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
[摘要]视频资料运用于“纲要”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需要,丰富了纲要课教学手段,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感染力,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说服力和实效性。需要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课程特点,认真选择恰当的视频资料,将视频资料的应用与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真正发挥视频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视频资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9-0108-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9.051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05方案”中确立的高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其教学效果会影响到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养成。积极尝试多种有效手段,努力提高“綱要”课程的教学效果,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职责。笔者在长达九年的“纲要”课执教过程中,曾尝试过多种教学手段,相比较而言,将视频资料运用于“纲要”课多媒体教学,是最受学生欢迎,且教学效果比较显著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视频资料在“纲要”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本文中的“视频资料”,指的是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相关的视频,包括口述历史、历史名人访谈录、纪录片、影视剧片段、历史歌曲等“可用于多媒体放映的影视作品”。“纲要”课程讲述的是自1840年以来至今的中国历史进程,170多年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视频素材,出现了很多反映中国近现代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这些历史视频作为生动、可观的资料被运用于“纲要”课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吸引力的提升和教学实效性的增强,都会产生重要作用。
(一)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就目前我国高校“纲要”课的开展情况来看,一般都是合班课,人数多、班级大,再加上严肃刻板的教科书,如果授课教师再采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法,就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尝试多种手段来改进“纲要”课教学就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点。在“纲要”课程开设以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集声、图、文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增强了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优秀的历史视频资料是对历史事件、历史场景的真实客观、直观生动的艺术再现,将这些视频资料恰当地穿插在“纲要”课多媒体课件中,对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化是一种有效的补充。
(二)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从我国高校当前所用的“纲要”教材来看,着重于对历史知识和政治观点的文字性表述,而且非常严肃、严谨,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欲望,很多学生只是把教材看做是“课本”,而不是“书籍”。视频资料被运用于“纲要”课教学,把课本上严谨呆板的文字用生动鲜活的画面表现出来,可以让学生透过历史事件的艺术再现,“穿越”进历史场景,直观地体验到教材文字表述之外的历史意境,“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效应”,大大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在讲五四运动的过程时,播放一段从《建党伟业》中剪辑的“五四运动”影视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悟了1919年五四青年的热血沸腾,帮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些历史事件背后的内容,真正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更好地发挥了“纲要”课的德育价值。
(三)增强了教学的说服力和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不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普遍认为这类课程只是简单的“说教”和“教条化”的“训导”,难以让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将视频资料运用于“纲要”课教学中,通过影视剧、历史人物访谈、名人口述历史等还原历史真相的视频,再加上教师的分析与讲解,能够让学生对当前一些争议很大的历史问题有一个更深刻的认知,从而加深学生对主流的、正确的历史观的认同。如在讲洋务运动时,给学生播放了百家讲坛《说慈禧》中“马拉火车”片段,通过视频中专家的分析与讲解,让学生理解洋务运动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是“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局限,即“新的生产力与旧的生产关系是格格不入的”。视频资料的运用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教师单纯的理论分析所达不到的,可以增强教学的说服力,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视频资料在“纲要”教学中的运用情况总结
视频资料的运用使“纲要”课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视频资料的选择难度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获得视频资料主要途径是从网络上搜索,往往一个主题搜索下来,会出现上万甚至几十万条视频资料。这些视频资料的切入点各有不同,时间也长短不一,有的与教学内容不是特别贴切,有的思想过于陈旧,有的观点过于偏颇,这就给教师合理选择视频资料带来了困难。如何选择既紧扣教学内容,又贴合学生实际的视频,就成了一个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难题。而视频资料选择不当,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如在讲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这一问题时,给学生播放了《西风东渐——近代中国的西方身影》,主要讲述了把持中国海关总税务司长达40年的英国人赫德,在中国历史舞台的表现,想让学生理解近代资本一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走上近代化的作用。但学生看过之后的反映并不尽如人意。
(二)视频资料的吸引力不足
“纲要”课是一门兼具历史学色彩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这就决定了课程同时兼具了历史课的趣味性和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立场不同,对视频资料的选择差异也很明显。学生大多喜欢有趣味性的、真实展现历史事件过程、剖析历史事件影响的视频,如《解密》、《档案》、《经典传奇》等栏目中关于历史题材的视频,但对纪录片、口述历史等视频资料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教师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往往更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在选择视频资料时,更多的考虑的是视频资料的知识性、政治性与教育性。这就会导致教师选择并播放的视频,学生观看的积极性并不高,教学效果会受到负面影响。endprint
(三)视频资料播放不当
“纲要”课每学期是36学时,课时少,内容多,在运用视频资料教学时会受到很多的限制。根据课堂教学的实践观察,学生对视频资料的注意力会随着播放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刚开始会集中精力去观看,但慢慢就会失去兴趣。视频资料播放过多、视频事件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视频放映太多,会挤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导致课程进度受到影响;视频放映时间过长,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成;视频放映时间过短,又难以吸引学生。
因此,视频资料运用于“纲要”课教学,需要积极总结经验,探索方法,提高“纲要”课教学效果,发挥课程的德育价值。
三、将视频资料运用于“纲要”教学的方法思考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将视频资料运用于“纲要”课教学,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遵循“纲要”课教学内容和教学规律,转变观念,优化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一)视频资料的选择要恰当
视频资料运用于“纲要”课教学,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选择恰当的视频。鉴于“纲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教师在选择视频资料时,既要注意资料的知识性、典型性,又要兼顾趣味性,既要与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又要符合学生思想实际。具体来讲,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视频资料的形式要“新”。陈旧过时的视频资料难以引起学生的观看兴趣,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拍摄时间距离当前时代较近的视频资料,无论是画面质量还是演员,都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视频资料的内容要“真”。视频资料所反映的主题和观念,要符合历史事实,符合主流的历史观,最重要的是符合“纲要”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需求。观点偏颇、思想陈旧的视频资料,不仅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适得其反,误导学生。其三,视频资料要精彩。视频资料的题材、内容、语言、画面等能够引起学生的观看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第四,视频资料的时间要适宜。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和老师都认可的最佳视频放映时间是10-15分钟,但是我们所搜集的视频资料往往很难刚好符合课程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学会使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剪辑视频,把最优质的、最符合教学要求的、也最能吸引学生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视频资料的运用要与课堂讲授相结合
视频资料的运用只是“纲要”课程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完全取代课堂讲授。在“纲要”课程中,不仅涉及很多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而且更加重视和强调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分析,并得出了一些重要的历史结论。这些历史结论往往又是学生感到疑惑或不易理解的,如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资本主义道路为什么在中国走不通?”等。要把这些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分析透,光靠视频资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课堂讲授仍然是“纲要”教学的必要手段。但是教师在講授时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满堂灌”。这就要求教师在“纲要”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将课堂讲授与视频资料运用结合起来,以课堂讲授为主体,视频资料运用为辅助,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视频资料的运用要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参与和配合,形成师生良性互动、教学相长的和谐局面,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课堂讨论,在互动研讨中锻炼思维、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纲要”教学中运用视频资料,要注意在视频播放前先设计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播放完视频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围绕所提问题进行讨论并发言。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对学生发言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加强引导,强化教学效果。如在讲鸦片战争的爆发时,让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林则徐》中“虎门销烟”片段,在播放前给学生留下问题:“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不是因为中国的禁烟运动?”。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目的性明确,对问题的思考也很深刻。在后来的讨论发言中学生表现也很活跃,发表了很多独特的见解。由此可见,将视频资料的运用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让学生在师生互动讨论交流中进行学习,授课效果比单纯的课堂讲授要显著得多。
(四)视频资料的运用要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课时之外,还会安排一定的实践教学课时,通过实践课来深化课程教学效果。笔者所在的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就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月”,即每学期用一个月的时间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对于“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来说,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如参观考察革命根据地、游览名人故居、采访历史名人、进行历史文化社会调查等。但是,对于学生和学校来讲,最直接也最有效的实践教学就是校内实践,即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影视剧、编排历史话剧或短剧等形式来开展实践教学。如在讲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内容时,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观看了《建国大业》电影,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理解了新中国建立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困难和考验面前做出的正确抉择,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观影之后又让学生写了观后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
总之,视频资料运用于“纲要”课程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需要,有利于教学手段的完善和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真研究课程内容,用心选择恰当的视频资料,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真正提高教学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