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钟
如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要保证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就需要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大学生的创新心理品质发展情况并不乐观。本文对大学生创新心理品质动机对创新力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培养对策,以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推动大学生全面和諧发展。
大学生是我国创新力的重要来源,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接班人。如今,国家积极建设创新型社会,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了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都提出应积极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近几年,我国对高等教育加大了改革力度,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创新热情。创新动机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高校应明确创新动机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创新心理品质动机对创新能力的作用
社会的创新需求和自我认知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创新心理品质动机。第一,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种外在需求刺激了大学生逐渐形成创新心理品质动机;第二,这种需求大多具有一定的潜在性,需要进一步的发掘和揭示。就好比人的心理活动之间是存在一定联系的,彼此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形成创新心理品质动机需要社会的创新需求和自我认知共同作用。
创新实践能够对创新心理品质动机进行修正与完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新心理品质动机主要通过创新实践来进行实施,而创新实践能够对创新心理品质动机的正确性及适应性进行检验。首先,创新实践能够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来对创新心理品质动机进行修正,使其更加完善,从而更好的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其次,通过创新实践可以让大学生对自身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从而形成与自身情况相符合的创新心理品质动机。
创新心理品质动机能够提高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心理品质动机会对其创新思维的活动及节能行为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正确科学的创新心理品质动机能够有效提高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创新能力的作用,以便更好的应对失败和困难。
创新力会反作用于创新心理品质动机。大学生创新能力指的并不仅仅是某一个大学生所具备的创新能力,而应该是大学生这个群体所拥有的创新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出具有丰富想象力、敏锐观察力、活跃的思维以及坚定意志力的创新型人才,营造出良好的创新氛围。通过构建创新型环境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型心理品质动机。
大学生创新心理品质的培养对策
营造创新氖围,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要对大学生创新心理品质进行培养,高校可以从观念、制度以及管理等层面着手。积极营造创新型的教育氛围与教育环境。首先在观念上,高校可以确立科学的办学宗旨与校风学风,为学生构建一种充满时代气息的创新型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其次在管理上,高校可以对自身的管理系统进行完善。实施校院两级化管理,在制定决策、协调管理以及执行操作等环节中融入激发大学生创新心理品质的理念,如高校可以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创新型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来充分展现自我;最后在制度上,高校可以对自身的各种管理制度进行创新,从精神层面来给大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对制度进行规范来开展多样化的创新型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指导技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面对如此激烈的国际化竞争,要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就需要积极运用多种指导技法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型思维,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设问法是创造技法的重要基础,它能够在各种创造活动中进行运用。高校可以采用设问法来对大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来对事物进行研究,找出其中的关键部分并展开提问,帮助大学生打破自身的思维和心理障碍,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组合法是对事物中各个技术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来从性能、功能以及原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二次结合或者重组,以便让学生获得整体性的新技术与新理念。高校可以通过组织法来帮助大学生打破传统思维的局限性,增强思维的新颖陛。类比法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引导,让大学生根据事物的形象、属性和结构等多种形态参数以及对应、相似以及逆反等多种关系来对事物展开联想,以获得更多新的想法,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拓展内涵,健全学生创新个性。对创新教育的本质内涵进行拓展是帮助大学生形成创新个性的重要前提。第一,高校应将传统的接受教育转变为创新教育。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知识时代对于人才的具体需求来开展个性化的教学,调动大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个性。第二,高校应将学科分化转变为学科融合。根据时代特征来建立个性化的教育体系。以往的学科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科本身的发展性,没有及时根据时代发展来对学科内容和范围进行更新,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因此,高校应将时代精神融入到学科当中,对传统的学科体系加强改革,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积极开发综合性的创新教学内容。第三,高校应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为大学生提供发展创新个性的平台。高校应对学生加强实践教育,积极开设实践性教学活动,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进行实践,并在实践中增强自身的意志力,健全自身的创新个性。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创新心理品质动机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来对大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