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办中学如何运用法律解决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的有关研究

2017-10-09 12:23李烨涛
山东青年 2017年5期
关键词:法律手段策略

李烨涛

摘要:伴随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就目前我国教育情况来看,我国不仅拥有大批国办中学,同时也具备多所民办中学。民办中学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民办中学存在的种种矛盾问题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影响。本文则基于民办中学如何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进行有关探讨。

关键词:民办中学;矛盾问题;法律手段;策略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对于教育方面人才的需要也大幅增加,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随之增长,民办中学以腾飞之势迅速崛起。由于校方过分重视教育质量而忽视实际,从而导致教育发展出现系列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民办中学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其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针对这些问题,学校领导应当重视起来,恰当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校内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民办中学存在的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矛盾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存在于每一个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矛盾的特殊性则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基于民办中学存在的矛盾问题,应当从多种情形去研究。

1、教和學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

教学质量是每所学校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的主题,然而教与学之间的矛盾问题则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这一问题在民办中学内部尤为突出。这一矛盾深刻反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对教学质量好坏的不同认识。首先,在教师方面,教师们一般认为教学质量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的惰性心理及被动学习是导致教学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也不免有些想法较为极端的教师,他们片面的看待学生,认为学习差的学生就是无可救药的,也会抱怨家长对孩子过分宠溺,与学校、教师的配合不足;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在于教师,认为教师不负责任,讲课方式古板,学不到东西等等。其实,造成民办中学教学质量迟迟不能得到有效提高的原因有多种,它既符合矛盾的普遍性又符合矛盾的特殊性,所以我们不应片面苛责教师或强调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而应该客观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客观环境是影响个体意识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家庭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民办中学的学生受到环境方面的一些影响,导致其主观因素较为脆弱,学习效率低下。 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便秉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对解决我国民办中学教育问题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那么解决教育与学习这一矛盾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要跟随学生的主客观实际而改变,要灵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进一步扩展学生表现自我的平台,从而达到教学质量与学生素养双丰收。

2、法规与情感之间的矛盾

人人都说法律无情,但人却有情,在法律面前,容不得徇私。当前形势下,我国将“依法治国”和“以人为本”结合在一起,看似矛盾,但实际上是我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教育建设,全面推行依法治校,以学生为本的方针,这看来似乎既依法又依情,学校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客观上加强了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观念。学校秉承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了解、把握学生现状,发现其成才成长规律,培育其个性健康发展,引导其制定正确的人生目标,坚持正确的价值走向,帮助其解决在法规和情感方面出现的矛盾问题。

现在的中学生深受我国传统情义观的影响大都重情轻法,也是深受媒体的影响,更多的以为外面世界更加重视情感,由此学校内部过多出现包庇行为,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在处理法与情方面较为困惑,所以法与情的矛盾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会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发展。在社会中,法大于情,所以为了学生的将来,为了学生们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学校在开展教育时,要让学生了解法与情的关系,培养学生既懂法又懂情,让学生充分认识法与情的统一性和对立性,从而处理好法律法规和情感之间的矛盾问题。

3、师资问题突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力量是制约民办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道: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校以才强,教师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发展大计,教师们要不断丰富完善自己,做好学生们的领路人,为培育全面发展人才尽微薄之力。

师资力量缺乏是我国当前民办学校出现的严重问题,民办学校在建校时大都是聘用的兼职教师并非专职教师,有的学校由于给出的薪水过高导致聘请的教师较少,则造成师资力量短缺,兼职教师们一个人做多个公办学校教师的工作,导致超负荷工作,压力巨大。从而出现较多怨言,再加上民办学校许多现实问题不能较好的解决,导致教师们不能尽心尽力的为学校工作,往往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从而导致教师流动性大。人们常说“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所以尽快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高修养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是所有民办中学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和问题的策略

在国家层面,我国秉承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在学校层面则秉承依法治校的方针政策,可见法制在我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校方有效运用法治思维解决民办中学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法治思维”,顾名思义就是指运用一种法治观念来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是一种思维定式。而在解决民办中学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中则需要这种法治思维。

1、立足实践

习近平曾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做事情就要真抓实干,做到说实话办实事,一个学校的办学宗旨即使说的再好,也不敌真正实践出来的,空无的办学宗旨无非是纸上谈兵,只有真正做了,解决了才是真的好。在法律的框架下,在法治的轨道上,在创新民办中学的管理方面真抓实干,努力化解其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真做到落实到每一个班级每一位学生。

2、以人为本

在学校这个神圣的地方,人才至关重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不可忽视,以人为本不仅要以学生为本,还要以老师为本,民办学校经营者要总览全局统筹考虑,改变原有的师资待遇,创新经营,有效管理,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出发统筹考虑,关心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及情绪,对于教师,学校要切实解决好教师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真正把学校当做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更要切实关注学生,关注其学习质量,使其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3、树立法治理念,加强调查研究,改进治学方法

民办中学要制定合理的法规制度,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使其将法规意识作为在学习中处理问题时的的价值选择。切实加强依法治校,在处理问题时,按照学校规定严格执行,真正做到执法必严,彰显规章制度的平等性。深入调查研究,改进学校工作方法,要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和科学发展的理念制定维稳的工作计划。

结语:自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给我国民办教育的市场带来不小的压力,民办中学也渐渐生出种种矛盾和问题,因此,为处理好这些问题,民办中学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始终为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做最大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龚明斌.民办学校的定位与战略管理.湖南行政学院学报[J],2003(3).

[2] 向兰花,黄庆坤.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之民办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

[3] 石少波.教师是民办学校的生命线.三峡日报[N],2006-02-12.(3)

[4]《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作者单位: 广东敬思律师事务所,广东 广州 510000 )

猜你喜欢
法律手段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强化环境监察职能的分析
论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狱政管理
Passage Four
浅析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与房地产调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