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四雄 张经国 张志成
破解基层环保难题的思考
文 李四雄 张经国 张志成
在解决基层环保工作难题时,必须坚持“标本兼治”,以“治标”为突破口,提高认识、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变单向监管为监管与服务相结合;以“治本”为立足点,正本清源,转变观念,变“要我治”为“我要治”,不折不扣地执行环保法律法规。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修订与完善,深层次的环境问题逐渐显现,有效破解基层环境保护工作难题,是摆在各级环保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近年来,随着新《环境保护法》的贯彻落实,“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的相继出台,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力度逐渐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新常态下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群众的需求与现实不相适应,因而给环境保护部门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就越来越大,困难重重,基层环境保护部门尤为突出,调研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三难”:
一是设备、技术匮乏,环境突发事件处置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突发事件出现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环境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但目前基层环保部门处置环境突发事件的环境应急监测仪器和防护装备较为匮乏,人员专业水平滞后,应对环境风险的能力严重不足,如遇突发事件难以应对,处置困难。
二是机构设置不全,环境污染问题监管难。由于编制不足,机构设置留有空挡,乡镇没有专门的环保机构和充足的人员,导致监管缺位,群众普遍反映的环境污染问题很难及时有效地得到治理。
三是生态保护乏力,环境保护规划实施难。自然生态保护涉及面广,部门职责交叉,基础工作薄弱,生态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矛盾增多,因缺乏必要的制度和手段,生态保护监管难度加大,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工作尚未全面开展,导致环境保护规划实施难。
从现实角度上考究,当前基层环保难题颇多、牵涉面广、错综复杂,往往是专业水平滞后与仪器设备匮乏交织在一起;机构设置不全与监督管理缺位交织在一起;部门职责交叉与基础工作薄弱交织在一起;历史环境欠账与现实污染反弹交织在一起,这些都增加了做好新形势下基层环境保护工作的难度。
基层环境保护工作难题形成的原因极其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技术装备匮乏“引”出来的难题。由科班出身且经过系统培训的人员较少,理论水平、专业技能与现实不相适应,实际操作难度增大,再加之仪器设备不足,制约了环境保护的开展。
二是监督管理缺位“积”出来的难题。由于乡镇一级没有专门的环保机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触角在乡村不能实现全覆盖,环境污染问题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导致污染问题越积越多。
三是部门职责不明“推”出来的难题。有的地方和部门单位领导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对环保工作能推则推。有的环境保护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单位和部门,但这些部门单位不是主动承担协调处理任务,而是相互推诿扯皮。
四是工作不到位“拖”出来的难题。有的部门单位对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及信访投诉,不是主动想办法及时协调解决,而是敷衍了事,磨磨蹭蹭,时间一长使小问题拖大,大问题拖难,难问题拖乱,有的甚至引发群体事件,延误了突出环境问题最佳处理时机。
五是执法手腕不硬“惹”出来的难题。由于部门执法人员不能严格履行执法监察应尽职责,力度不大,措施不硬,不能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有关条款依法办案,而是能拖则拖、能躲则躲,从而助长了违法企业的嚣张气焰。
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伟大事业,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创新工作方法,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科技水平。
一是以健全管理网络为“前提”, 在不断夯实环境保护根基上着力。目前,就基层而言,农村环境保护能力明显不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受到严重制约,迫切需要建立乡镇环境管理网络,解决环保编制,设立环保站所,增加工作人员,经费纳入预算,统一归口管理,以便全面掌控和治理污染,以高压态势打击违法排污,彻底扭转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执法环境。
二是以建立三个机制为“引擎”, 在不断强化农村环境保护上着力。其一,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原因复杂,随机性大、分布范围广,潜伏性和滞后性强,管理控制难度大,需要从宏观、战略上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做出科学规划,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制。首先,建立目标责任机制。县(市、区)要将任务进一步分解落实到乡镇(街道),明确工作主体,落实工作责任,构建一级抓一级的考核体系;其次,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坚持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引导地方财政加大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再次,强化监督检查机制,县(市、区)乡人民政府要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预算执行跟踪通报、定期监督检查、成效评价考核、长效运行维护管理等制度,以管理促运转、见效益。 其二,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干部考核机制。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率,农村面源污染、禽畜养殖污染治理,“百千工程”、生态公益林、沿江防护林建设等纳入乡镇目标责任制,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其三,建立部门分工、协调联动工作机制。环保部门要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加大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工作力度、严格执法、不留空挡;农业部门要负责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禽畜养殖污染治理控制工作,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步伐;科技部门要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相关课题的科研攻关与成果推广;规划、建设部门要加快推进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生活污染源处理“就近、经济、效率”的原则,确立市场化运行规划,建立区域的条块协调联动机制。
三是以加强能力建设为“保障”, 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上着力。为了实现企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首先,应加大环保监测设备及应急处置能力的投入力度。设备购置费应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有关要求,每年应有计划地投入一定数量的监测仪器设备购置费,以确保监测设施的正常运行。其次,加强应急监测技术的开发应用。针对目前基层应急监测分析方法技术欠缺的实际状况,配套开发适合本地特色的应急监测系统,在完善数字地图,应急监测数据库等应用软件的基础上,开展污染源调查,建立污染源库;建立特征污染物扩散模型;收集环境标准、应急事故监测案例等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提高应急监测水平。再次,加强人员培训管理。包括人员配备、岗位职责以及相应的培训、考核、评价等内容。针对监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应有计划地组织人员上岗培训,在提高应急监测技术上下功夫,做到持证上岗,并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确保人员素质适应监测要求。
无人机“参战”禁烧。通过无人机来监控秸秆禁烧,既可以减少督查人员数量,还可以弥补人力去不到、看不到的不足,解决了秸秆禁烧工作中的难题,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CNSphoto供图
基层环境保护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其工作优劣,直接影响到农村、农业、农民的生态、生产、生活环境质量,与亿万农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
纵观当前广大农村地区,不难看出基层环境保护工作的形势是严峻的,而原因又是多方面的。因此,在解决基层环保工作难题时,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以“治标”为突破口,提高认识、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变单向监管为监管与服务相结合,深入厂矿企业真心诚意为企业排忧解难提供优质服务,从源头上化解基层环保工作难题。以“治本”为立足点,正本清源,抓项目、抓治理,转变观念,变“要我治”为“我要治”,不折不扣地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总之,各级领导只有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环保工作,客观分析形势,正确把握现状,采取有效措施,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才能够有效破解当前基层环境保护工作难题,建设和谐稳定、文明富裕、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者分别系湖南省临湘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原临湘市纪委驻环境保护局纪检组长;临湘市建设局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