等平台开展智库职业精神大讨论,提炼和宣传新型智库文化的内涵,形成蓬勃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学习型、研究型组织氛围,进一步提升职工士气,增强国土资源咨询研究“国家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凯恩斯指出,“事实上统治世界的,就是思想而已,几乎没有别的”[13]。国土资源新型智库建设必须紧抓战略转型机遇,以搭建国土资源“一带一路”智库联盟和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平台为抓手,不断探索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模式,用卓越的洞见和思想提供信息以影响公共政策,为国土资源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安德鲁·里奇.智库、公共政策和专家治策的政治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39.

[2]褚鸣.美欧智库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7-8.

[3]王莉丽.美国思想库发展历程及面临挑战[J].红旗文稿,2009(4):33.

[4]薛澜,朱旭峰.中国思想库:涵义、分类与研究展望[J].科学学研究,2006(6):322.

[5]陈卓武.试析美国思想库的运行机制:兼论其对中国发展思想库的启示[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1):54.

[6]张新霞.英国思想库在公共政策形成过程中作用[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1):11.

[7]韩万渠.智库概念界定和排名:亟待探求的命题[J].中国行政管理,2014(5):25.

[8]王辉耀.新型智库建设的重点在于培养管理运营人才[N].中国经济时报,2015-03-26(11).

[9]朱敏.中国经济转型期智库研究:以人才培养管理创新为例[J].新经济导刊,2016(2):104.

[10]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S].2011-02-17.

[11]王佩亨,李国强.海外智库:世界主要国家智库考察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14-22.

[12]李建军,崔树义.世界各国智库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0:140-145.

[13]詹姆斯·麦根.智库的力量: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如何促进社会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404.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 is the Ke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 type Think Tank of Land and Resources

ZHU Hong, RONG Dongmei
(Consulting and Research Center,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035, China)

F062.1;G311

A

1672-6995(2017)09-0058-05

2017—08—01,

2017—08—23

国土资源高端智库基础建设项目(121103000000181604)

朱红(1984—),女,山东省单县人,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经济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等工作。

猜你喜欢
公共政策国土资源人才队伍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简介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2019公共政策国际会议(ICPP)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欢迎订阅2018年《国土资源情报》
对国土资源政策评估工作的认识
2016年国土资源科技成果统计分析
公共政策不能如此势利
公共政策主导 携手抗击慢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