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宏 解放 李博
【摘 要】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作为大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辽宁省的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和辽宁省的社区体育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二者在各自发展过程中既有衔接交叉又存在融通不畅的矛盾。立足于二者发展现状,找出两者能够协调发展,互动共赢的路径提供可操作、接地气的方向性参考价值。有效推动大众体育发展。
【关键词】辽宁;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发展现状
0 引言
小康社会到来,人们健康需要对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产生了新的供给侧需求,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虽在自己的领域不断完善和发展,但现实存在的弊端却无法满足各自需要。一方面社区体育活动人员日益增长,活动内容逐渐丰富,所产生的基本所需场地、场馆、运动设施不能满足,活动的组织、指导、管理不能满足社区需要,另一方面学校体育具有富裕的场地、场馆、运动设施资源,专职的体育教师,接受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等体育资源的闲置。如果实现二者协调发展,就能够产生互动共赢的效果,能够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查阅中国知网相关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文献,通过互联网查阅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发展新动态,查阅政府针对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发行的有关文件和政策性通知等,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1.2.2 访谈法
走访了辽宁省5所大学,8所中小学,对学校体育主管领导和体育教师进行访问,了解辽宁省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对学校附近的社区主管文体活动的领导和当地居民进行访问,了解辽宁省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
1.2.3 综合分析法
通过对文献资料和数据资料的总结分析,构建论文框架,梳理研究思路,分析研究内容,并得出总结与建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辽宁省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
2.1.1 辽宁省学校体育开展的形式内容分析
现在的学校体育大概包括体育课的教学,体育社团活动,学生课余体育,体育竞赛活动这几方面,通过走访了解辽宁省现在高校体育课一般采取分项选修课的形式,上课的内容比较丰富,有田径类、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健美操、器械健身等,校园场地比较充足,个别学校室内体育场馆欠缺,但是从整体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来看对于体育课的教学完全能够满足并很充裕。高校的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的也比较丰富多彩,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宽松,在课余体育的活动中参与的人数比较多,运动参与男生比女生较高,运动的项目以球类运动为主。学校、院系、体育部、文体部等职能部门组织的体育竞赛活动也是丰富多彩,形式新颖不拘一格。
中小学的体育课形式有自然班,男女合班分组,选修课等,上课的内容也因校而异,大概包括篮球、排球、足球、田径、跳绳、垒球等等,中小学的体育课大多在室外进行教学,一小部分学校开展了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包括体育类的较少,课余体育活动参与度较高,一般的课余活动内容有篮球、排球、毽球、羽毛球等,学校组织的竞赛活动一般是春秋季运动会,长跑等。
2.1.2 辽宁省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
教师在学校体育的体育课教学中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管理者,可以说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学校或者说整体体育教师队伍的年龄、性别、学历、级别、教学能力、教师待遇情况以及教师资源的开发情况都会影响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以及学校体育的开展情况。
表1 被调查学校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 单位:(人)
被调查的五所大学共有98名体育教师,其中男教师68人,女教师30人,年龄在30岁以下的有13人,在30-40岁之间的有21人,在41-50岁之间的有48人,50岁以上的有16人,在被调查的八所中小学中共有79名体育教师,其中男教师55人,女教师24人,年龄在30岁以下的有11人,在30-40之间的有20人,在41-50岁之间的27人,50岁以上的有21人。从数据可以看出,普遍学校的男体育教师要高于女体育教师,年龄大部分集中在中青年。
被调查的高校体育教师其中有12人是助教,31人是讲师级别,45人是副教授,有10人是正教授。被调查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其中有10人是初级,41人是中级,25人是高级,3人是超高级,由于学历和年龄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体育教师的职称级别分布在不同的等级,高校和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称分布都是中间高两头低的现状。
表3 被调查学校教师学历情况统计表 单位(人)
被调查的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情况,有51人是大学本科毕业,有47人是硕士研究生及博士毕业,被调查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有6人是中专毕业,有29人是大专毕业,有36人是大学本科毕业,有8人是硕士及以上学历。
2.1.3 辽宁省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以及利用现状
被调查的高校和中小学体育场地都比较充足,室外的运动场地居多,有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网球场、轮滑场等,室内的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篮球馆比较普通常见,还有的学校建设了器械健身房,体操房、健美操房等,但在场地的利用上面大部分是对室外场地的运用,室内场地利用率较低,体育课的教学大部分也都安排在室外进行,课余学生体育活动也大部分在室外场地,从走访调查中可以看出,现在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比较充足和先进,但是利用率比较低下。
2.2 辽宁省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
2.2.1 辽宁省社区活动开展的内容形式
社區体育人群在全国运动人群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近几年发展迅速,参与人数也急剧增长,形式内容比较丰富多彩,据调查学校周边的社区活动情况得知,现在社区活动开展的内容有:广场舞、健身操、秧歌、毽球、花样跳绳、武术太极、社区轻器械等,通过调查发现发展较好的社区体育活动都是大众普通的运动,这是由于社区体育受到了场地器材的制约,只有广场、平地、空地是他们的运动场地,有场地需求的运动发展不是很乐观,例如:乒乓球、羽毛球、瑜伽等运动。endprint
2.2.2 辽宁省社区活动的场地设施及专业指导
根据调查,辽宁大部分的社区体育活动的场地、场馆、器材不能满足居民的大量需求,不扰民的广场,空地比较少,而现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体育运动的人数却在逐渐的增加,参与度急剧升高。社区体育活动大部分都是自发形成,社会体育指导员或其他专门指导体育活动的人员极少,完全不能满足社区大众需求,更得不到专业的指导。
2.3 辽宁省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特点及互动发展策略分析
2.3.1 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特点
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协调发展能够起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作用,社区体育的优势在于,人群发展迅速,人员社会性伸缩性强,运动自觉性和主动性强,健康意识积极明确。社区体育的劣势在于,严重缺乏场地器材,缺少专业社会指导,没有经费来源。学校体育的优势特点在于,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丰富是人均运动场馆面积最多的人群,体育教师专业化程度较高,部分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专项多样化。学校体育的劣势特点在于,学生体育运动缺乏主动性,体育场地器材闲置较多,体育专业学生缺乏实践经验。
2.3.2 互动发展策略
通对两者优势和劣势的分析发现,学校体育的优势正是社区体育的劣势,而学校体育的劣势正好是社区体育的优势。
首先,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两者如果能合作发展,既能实现社区体育发展需要的场地、场馆、器械问题解决,又能实现学校闲置的场地、场馆、器械得到充分的利用。
其次,社区体育活动的场地问题得到解决,产生消耗的场地场馆社区可以支付学校部分费用,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学校的场地场馆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获得了盈利,社区体育有了活动场地硬件支撑,社区居民通过运动有了健康获得感。
再次,社区体育专业社会指导问题解决,学校的专业体育教师和专业的学生可以得到很好的社会实践机会,得到部分创收,社区体育活动的专业性也会得到提高,人们会更加科学更加专业的进行运动,加大获得运动兴趣,使社区体育活动更加体育丰富多彩。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协调发展可以提高全民体质健康,提升全民健康意识,培养运动兴趣,对养成终身体育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协调发展还可以使两个领域产生互动,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思想、精神、竞赛互动,使得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实现体育供给侧改革。
3.2 建议
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协调发展和融合不仅能够提升人们的健康思想认识,还能通过健康讲座,学校、社区体育竞赛活动,让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在思想上、行动上、运营上达成统一。
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机制建立。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协调发展组织机构,管理者有能力协调社区和学校,实行学校场地、场馆、设施对外开放,学校指派固定的体育社会指导,社区体育按运动项目分运动队配合安排,制定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协调发展政策及相关指导性文件,促进大众体育发展。
【参考文献】
[1]盧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凯珍.对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4(6).
[3]吕树庭,等.社会学视角下的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概论[J].体育文史,1993(3).
[4]高强.保定市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可行性调查研究[J].硕士论文集,2011.
[5]李娟,牛静.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J].体育学刊,2005,12(3):95-97.
[6]赵妤.试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深度融合[J].体育文化导刊,2009(8):29-32.
[责任编辑:朱丽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