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明 梁芹生
[摘要]根据地方院校学生心理特点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律,合理构建与地方院校特色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是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出路。在对嘉应学院60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该明确当前学生的心理需求,然后注意部门统筹协调、加强心理健康与其他学科间的渗透融合,提升网络咨询和大数据技术在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运用。
[关键词]地方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9-0034-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9.017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背景
大陆的心理健康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近三十年艰苦奋斗,工作体系已初具规模,在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业已取得积极成果,在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上也有着突出的贡献。然而,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陷入矛盾和困境当中,一方面由于网络文化、外来文化相互交融,再加上我国经济结构、组织形式、就业渠道、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使得大学生思想越来越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的特点,从而使得教育对象越发复杂性,此外止步不前的思想观念、师资紧缺、课程边缘等现实难题越发制约发展的脚步,造成心理健康教育上依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盲目性。
为了破解目前地方院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难题,首要的前提就是客观了解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和问题,在充分了解当前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开展相应的工作。为此,本研究拟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对嘉应学院在校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研究调查中选用三大指标,其包括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满意度、学生参加心理健康工作的意向程度、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度,以此来反映学生在新时期条件下对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满意度和心理诉求。
二、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调查方法及样本概况
调查对象是在嘉应学院在校大学生,开展网络调查方式。调查在2011年10月至2015年5月下旬进行,总共有605人参与调查,有效问卷568份,有效回收率达到89.58%。其中,204名男生,364名女生,大一年级52名,大二148名,大三308名,大四60名。最后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
(二)调查工具
采用自编心理健康工作评估问卷。评估的指标是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满意度、学生参加心理健康工作的意向程度、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度等三个指标。通过以上三个指标来反映学生在新时期条件下对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满意度和心理诉求。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满意度
首先是学生对课程的评估,根据学生在参加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后进行评价,69.01%的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表示有兴趣,13.38%的学生表示非常有兴趣,有17.61%的学生反映心理健康课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有趣。其次是学生在对心理健康教师的教学评价,有64.08%的学生比较满意教师的工作,有7.04%的学生非常满意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但同时也有26.06%比较不满意教师的工作。最后,学生对于主修心理健康课的目标上,有47.18%的学生认为参加心理健康课的最主要目标是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23.24%的学生想通过参加心理健康课提升自己的心理交往技巧,但也有12.68%的学生直言不讳自己主修心理健康课的目标只是想获得学分。
(二)学生參与心理健康工作的意向程度
在宣传工作方面,63.38%的学生是通过心理咨询中心和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了解到心理健康方面信息,只有10.56%的学生是通过二级学院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了解到心理健康信息的。在个人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积极性方面,87.87%的学生只是偶尔关注心理健康方面的信息,却仅有6.47%的学生会积极主动关注心理健康方面的信息。但是,我们的调查也发现,有88.73%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活动,仍然有11.27%的学生对参加心理健康活动没有兴趣。参加心理健康方面的主题方面,有78.16%的学生表示想听到关于职业发展的心理辅导知识,78.16%的学生表示愿意听到自身心理调适的知识,分别有75.35%和70.42%的学生愿意接受自我认识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识。
(三)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度
在调查对象中发现,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评估为健康的比例为54.29%,评估为非常健康的比例仅为5%,而评估为亚健康状态的37.86%,评估为不健康的人群比例为2.86%。
那么当前困扰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呢?77.46%的同学最担心的是职业发展的问题,表现出对自身未来的担忧,其次,人际关系为54.22%,学业问题52.81%,恋爱情感问题为33.80%,最后家庭问题为15.49%,其他问题占到19.01%。
那么,学生心理咨询的意愿又如何呢?从调查的数据显示,经常进行心理咨询的比例不到1%,偶尔进行心理咨询的比例只有19.72%,从没有进行过心理咨询的人数达到了79.58%。
学生如果有心理困扰,最先想求助的对象又是谁呢?调查发现,89.43%的人群首先会考虑向自己的朋友进行倾诉,其次是身边的同学,有8.45%的学生会最先向心理老师求助,最先寻求辅导员的比例仅为4.22%,而心理委员的比例更少,只为2.11%。从调查发现,除了向以上人群求助之外,当前大学生会想到网友,比例高达19.71%。
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如果想进行心理咨询的话,最想咨询的问题是自我认识,比例为69.71%,其次为人际关系,比例达到67.60%。endprint
四、对策与建议
(一)改革现行“部门分割”的心理健康工作制度,变“部门分割”为“部门合力”
调查发现,有63.38%的学生通过心理咨询中心和心理健康协会了解到心理健康方面信息,其次10.56%的同学通过二级学院开展的心理健康活动了解相关心理健康信息的。根据结果发现,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信息的渠道还是显得太少、太窄。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学校部门工作分工存在部门分割,缺乏协同工作机制。这就要求在制度安排上适当改革现行心理健康工作制度,让更多的部门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更多的教职员工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变“部门分割”为“部门合力”。其实,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文件中已经明确了应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主管校领导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学生工作部门、宣传部门、教务部门、人事部门、财务部门、安全保卫部门、后勤保障服务部门、校医院以及各院(系)等负责人为领导小组的成员。以学生关切的职业心理健康为例,招生就业中心的老师与咨询中心的老师密切合作,帮助学生疏导职业发展中的困惑。因此,未来的心理健康制度规划应该做到“中心牵头、部门联动、众员参与、齐头并进”的整合,即由心理咨询中心牵头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合、实施,各部门资源共享、配合,教师职工全员参与,课堂渗透,各项工作不分先后共同推动。
(二)改革现有教学,发挥出健康教育教学在人才培养主阵地的地位
调查发现,17.61%的学生反映心理健康课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有趣,表明了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心理健康课并没有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原因可能跟课程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有关。经过分析发现,公共心理健康课学科化的影子太重。学科化的课程往往从理论的基本概念的逻辑出发,以演绎的方式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和规律。为此,只有改革现有的教学,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在人才素质培养主阵地的地位。首先,改革教学内容,以灵活有趣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课中来。以文学与心理健康结合为例,一方面深入认识到人的人文价值和精神内涵,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丰富心理素质内涵,在文学专业教学中凸显人文关怀、价值引导和精神熏陶,从而实现在专业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有机融合与和谐统一。其次,强调生活性。心理健康教学应该是一门生活艺术,应该促进人类如何生活更加美好的一门科学。为此,更应该注重学科和生活渗透。最后,倡导活动教学,突显体验性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讲授型的教学方式。心理活动其体验式的特点就是随着教师创设的情景以及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深刻情绪,在情绪中体验情感,从而促进其思维转变和意义的构建。例如,在讲述“人与人应该相互信任”这个主题时,以往教学采取灌输式的形式,使我们的学生接受,可是效果却不佳。如果采取体验式的教学,学生分别扮演盲人和拐杖参加一段艰难的旅途之后,就能够感受到人与人应该相互扶持,感悟到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三)大力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
根据调查发现,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意向程度还是比较低。如何引导学生摈弃对心理健康的误区,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活动当中来呢?首先,学生的思维需要转变,即从狭隘的心理健康观,转变成积极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学校可以通过广播、校园网、校刊等多种媒介,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开办专题网站,充分开发利用网上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和合理的心理健康观。比如,利用新型媒体(微博、QQ、微信)开展心理漫画创作活动,一方面提高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其次,可以在宿舍、教学大楼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宣传工作,帮助学生提高宿舍同学人际关系和班级人际关系的水平。第三,充分发挥社团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上的积极作用。据学校团委统计,今年有6000多名学生加入社团,这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平台。例如,爱心社是学生致力于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组织校内外爱心人士投身各类公益慈善活动的公益实践社团,它一方面积极引导大家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另一方面投身爱心事业的大学生也在活动洗礼了自己,身心都受到教育,个人品格方面也得到积极的塑造。
(四)结合学校人文精神,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人文精神,地方院校都是该地方人文精神传承与研究的基地,也是一个地方院校着力打造的学校文化品牌。例如,井冈山大学是吉安地区(包括井冈山市)一所地方院校,该校大力弘扬传承井冈山精神,将井冈山精神与学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融合在一起。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并不是单纯的狭窄的心理咨询部门,它同时承担着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素养,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工作,更应该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贡献自己应用的一番力量。地方院校要突破现有的困难格局,就需要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当前学生心理特点,因校因人制宜找准切入点,由点及面,逐步推进心理健康工作。以嘉应学院为例,客家文化和客家的人文精神是我校主推的文化研究项目。应该有意识地借助客家人文精神来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的作用。客家人的重儒崇文,勤俭质朴,硬颈毅行,兼容相恤非常具有感染力,学校应该注重客家精神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结合,把客家精神的影响力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五)加大网络技术,完善即时网络心理咨询的功能,增加心理救助的渠道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学生面临心理困扰,其中有19.71%的学生会通过网络寻求帮助。在不久的将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机构在互联网的世界中将大有可以为。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渠道势在必行,而即时网络咨询是互联网思维下心理咨询的业务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工作的重要部分。目前,网络心理咨询具有节约性、便捷性、隐匿性、保密性、可补充信息量丰富等特点。它一方面能满足更多不同需求的咨询者、体现更加平等的情感交互,另一方面网络心理咨询能够突破传统面对面心理咨询的时间空间局限,增加心理救助的渠道,加大求助者的心理求助的意愿。当然,网络心理咨询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它的伦理性、保密性、安全性以及咨询关系的建立都是制约它的發展。但是,如果我们做好相关制度保障,就能加大网络咨询在现实咨询中的补充地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