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松
肯尼亚大选,总是有“戏码”。这一次,是“选了不算”。主角是现任总统乌胡鲁·肯雅塔和反对派领导人拉伊拉·奥廷加。因为奥廷加对选举结果不服,双方把“官司”打到了最高法院。
这已经是两人的第三次交锋了。2007年,肯雅塔作为执政党的二把手,辅佐总统齐贝吉在大选中获胜。但奥廷加指责对手作弊,随后爆发全国性的部族冲突,1000多人死亡,60万人流离失所,国家走到内战边缘。最后在国际社会斡旋下达成协议,齐贝吉当总统,奥廷加当总理,肯雅塔当副总理。
又过了5年,大选再起,肯雅塔直接对阵奥廷加,以50.07%的得票率险胜。奥廷加不服,但也找不出破绽,只能认输。肯雅塔这次就不客气了,没搞什么分权,而是直接废除了总理职位。
到今年的大选,冲突第三次出现。8月11日,选举委员会宣布肯雅塔以54.27%的得票率胜出,但奥廷加不服。在选举结果公布前两天,已经有多人在零星骚乱事件中死亡。或许是鉴于10年前暴力冲突的惨痛教训,两人都同意把争议上交最高法院裁决。
9月1日,在戒备森严的肯尼亚最高法院,7位大法官中一位称病,两位支持肯雅塔获胜,4位认为应该重新选举。首席大法官马拉加宣布选举结果无效。随后,选举委员会宣布10月17日重选。
由最高法院来裁决总统选举中的争议,且双方都能够接受裁决,这在当代非洲政坛还是罕见的。就事论事地说,这是非洲民主实践的进步。比起政变、动乱等权力更替中的不正常现象,走法律轨道解决争端还是要文明得多。
但是,十余年来国家最高权力的争夺,基本上在两个人之间进行,这又很难说是成熟民主体制下的常态。肯尼亚有定期进行的总统选举,有政党竞争制度,但它还有一些与西方不同的东西,那就是建立在部族利益基础之上的家族政治。
肯雅塔、奥廷加来自肯尼亚最重要的两大政治世家。前者属于肯第一大部族基库尤族,后者属于另一大部族卢奥族。肯尼亚不是天然的民族国家,而是当年的英国殖民者将数十个宗教信仰不同的部族拼凑而成,部族间存在利益分歧。基库尤族文化、经济较发达,精英阶层多出自该部族。而卢奥族从人数上说是肯尼亚第三部族,政治上很活跃。
当初,反抗英国殖民者的共同目标让两个政治家族走到了一起,肯雅塔和奥廷加的父亲都是肯尼亚独立元勋。但取得独立后,两个家族却因利益之争而分道扬镳。老奥廷加辞去了副总理职务,后来还遭审判,被监禁,还被禁止组建政党,两家积怨颇深。1992年、1997年的选举,都导致了大规模的部族仇杀。
就肯尼亚的政治现实而言,总统大选所牵涉的不仅是最高权力的争夺,还有背后的部族利益分配。无论谁最终当选总统,都不可能不考虑其他部族的利益,做出一定的妥协。而肯尼亚真正的挑战还不是谁来“坐庄”,而是把经济搞上去。虽然肯尼亞的经济发展在东非地区首屈一指,但贫富差距过大、经济增长乏力困扰着这个国家。肯国家统计局2017年最新调查显示,45.2%的肯尼亚人仍处于贫困线以下,每天支出不足1美元。笔者去年曾到访肯尼亚,在首都内罗毕既看到光鲜亮丽的金融大楼,又看到离市中心不远处的贫民区。
按民主制度的“游戏规则”重选总统,如果顺利进行,当然是非洲大陆的民主进步。但说到底,民主也是要服务于民生的,发展才是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当整个国家都均衡地发展起来以后,部族冲突也许就自然而然地消解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