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环境融合探析

2017-10-09 09:36段华
山东青年 2017年5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建议经济发展

段华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开始走向新的台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经济增长,人民富裕,但是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往往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生态与经济的发展在工业经济时代一直是矛盾的双方,世界各国政府也一直在找寻可持续、低碳、绿色的经济发展方式,促使生态与经济的融合共生发展。

关键词:经济发展;生态与经济融合共生;政策建议;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

鉴于上述的认识和思考,文章以生态经济学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绿色竞争力理论为基础,分析生态与经济融合共生理论的本质及内涵,构建生态与经济融合共生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提升生态与经济融合共生水平的对策建议。

我们人类从远古时代开始就极度依赖大自然的馈赠,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地母亲对我们人类倾其所有,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三次工业文明之后,一直到当今,为了换取人类更好的发展我们榨干了地球母亲的所有积蓄,而人类对于地球所做的一切,我们又是如何回报的呢?肆意破坏大气、土壤、植被,污染水资源,滥捕滥杀珍稀野生动物等等,随即大自然向人类敲响了警钟:雾霾、沙尘暴、狂风暴雨和山洪暴发,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人类的关注,1972年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就开始开启了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征程,2015年12月12日《巴黎协定》敲下绿色发展的小锤,这也反映出世界各国在反思工业文明带来的后果的基础上,为寻求社会、经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地努力着,也逐步释放出全球实现绿色低碳、气候适宜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也逐步具有了法律约束力的积极信号。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也紧随世界脚步,从1994年《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的制定与实施便开始走向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信息化、科技化、资源节约化、环境保护化纳入到工业经济发展之中;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也标志着我国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融入了建构社会的机制中;2007年中共十七大将经济增长的说法改为经济发展,虽然只是两字之差,却说明中国的经济不再是一味注重经济总量的增加,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从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更新、生活方式转换等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中央高度重视,将生态文明作为战略部署,融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存環境;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意识到基层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提出需加强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职责、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制、充分发挥基层环境执法力量以及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在评价地方政府政绩的时候应加大环境指标的权重;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需要实现生态环境法治的体系化,即从环境保护立法、执法、守法、环境监督等方面进行相关工作,并在国际上加强合作;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次写入五年规划。近年来中国在推动生态文明的进程中都体现出我国在促进经济进步的同时,也日益重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

经济发展与环境融合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逐渐融为一体,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生态与经济融合共生不仅仅是将生态与经济在技术融合的基础上的简单融合,而是要在融合的过程中创造价值,具体包括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就是说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应该注重对生态的补偿。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GDP的绿色回馈,二是JDP的“绿色”转化,将一定的资本投入到生态技术的研发上,提高生态建设工作的效率,转变即有经济发展模式,用低碳引领生产,优化现有产业结构,用绿色引领消费,最大限度的降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消耗。

生态经济化:说的是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经济发展观念,其实生态的东西也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众所周知,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在多年以前的经济发展中,虽然人们已经知道了走节约型经济的重要性,但是还没有意识到生态资源也可以作为经济的增长点,即实现生态经济化的重要性。

作为地方政府在当地发展经济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生态与经济融合共生水平的建设,它不仅体现在制定相关生态政策上,更体现在如何执行这些政策,并且政策的可行性也是在制定过程中所不能小觑的,政府从宏观上规范了产业发展以及经济主体的行为,也就是说,政策不单单只是书面上的东西,它能够为生态与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具有实际意义的价值。

地方政府应该从以下几点落实经济发展和环境融合共生

一、完善生态政策体系,做好顶层设计

(1)划分生态保护区域,将目标落实到地方政府,使权利与义务相对等。国家应根据不同地域生态服务功能对国家、区域和地方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划分责任片区,明确生态修复的地域范围和责任,国家应派遣专职人员对当地进行实地调研,国家环保局应明确地方上报的环保项目数,做好预测工作。并在当地政府完成任务后,核验完成的环保项目,如果数目差距较大,没有达到相应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罚。与此同时设立“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平台,加强全体民众对政府的监管,强力问责,防止由于政府出于政绩工程而上报虚假的环保业绩。

(2)建立健全环境处罚机制,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充分地利用排污费征收等惩罚方式聂住企业不良的行为。正如新环保法规定的对超标排污的企业实行按日连续惩罚,行政拘留,“引咎辞职”等严格处罚,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违法成本。总之,应该积极将经济主体的权力和义务统一起来。对企业进行适当的惩罚的好处是,让企业主体能从企业利益角度出发,自觉的去保护环境或者劲量得不去破坏环境,而不再是政府的强制性行为,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分享到国家的优惠政策,成为一种投资和收益相对称的经济行为,以此鼓励人们积极地参与到生态保护的行动中去。

(3)加大转向资金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将好的项目纳入到国家科技战略发展的层面。从这个层面来说,获得国家的大力支持是相当重要的,比如申请国家的星火计划与火炬计划项目,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技术研发。在申请成功之后,充分的应用相应资金。各级地方政府可以做的是首先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让技术研发者的合法权益能够有健全的法律予以保障,为他们创建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技术创新的大潮中去;其次为高技术的顺利孵化创建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让每一个有创意的人能消除后顾之忧,天马行空。最后应创建一个将理论将想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平台,将好想法用到实处。endprint

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生态产业发展

生态产业是在生产前、生产过程中以及生产后都坚持绿色、循环、可持续的原则。主要涉及到生产源头的污染物如何实现减排,生产过程中物质与能源如何实现高效利用,以及最后环节产生的废弃物如何再利用等问题,总而言之,生态产业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发展产业经济的同时,使自然环境得到友好发展。

(1)政府要在鼓励企业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上下力气,这涉及到三个阶段的工作,首先在资源开采环节,必须改变以往滥采滥伐的模式,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其次在生产工业产品的环节上,运用高技术引领新的资源消耗观,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做到节能降耗;最后是在生产过程结束之后,与其说它是结束,不如说是新的开始,因为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使企业看到了回收资源、利用“三废”也能够创造可观的效益,最终形成“资源—工业—产品—资源”的循环模式,发展生态产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该贯彻节能减排意识,注重提高燃料物料的利用效率以及做好对原料燃料的清洁化处理工作,同时应该注重废弃物再生利用,比如提高“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价值。

(2)大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工业产业向知识型和技术型方向发展。高技术产业比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相对较少,并且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要使得工业能够向着环境友好型的方向发展,必须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在其中的作用,必须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在投入方面,政府的相关生态政策能够助力,如高技术产业减免税等税收激励机制,国家产业计划等的积极引导。如何使工业走上生态化道路,这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还需企业自身的转型意识,利用技术改造资金打造出资源消耗少、效率高的生态型工业。

(3)着力解决农村能源建设问题,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如何使农业向着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一直是国家和地区不断思考的问题,生态农业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人均耕地日益减少的今天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并且做到生产中的生态化。要在农村解决可再生能源建设工作,首先要加大对农民生态环保意识的宣传,多多向农民宣传可再生能源对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改变农村传统的依赖砍伐树木当燃料的旧思想。

三、发展生态龙头企业,引领生态与经济的融合共生

生态企业就是促进生态与经济融合共生发展的主体。主要是指那些遵循生态经济规律,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节约资源、生态生产为宗旨。以生产生态产品为目标的实现企业生态化的一种现代生产组织。生态企业将企业与生态联系在一起,将企业与大众联系在一起,间接地将人们与生态联系在一起。它在微观上实现企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出发点是为大众创造绿色、生态消费的环境。

(1)加大对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对技术创新活动实现源源不断的供给。首先只有以强大的财政为保证,才能够让企业没有后顾之忧的全身心的投入到科技研发的活动当中去。而与此同时,也应该积极地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研发的领域,激发整个市场的研发活力,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社会资金为补充的资金保障体系。另一方面,企业应该积极地利用资金投入,不断提高专利产出效率。在这项工作当中,政府应该强化细则,将投入的领域、投入的强度以及投入的对象尽可能的公开,对企业施加相应的压力,降低投入的主观随意性,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提高产出率。

(2)加大对专利权保护力度。对于当下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专利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发生的侵权案也层出不穷,不少企业还没有认识到保护专利产权的重要性,不能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意识到專利给一个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长期以来,人们对有形的资产保护非常重视,因为他们实实在在,而对于像专利权等无形资产的保护力度严重不足,一方面阻碍了专利产出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打击了人们对于申请专利的积极性,进一步打压了创新的氛围。对此政府应该根据国情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专利申请机制,创建专利保护平台,为侵权案中维护国内企业的利益提供有力的保障。企业也应该转变传统的观念,重视专利申请工作,将专利申请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形成知识产权策略。

(3)培养一批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队伍,为提高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专利产出水平保驾护航。二十一世纪的种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高新技术产业要提高专利的有效发明数还必须依赖人才这种稀缺性资源。首先我国要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相应细则,在人才培养上应加大投资力度;其次,我们国家应创建一些新思路碰撞平台,这样可以增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能力;最后,我们应坚持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道路,加强国际合作,将世界先进的人才引进来,让我们优秀的人才走出去。

但是文章在探讨经济发展与融合共生方面,虽然融入了一些新的想法,也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是本篇论文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地方,具体包括:

第一,生态与经济融合共生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缺少了公众的的监督,本文探讨的指标体系主要是从政府、企业角度制定,缺少公众参与的相关指标,这些指标对生态与经济融合共生水平有重要影响,但是难以量化。

第二,本文对于生态的理解较为狭隘,忽视了更为广义概念上的生态,所以有待改善。

第三,本文是从宏观、微观角度出发制定的缺少生态园区的相关分析,虽文章中有所考虑,但是,由于我国在生态园区方面还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此方面的数据没有统计,数据也较为难找,所以,文章没有探讨,希望以后的研究,如果有相关数据支撑,可以加大对这方面的研究,使得生态与经济融合共生水平的研究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张连辉,赵凌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论的演进里程[J].中共党史研究,2011(10):64-75

[2]刘定惠,杨永春.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07):892-896

[3]陶表红.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江西为例[D]. [博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4]孙玉琴.基于DEA的滨海区域生态旅游效率评价及优化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5]胡冀珍.云南典型少数民族村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沧源翁丁佤寨为例[D]. [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国土资源局,河南 驻马店 463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建议经济发展
浅谈惠安县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思路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