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非
摘 要:党员民主权利,即党章中明确规定的党员在党内应享有的权利和利益。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实现党内民主、维护统一、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其落实效果如何不仅直接关联党内民主的发展进程、党建科学化水平,还对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战斗力、生命力葆有起巨大影响。因此,推进党内民主,不断完善和丰富党员民主权利保障体系,对确保党的事业顺利开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党员;民主权利;保障措施
党员民主权利保障,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涵盖四项基本权利:即自由表达个人意志,参与党内事务讨论,选举或撤换领导干部,以及申诉、控告的权利。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维护党内政治生活正常秩序的需要,更是维护党章权威和严肃性的需要。因此为进一步确保党员民主权利实现,应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一)尊重党员权利
1.培育党员主体意识。增强党员主体意识是党员民主权利得以保障的先决条件。党员主体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各级党组织长期不懈的教育养成。加大对普通党员主体意识教育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教育,使广大党员充分认识坚持党员主体地位,对自身权利维护和党的民主建设将起到积极推动。
2.提高民主踐行能力。民主,不仅仅是一种停留在文本上的约定,更是一种实践能力。只有大力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在党内生活及党内各项活动中为广大党员积极创造民主权利行使条件,不断拓宽广大党员反映和表达意见渠道,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实话,才能真正推动党内民主进程。
(二)推进党务公开
1.确保操作流程规范化。一要规范党务公开内容。党内活动及党的各项事务,只要不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都要进行公开,且要全面、深入。特别是党内热点问题,涉及党员群众利益、容易引起争议、触发违纪腐败的,更要全面、准确、细致公开。二要规范党务操作程序。一些党务工作由于涉及党的组织建设和重大决策问题,不能随意公开。但必须制定完善的党务操作程序、流程,保证相关党务工作公平、公正、严谨。
2.推进党务网络信息化。网络传播方式突破了时空、国别、种族,促进了党内信息传播自由,改变了党内信息易被党组织、领导者“垄断”的传统,使党内信息传播成为可能,为发展党内民主提供了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
(三)规范党内决策
1.创设党员意见征集制度。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广度、深度,是衡量党员参与权行使程度的重要指标。为保证广大普通党员最大程度、最大范围的表达自身意见建议,必须健全完善意见征集制。
2.定立党内民主决策规范。为更好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避免、减少工作失误,应制定一套完备、可控的党内民主决策工作操作规范。
3.建立重大事项论证制度。党组织各项工作中凡涉及党组织重大问题和党员切身利益问题需做决策时,仅由领导班子讨论决策显然不妥,因此应建立党内重大事项论证制度,确保全体党员充分讨论、协商、论证后民主决策。
(四)严肃党内选举
1.拓展直接选举范围。党内选举方式大致可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二者相较直选比间选更利于体现民主精神和共同意志。但就实际操作而言,仍以间接选举为主,直接选举范围仅限于基层党组织,因而应适度扩大直选范围。
2.引入党内竞选机制。公开竞选是体现党内民主的重要方式和基本内容。引入公开竞选机制,充分体现了党内民主利于落实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增强党组织创新活力。但同时为杜绝派系滋生、能源内耗,还应建立完善党内公选机制,设立公选管委会,确立公选方式、程序、监督机制等。
(五)健全党内监督
1.强化领导干部权力监督。监督重点是权力运行。因此创新党内监督必须突出权力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制约要做到全程化、全方位。首先,要严格问责制度,且为保证问责落到实处还要适度引入社会力量。其次,增强民主测评实效。民主测评是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既畅通了意见表达渠道,又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
2.完善党员监督权利保障。用刚性的制度来固定党员监督权利行使,是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重要手段。党员在行使监督权利时,有制度保障就如有了“保护伞”,能有效防范打击报复。党组织亦应健全完善检举人权益保护,利用制度机制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行使,以避免检举人受打击、报复、排挤,并对泄密、失职、渎职人员严肃追责。
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新和实践,使广大党员干部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使党员干部权力行使落到实处,才能充分调动起其行使权利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实现党的民主建设进程实现飞跃,确保党的执政能力提升和执政地位巩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2]张琦昊.十八大以来党内民主研究 [D]. 黑龙江大学,2016.
[3]张扣林,刘懿明.论尊重和保障党员话语权[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16(4).
[4]冯文义.保障落实党员民主权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工法律天地,2016(18).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项研究”课题
(作者单位:中共临沂市委党校,山东 临沂 27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