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东娜+高军
摘要:黄土地质在我国属于常见地质,其分布面积约为64万平方公里,而湿陷性黄土是其中大部分约占总量的百分之六十。然而湿陷性黄土地基较为特殊,这种地基在经过水泡后结构容易失去稳定,产生下沉等现象。下面针对湿陷性黄土的破坏机理进行施工预防和处理措施的探索,希望能对广大的技术工作者提供技术帮助。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技术处理
黄土是一种以粉状颗粒为主,通常含有大孔隙且含水量较少,通常呈现黄色或者黄褐色,富含碳酸钙或硫酸钙成分,黄土在进入后结构就会发生失稳在外力或者自重下容易发生下沉现象,称之為湿陷,按类型不同可分为自重性失稳和非自重性失稳两类。黄土非常容易鉴别。一般黄土呈现出黄色或者黄褐色,粒度较粗糙呈现颗粒状,而且酥松多孔,孔隙比超过1.0。
疏松多孔的结构在遇水时很容易消失的特性和遇水时颗粒间凝固力降低的特性是发生湿陷的内部原因。外部受力是外在原因。
一、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原因探索
路基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公路的使用质量和整体使用寿命,路基不稳会增大道路的维护难度还会大大降低道路的使用寿命。路基发生沉降的原因很多,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主要存在路基本身压缩性沉降和地基沉降。路基填料选择不合适、路基压实度不到位、压实方法不正确等是造成地基自身沉降的主要因素,路基黄土自身特性是造成地基沉降的主要原因。湿陷性黄土是最容易引发沉降的土质。所以研究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机理和湿陷原因非常重要。湿陷性黄土主要由土壤颗粒和可溶性胶结物构成,土壤颗粒以粉状为主,然后由可溶性胶盐粘合在一起,其中又包含大量的孔隙。在干燥情况下这种结构可以保持紧密,但是在水的浸湿和外力作用下,其结构就会很容易遭受破坏,可溶性胶状物会很快发生溶解,颗粒之间缺乏相应的粘结力,进而产生严重的下沉。在天然情况下湿陷性黄土的密度较低在遇水时,土壤颗粒之间的毛细水表面张力会丧失,而在土壤本体中起到骨架作用的晶体也会发生溶解,这些原因综合在一起就会造成地基表面的垂直沉降,如果地基表面经常通行重型货车就会更加加剧了发生的过程。
二、对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处理技术探索
地基处理技术,通常包括强夯法、冲击碾压法、挤密法。强夯法主要是针对湿陷性黄土的特点采用大吨位的超重机夯锤对地基进行冲击夯实,以达到压缩土体、消除湿陷性的目的,还可以增加地基的强度,提高其稳定性。重锤可以使土壤颗粒更加细密,或者使其发生相对位移,也可以进一步消除其中的孔隙增加密实程度。强夯法以其操作简单、方便施工、适应性强的特点在工程中应用很广。我们可以针对实地黄土性质,分别采用不同的冲击能量、夯点位置,从而让施工更有针对性。冲击碾压法因为处理深度往往比较浅,所以一般针对湿陷性图层比较薄的土层。经过冲击碾压法处理过后的地基,其压实程度会有很大的提升,可以有效降低地基沉降率,使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有很大的提高。冲击碾压法的效率较高施工速度较快,所以对工期要求短,工程造价比较低的工程非常实用。在冲击碾压之前一点要对土的含水量和密实度进行检测以便确定碾压机械的型号和确定其工作速度。压实工作一般是从中间向两边进行的,而且对压实变数有严格的技术要求。挤密法比较适合非饱和湿陷性黄土地基,其处理深度在5米到15米之间。挤密法一般就是将成孔管打入到黄土层的内部,使管周围土受到来至管的水平压力,使土壤间的孔隙减少,使其密度增加,从而改善黄土的性能。然后将所选择的材料混合配比后夯实,进而形成挤密的复合地基层,这样不仅增加了路基的承载力,还有效降低了沉降。
增加公路的平排水处理。由于黄土在浸水后机会产生湿陷,所以有效的排水措施是保证地基稳定的有效措施。如果排水不当大量遇水就会很快渗入地下,对路基造成冲刷和侵蚀,很容易损害路基产生沉降。路基排水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针对地面的排水措施主要通过拦截、汇集和分散的方法,将水快速排到路基范围之外。另一种是采用就地排水的措施,主要采用盲沟、深井等。如果降雨量比较大还可以增加带渗水管的渗沟。
还要加强对路基周围边坡的防护处理。如果路基边坡受到破坏,就很容易造成路基沉降。如果边坡的稳定性不强,且排水设施不完善,边坡在受到雨水冲刷后很容易使雨水渗透到路基当中,降低路基的稳定性,所以为保障公路安全加强边坡的维护相当重要。边坡中常用的加固方法主要有植物防护、工程防护、冲刷防护和支挡防护,在实际应用中应该综合考虑选择恰当的方法。
三、结语
黄土面积大,湿陷性黄土多是我国道路建设的基本特点。研究如何应对湿陷性黄土对保障道路施工的正常进行,和建设高质量的道路有着重大的意义。在我国湿陷性黄土中土壤结构在颗粒粗细度、孔隙含有量、粘结盐种类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施工前应该对土壤组分应该进行采集分析,针对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现存的处理方法还不能非常有效避免沉降的发生,沉降现象还比较常见,广大的技术工作者还应该继续增加对湿陷性黄土施工的探索研究,期望研究出更好的防治方法,为国家的道路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路跃军.浅谈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沉降控制技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36):144-146.
[2]吴志芳.浅谈湿陷性黄土路基强夯发[J].山西建筑,2011,27(14):147-148.
[3]苏春良,夏军海.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1(4):231.
[4]孙燕明.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方法及施工处理措施探讨[J].公路运输,2013(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