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娜
【摘 要】刘润清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指出,ESP教学是21世纪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蔡基刚也在世纪伊始指出,ESP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见,ESP将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从ESP师资来源、ESP教师的角色定位、国内ESP师资现状以及ESP师资培养模式这几个方面具体阐述有关大学英语ESP师资建设的问题。
【关键词】ESP;大学英语;师资建设
在ESP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直接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因此一支资质过硬的ESP教师队伍是开设ESP课程的重要保障,而ESP跨学科的教学本质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
1 ESP师资来源
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ESP教师的专业培养体系,所以有关ESP教师师资来源的问题还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专业教师在专业知识领域具有绝对的优势,ESP教师应以专业教师为主;但有关ESP课程的师资构成还有另外一种声音,即ESP教师应该从语言教师中培养,因为语言教师在语言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更胜一筹。
要解决这一争议,必须要从ESP的概念出发。ESP 是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的缩写,译称“专门用途英语”,指与某一学科或某一职业相关的英语,是为了满足学习对象的特定需求和特殊目的而设计的英语课程。而Kennedy也曾在总结普通教学(GT)、语言教学(LT)、英语语言教学(ELT)以及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关系时,将ESP认定为ELT的一个分支。由此可以看出,ESP归根到底是一门语言课程。
从ESP的教学内容来看。ESP不同于具有双语性质的专业英语课(SBE),不需要对相关领域进行系统的知识介绍,而只是教给学生如何在相关领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语言技能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语言教师不必要对ESP课程望而却步,在语言功底扎实、熟知语言教学法的基础上,只要对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一般原理有宏观上的了解即可。
再从专业教师与语言教师各自的劣势来看,相比于专业教师提高自身语言应用能力而言,语言教师在短时间内大概了解某一专业的可能性更大,效率更高。由此可见,ESP教师从语言教师中培养更能满足ESP课程的要求。当然,ESP课程具有明显的专业内涵,语言教师出身的ESP教师还要经过特定的培训才能达到ESP师资的基本要求。
2 ESP教师的角色定位
2.1 语言精通者
ESP课程归根到底还是一门英语课程,因此语言能力过硬是ESP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除此之外,ESP强调的是学生在特定领域内使用英语的能力,因此,除了语言基本功,ESP教师还应该能够意识到特定专业领域内的英语与一般的英语有所不同,能快速锁定这些不同之处,将之列为教学的重点。
2.2 专业知识有所涉猎者
在ESP课堂中,英语技能与专业知识融合为一,语言困难克服不了,无从了解专业知识,而缺乏相关专业的背景知识和逻辑思维,语言则变得晦涩难懂。因此,虽然ESP教师对专业领域的了解无需面面俱到,但应该掌握基本的常识和原理,才能把英语教学与特定领域结合起来,更好地去引导学生。
2.3 了解ESP教学理论者
ESP是英语教学的变体,教学理论聚焦于跨学科的共核语言知识教学与相关专业教学,教学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比如,ESP 教学研究领域大体上涉及到 ESP 分类、教学方法、需求分析、教材设计等诸多方面。因此,ESP教师除了英语教学法之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ESP相关理论和教学方法。
2.4 需求分析者
ESP教学的目的是满足学习者某种与专业应用相关的需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ESP教师掌握并运用需求分析理论对学习者个体的需求以及相关行业的需求进行准确、细致的描述。从而明确ESP的教学目标和方向,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2.5 教材开发者
作为教学的手段之一的教材是教学大纲在教学過程中的具体体现,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国内ESP教学一直没有统一的ESP专用教材。有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选用原版英语教材,有的采用学校自编教材,还有的直接从英文专业文献中选编。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对教材的反馈也不尽人意,学习效果也是大打折扣。因此,合格的ESP教师应该具有开发教材的能力,能够在考虑国情、校情及学情的基础上,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编写或者选取教材。当然,从长远意义来看,这种自发编写教材授课的模式不能全面促进国内ESP教育的发展,相关教育部门可以在调研的基础上,集中有经验的ESP教师联合编写教材供各校ESP教师参考使用。
2.6 合作者
ESP教师作为合作者的身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其他教师的合作,无论语言教师出身的ESP教师还是专业出身的ESP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存在相应的劣势,因此,教师之间的合作必不可少;二是与学生的合作,ESP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师生合作才能保证教学的顺畅进行;三是与行业专家的合作,ESP教师以此来了解行业动态、行业需求,使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2.7 测试评估者
ESP有着自身独有的语言特征,根据行业对各项语言技能的要求,测试内容也各有侧重。ESP教师需要具备辨识考试目的、受考因素和行业需求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真实、可行的测试任务,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测试的效度。
3 我国ESP师资现状及培养模式
虽然上文已从从ESP的概念、ESP的教学内容以及专业教师与语言教师各自的劣势这三个方面论证,ESP教师应该从语言教师队伍中培养,但国内ESP师资来源主要还是两类:一类是英语专业毕业并从事普通英语教学的英语教师。他们英语语言功底扎实,文化意识敏锐,对于语言教学轻车熟路,但对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上;另一类是某专业中的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他们有一定的英语能力,但对英语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充分,无法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有机地结合起来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因此,对现有师资的培养要分为两种模式。endprint
3.1 语言教师转型为ESP教师
在我国,语言教师是ESP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缺乏专业知识背景是他们从事ESP教学最突出的劣势,需要重点克服。语言教师可以采取长期听课、短期培训、教学反思总结的方式来克服这一劣势。
首先,教师可以先从相关专业的入门课程入手,在本校的相关院系听课,初步建构该专业的理论知识框架;其次,教师在对相关专业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自学该专业的相关知识,微课、公开课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为自学提供了可能;再次,语言教师可以在ESP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在总结反思中形成专业知识的积累。
3.2 专业教师转型为ESP教师
专业教师,尤其是英语语言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如果有成为ESP教师的意向,英语学科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通过测试评估找去自己在语言技能方面的短板,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言培訓,来进一步提高语言技能。语言教学法的培训也同样重要。虽然某些专业教师语言能力出众,但是这不能说明他们同样具有讲授语言技能的资质,这类教师需要接受系统的语言教学理论,尤其是ESP教学理论的培训。
须要强调的是,针对语言教师的培养模式与针对专业教师的培养模式存在交叉结合的地方,例如,在实践锻炼方面,无论是语言教师还是专业教师都要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寻找机会走访对口企业,或者深入到企业中挂职锻炼,一方面,教师能够切实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为教学活动提供导向,另一方面,教师能实现专业知识的积累,加速自己知识结构的更新。除此之外,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还可以进行平行班教学,互相听课以弥补不足。
3.3 ESP专职教师培养
这里所说的ESP专职教师主要是指从事某个特定专业学科英语教学的教师,他们经过几年有关ESP教学的系统培训并由国家授予学位。国内目前还还没有ESP专职教师的培训体系,国外高校也大都处于探索尝试阶段,如菲律宾De La Salle大学的ESP教师教育硕士学位课程、英国兰开夏大学所开设的国际商务英语教学专业。我们亦可以在结合我国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在这方面作出尝试。这种ESP专职教师的培养不必拘泥于师范院校,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在专业院系和外语学院合作的基础上培养ESP专职教师。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误解与偏见:阻碍我国大学ESP教学发展的关键[J].外语教学,2013(1).
[2]张鸰.ESP教学进程中的教师准备和教师发展[J].长沙大学学报,2007(6).
[3]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
[4]李明,王先荣.高校ESP师资转型发展中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大连大学学报,2017(3).
[5]李言实,杨洁.英语专业的ESP教学及师资培养[J].山西科技,2006(3).
[6]陈冰冰.关于建立ESP教师教育模式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5(3).
[责任编辑:田吉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