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上蝴蝶”陈露:创业就是找机会再闪光

2017-10-09 18:21王艺锭
环球人物 2017年18期
关键词:花滑冰场冰雪

王艺锭

第一次见到陈露本人,是在北京东城区77文创园举办的一个活动上,陈露作为创业者之一受邀演讲。当天,舞台上的她身着华美的礼服,化着精致的妆容,一头及腰长发拢在胸前,露出标志性的甜美笑容。岁月似乎并没有在她身上留下痕迹,依然是人们记忆中的“冰上蝴蝶”。直到采访当天,《环球人物》记者近距离和她交流时才注意到,她那一头浓密的长发中间隐隐夹杂了几根白发,她对记者笑称,这是创业的“成果”。

创业要有一颗“大心脏”

位于北京西大望路的陈露国际冰上中心并不好找。这个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场馆不临街,而是闹中取静,藏匿于高档住宅和写字楼之间。它是一个白色的气膜馆(外壳是一种特殊的建筑膜材),门口只有一块简单的招牌标明了“身份”。推门而入却别有洞天:雪白的冰面上,学员们正在各自进行练习。单是这一个场馆,陈露便自掏腰包投入了2000余万元,而未来几年,她打算在全国各地建设10个以上同规格的场馆。

在经营冰场方面,陈露已经有足够的经验。2004年从美国回来后,她定居深圳,供职于华润集团在香港、深圳的商业冰场项目。当时,陈露负责的项目是全国经营业绩最高的,被称为中国冰场项目的“黄埔军校”,经常有全国各地的经营者跑去“取经”。正是这十几年的磨砺和积累,使她有了足够的信心自建、自营冰场。然而,真正开始自己当老板之后,她发现困难远比想象的多。

北京朝阳区这家冰场,开建后曾停工半年之久。陈露告诉记者,冰场建设对于专业性的要求很高,公司一开始找的施工队在质量上没有达到她的标准,追求完美的她与施工队反复协商,却仍然没有取得满意的结果。为保证施工质量,她果断下令停工。时间一天天流逝,成本投入不断增加,陈露心急如焚。

那段时间,正是做运动员期间培养出的忍耐力让陈露扛了过来。“这种忍耐力来自运动员生涯中磨练出的坚韧,优秀的运动员必须有一颗‘大心脏,去承受压力、面对困难,创业者也是一样。”她顶住冰场延期开业的压力,果断更换施工队,并在施工进度和质量上亲力亲为、严格把关。在多方帮助之下,她终于在今年5月13日将一个自己满意的冰场呈现在大众面前。“你能够承受当职业运动员的辛苦,那么做什么事都不会觉得苦。” 陈露对记者说。

对于冰场的定位,陈露从一开始就坚持专业化、国际化。冰雪项目源自欧美,在师资团队上,她不惜重金打造国际豪华阵容:冰球项目用的是加拿大的训练体系,主力教练也都是来自加拿大的外教;花样滑冰则以俄罗斯的教学体系为主。凭着多年来在国际业界的人脉积累,她逐一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说服他们到中国来,并把这些外教称为“白求恩”。

空闲的时候,陈露也会亲自上阵,和学员们打成一片。目前,冰上中心的会员几乎覆盖了各个年龄段。“最小的两岁半,非常可爱,每周他会练上半个小时,而且很能坚持。年纪最大的是一位70多岁的阿姨,刚开始我们都有些担心,但没想到她滑得挺好,还能在冰上做燕式平衡。”

“冰雪运动产业的春天来了”

陈露从4岁半就开始了她的冰上之旅。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上,18岁的陈露一举摘铜,改写了中国在冬奥会该项目上零奖牌的历史。1995年伯明翰世锦赛,在电影《末代皇帝》的音乐中,一袭红裙的陈露轻盈地飘滑在冰面上,以绝美的姿态成为中国第一位花样滑冰世界冠军。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上,以《梁祝》为配乐的陈露再次夺取铜牌,“冰上蝴蝶”蜚声国际。

1998年退役后,陈露去了美国,和一些花滑明星进行世界巡回演出,并学习先进国家花滑人才培养体系和冰雪运动产业运营经验。“在歐美,冰上项目非常普及,比如加拿大就是公认的冰雪强国,这个总人口3600多万的国家,有3000多个冰场,而中国目前良莠不齐的冰场加在一起,不超过300个。”陈露希望把自己在国外学到的东西带回来,于是在2004年回到国内。虽然这10多年来,她在华润的业绩非常突出,但她深知只有创建自己的冰场才能实现更多的想法,发挥更大的能量。

中国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陈露实现梦想带来了绝好的契机。她觉得冰雪运动产业的春天要来了。虽然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因为专业度太高,目前国内达到标准的冰场并不多。

“比如对冰的质量就是有很多要求的,厚度、温度等,有很多细节一定要非常专业地去做,不是说泼块冰就能上的。还有冰场的大小,也必须达到标准才能有好的训练效果,才能开展冰球等更多项目。”

既有运动员背景,又有多年冰场经营管理经验的陈露,发展冰上运动可以说有绝对优势。但她对记者坦言,所谓的专业背景、明星光环也给了她不少压力。“正是因为大家相信我,对我有期待,我更不能把这块招牌做砸了。”在冰上运动行业,陈露这个名字就是一个IP(知识产权),她丝毫不怀疑自己的号召力,却也因此感到如履薄冰。

目前,陈露还担任着北京市“冰雪进校园”活动形象大使。空余时,她会走访学校,给孩子们宣讲冰雪运动和冬奥知识。“在我们看来,奥运会分为夏季和冬季是常识,可很多孩子真的不知道,也不知道冬奥会有什么项目,每个项目有什么不同。”她认为,不能等到冬奥会召开了大家才去了解这些知识,而应该提前普及、预热,给冬奥会的召开营造良好的氛围。即使距离冬奥会召开还有4年半,她仍然觉得时间非常紧迫。

给自己的使命是“从传奇到传承”

西大望路冰上中心的建设可以说让陈露把家底都压上了。但目前冰上运动在中国并不普及,市场前景仍不明朗,陈露的“孤注一掷”显得有些大胆。

“为什么不先引进一些外部投资?”记者问。

“锦上添花很容易,但雪中送炭的人真的很少。如果我等到万事俱备再去做,可能会错过最好的时机,梦想也就永远错过了。我不想因为资金的风险把自己认定要做的事情滞后,在能力范围内,我先把事情做起来,相信未来引入投资是没有问题的。”

虽然陈露对冰上运动的长远发展有足够信心,但目前高额的投入如何尽快回款,在运营成本高昂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盈利,是她面临的巨大压力。“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要坚持提供专业的服务,我们的运营成本是非常高的,场地、人员的成本非常大,一下达到那么高的盈利点是不可能的,像流水线那样一下复制几十个冰场也是不可能的。”

体育产业不是一夜暴富的行业。身边也有朋友劝她,这个行业不好做,手里握着这些资本,无论干点什么,利润都要高得多。对这一点,陈露心知肚明,也早有心理准备,她之所以坚持,是因为目标在“更高处”,这和她的家庭背景有关。

陈露出生在一个冰雪运动世家,爸爸、叔叔都曾是国家冰球队的运动员。她是单人滑世界冠军,丈夫则是俄罗斯双人滑名将。如今,8岁的女儿安娜也在学花滑。陈露感到肩上是有责任的,她给自己的使命是“从传奇到传承”。虽然曾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但她至今仍清楚地记得,1980年第一次代表国家在美国普莱西德湖参加冬奥会时,队员们连规定动作都完成不了。

“到现在,我们的花滑国家队才成立31年,冰上运动的发展历史还是很短的。我愿意用亲身经历给热爱滑冰的孩子一些更好的建议,让他们避开我之前走过的弯路。”这种责任,陈露选择通过创业的途径去完成。

从年少成名、享誉世界的花滑冠军、“冰上蝴蝶”,到如今的创业者,陈露不仅要面对无处不在的挑战,更要学会调节心理的落差。“我曾站在领奖台最高处,但选择自己创业后,就要脚踏实地重新起步。”这些年来,陈露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从来没有变过,就是为了梦想不断积累,“我有这样一种信念,这些积累一定会在某个合适的时间闪光”。

猜你喜欢
花滑冰场冰雪
“花滑”唱出单弦味儿
西浦学生刘雨晴:我与冬奥的花滑故事
滑冰,冬季走向四季
It’s Snow Time!
冰场上的“奇幻冬天”
美国花滑队员接连“控告教练”
千万不要滑野冰!
什刹海冰场的味道变了
冰雪幽默来袭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