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永利
摘 要:影响大学外语教与学效果的因素很多, 随着现代外语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对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情感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情感因素(如学习的动机与态度、焦虑、自信等)在大学外语学习中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旨在提高大学外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情感;外语教学;影响;对策
一、引言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 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目标等。情感与认知不是两个相对立的概念, 而是相符相成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 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必须把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统一起来。第二语言习得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 消极态度(如缺少动机、自信和学习热情阻碍学习者对输入信息的运用, 从而影响语言学习的效果。积极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起着启动和激活的作用, 从而成为学习活动的直接诱因, 还可以提高学习者智力活动的效率。如果缺乏积极情感, 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既关注认知, 也关注情感是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在语言教学中“情感障碍”指学习者由于某些心理因素引起的对第二语言或外语习得的阻力。情感障碍主要有三种情感因素引起: (1) 焦虑(Anxiety);(2)动机(Motivation);(3)自信(Self- confidence)。本文将分别讨论这三种情感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提高大学外语教与学的效果。
二、情感因素分析
1.焦虑
焦虑是由外在的模糊的危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强烈的、持久的负面情感, 是由紧张、不安、着急、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情绪状态。焦虑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同程度或形式的焦虑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课堂上外语学习的焦虑感(如怕出错、怕丢面子、怕老师批评)与学习失败有联系。没有焦虑感往往学习不会好, 但是过度焦虑会导致人们用一种逃避学习任务的方式来回避焦虑的根源。在外语学习中, 过于焦虑的学生在课堂上因为害怕犯错被而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就会逃避参与课堂活动,如:不主动回答问题,不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等。学生这样的表现和态度极易使老师的授课陷入一种难以名状的尴尬与无奈中。
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 人们的记忆装置大脑皮层, 在身心松弛的状况下可平稳地工作, 最大限度发挥它的效能。相反, 如果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就会立即下降。最理想的学习效率是思想高度集中, 且情绪又不过度紧张,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接收信息的灵敏度。
2.学习的动机与态度
制约外语学习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学习者的动机, 也就是“学习的劲头”, 或者叫做学习者为了满足学习愿望所作的努力。态度被视为是动机的情感支持, 间接对外语学习产生影响, 但两者都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态度端正, 动机强烈就能促进外语学习。反之,如果学生对目的语、对教育者、对目的语文化产生反感, 有抵触情绪, 那么学习的动力就会荡然无存, 学习成功的希望也就无比渺茫。
3.自信
自信是一种正确的、积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也就是说, 自信是个人对自己肯定的、积极的、正面的、乐观的认识和评判。自信心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 它是人们取得学习、事业成功的关键。学习者的个性因素中, 又以自信心最为重要。自信的形成主要依赖于以下四个方面:他人的积极评价、个体的进步、个体的成功和个体的爱好与特长。对自己有信心的人敢于尝试新的事物, 勇于向新的学习任务挑战, 并且喜欢与人交往, 善于表達自己的观点。这些积极的情感对外语学习尤为重要。而自尊心较弱的人在与人交往中往往会为自己树立起一道心里屏障, 在处理事务上表现出缺乏自信。这道无形的屏障会对外语学习产生严重的妨碍的作用。
三、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应用对策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当人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 认知活动便趋于停滞, 即使不停止, 其效率也大大降低。在大学外语教学中, 仍然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的教学现象, 只注重语言因素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而忽略了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者的影响。通过对语言教学理论的分析, 教师就应特别注意学习者在学习中的消极情感, 尽量降低消极情感对学习的负面影响,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习活动能够在积极的、活泼的、健康的、愉悦的环境中进行, 进而达到提高教学的质量。
1.培养信任
这里所说的信度是指学习者对老师的信任程度。教学效果与多种因素有关, 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信度是关键因素之一。在语言教学中, 学习者是主体和中心, 教师是组织者, 是语言输入提供者。在课堂上教师的言行往往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因此教师应表现出良好的示范能力, 为人处事上要做学生的榜样, 对学生的情感、个性和品德的形成不断施加积极影响。同时为了强化在学生心目中的信任度, 教师还应不断更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 充实自己, 用真才实学吸引学生。在教学中, 如果教师的消极情感大于积极情感, 那么再好的教材或是教法也无济于事。在以互动交流为特点的外语教学课堂中, 情感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情感因素贯穿在交流的每一刻, 不但影响课堂的学习气氛, 而且关系到课堂的活动方式和学习结果。作为教师, 尤其是外语教师, 在上每一堂课时都应注意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以一种积极的、热情的、愉快的心情对待每一课。目的在于能将教师在学习或授课时愉悦的心情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对外语课的兴趣, 使学生首先建立起这样一个印象: 外语并不像他们想象得那么可怕, 学习外语很愉快。
2.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课应通过变换多样的教学方法, 采取形式新颖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 教师的提问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授课时,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 由浅入深, 环环相扣, 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的地位, 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学的内容上来。同时, 提问要面向全体同学, 尤其要关注那些处于弱势不善言辞的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成功的快乐。课堂上尽量采取合作学习法, 给学生营造一个惬意的学习环境。现代教学理论不仅将教学理解为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 同时也理解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设计能够促使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和互相竞争的教学活动, 尽量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进行社会交往、交流思想、互相取长补短。这种共同参与的课堂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使他们消除焦虑, 增进交际,树立自信心和自尊, 增强学习动机。
3.给予期望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成功的期望, 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激励感。大量研究表明, 在自尊受到保护和鼓励的环境中, 学习的认知活动最有效。对于学习上暂时困难者应以表扬鼓励为主, 多看他们的长处。肯定的话语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使学生更愉快更主动地参加到各种学习活动中。与之相反, 否定的反馈, 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批评, 往往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甚至会有放弃学习的念头。因此, 在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时, 回答不出问题时, 应向他们投以期待的目光, 慰以希望的话语。一旦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情感交流, 便能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达到最佳学习状态。由上看出, 学习者的焦虑感以及学习动机与态度、自信心等情感因素,对学习者的外语学习起很大作用。教师应该积极探索,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改变强制性灌输、约束的教育模式, 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合理整合课堂中的各种情绪, 调动学习者的好奇感和参与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热情, 愉快学习, 降低情感因素的负面影响。改变学习者形成的消极的心理定势, 激活学习者的自我教育机制, 改被动接受为主动、自主学习, 使教学过程由被动接受的过程变为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主动获取、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外语学习能力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大学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