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橙
摘 要:本文从当前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出发,结合符号学的相关理论,总结归纳了材料的符号学特性,并且列举了材料的呈现策略。同时,本文以西班牙建筑师恩里克·米拉莱斯的代表作品为实际案例支撑,从空间实践的层面印证了理论层面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消费社会;符号;建构;材料;米拉莱斯
一、研究背景
“这是一个充斥着预防性白色的饱和了的社会,一个没有眩晕、没有历史的社会,一个除了自身之外没有神话的社会。唯一的拯救便是砸烂这个表面富裕实质匮乏的恶魔般的世界。”[1]
——让·鲍德里亚
当下人们的生活被琳琅满目的商品所充斥,没有人会否认自己是一个消费者,不论是饮食、购物、娱乐还是出行,都自发的成为了一种消费行为。在消费社会中,物质本质上是被当作符号来消费的,物质的丰盛带来了社会结构的转变,消费社会以消费为目的,人们被无限的物的符号所包围,逐渐形成了一种消费文化。[2]今天人们所生活的背景,是一个不断制造差异的消费社会。因此,符号学的影响不可避免地逐渐渗透到建筑界,建筑被当作一种特殊的符号来看待,其生产过程不得不迎合消费社会符号消费的特点。在这种背景下,建筑、建筑师和建筑理论等作为物的生产都必须遵循社会内在的消费逻辑,成为消费的符号对象。因此,建筑设计的目的不仅是要满足功能的生产一般性空间,更是一种不断制造差异,迎合消费文化的空间生产过程。
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随着科技的膨胀,网络使信息的获得变得更为容易,建筑图像化的趋势也越来越严重,一切似乎都消解为单纯的图像和符号,建筑也正在逐渐沦为视觉的艺术。这种对视觉的过度关注,使得建筑师不再面对特定的场所,由图像带来的虚拟体验使得人们单纯地关注建筑的图像化表皮,而忽略了材料与空间关系以及对材料本体的感知研究。在当前图像化与消费文化的大潮中,有关风格、主义的声音越来越弱,建立在建筑本体论基础上的建构理论提倡人们的注意力不应仅仅集中在空间本身,应该转移到材料、结构与建造上。[3]
二、材料的符号性
《老子》曾写到:“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地面、墙壁和屋顶三个基本的要素围合形成了建筑中的空间。因此,建筑都是由构成空间所需的实体构件和满足一定功能要求的空间共同组成的,建筑的实体构件部分是“有”,围合而成的空间部分就是“无”。因此,建筑的建造过程就是运用表皮材料围合成建筑实体而获取功能空间的过程,建筑的使用过程就是建筑空间发挥其功能特性的过程。
每一种材料包含着材料所属地域的特定气候和文化特征,都有其固有的物质属性和独特的设计语汇,不同材料的质感、色彩等性质可以给体验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建造过程的实现则与材料的应用紧密相关,材料构成了建筑的物质实体,但建筑在相同的层次上,显现出材料填充后的形态,使得材料得以外显可见。因此,材料作为构成建筑本体的基本要素,是建筑表皮的实体呈现和建筑外在形态的表达载体,也是体验者的视、触觉最为直接的感知对象。如果把材料视为文本,那么文本的意义是由作者、文本、读者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而成,但文本最终意义的解读依然取决于读者对文本解读的语言学的过程,这个过程取决于读者解读的情境和自身的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在符号学的整体思维下来重新思考和定位建筑,也需要重新去认识作为建筑实体呈现的表皮材料。
西班牙本土建筑师米拉莱斯的建筑作品很难按照现代主义的发展潮流将其归属于哪一种具体的设计流派或思潮。他的设计往往结合了现代主义与装饰主义的特点,展现出独特的加泰罗尼亚风格。我们纵观米拉莱斯的建筑生涯,可以发现虽然其建筑形态夸张、抽象,但是采用的却都是石材、玻璃、钢材、混凝土与木材等非常平常的建筑材料。他对于所有可能影响设计的因素都给予了同等的重视,在材料应用方面,他考虑的不仅仅是材料的强度、刚度等物质属性,还把材料对空间的影响以及材料的符号学意义等作为影响设计的诸多因素。因此,在他的设计中,很少只出现一种表皮材料[4]。
三、建筑表皮材料的呈现策略
建筑的形态可以视为由材料构成的完整的符号系统,然而,建筑并不是符号的简单堆砌和拼凑,材料本身固然重要,但只有建构方式的变化才会使得建筑表达出不同的符号学意义。
(一)元素的理性构成
现代主义建筑的众多先驱建筑师,柯布西耶、路易斯?康等对美学的追求,可以归结为倡导“形式追随功能”“建筑是居住的机器”等,表明了他们试图创造一种全新的功能与结构的形式,从而体现建筑内在的美。现代建筑对功能理性原则的追求,其特征与符号学中的图像符号和指示符号在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一致的。强调“形式追随功能”,在某種意义上说是形而上的观点,形式与功能二者往往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功能并非起绝对的主导作用。
和现代主义建筑的主流趋势不同,米拉莱斯则十分专注于对平面的设计,其立面设计遵循的原则便是忠实地将平面功能投射到立面上,从而保持内在逻辑与建筑外部形式的统一。作为其混凝土应用最为典型的代表案例的苏格兰议会大厦(图1),教规门大楼街道围墙预制混凝土的外形设计是这一工程中最为复杂的部分,它的形体在剖面上沿长度不断的变化,上下被划分为两个曲面,同时中部还变形出一个内凹的部分,将上下两部分进行变化制造视觉上的错觉,达到一种动态均衡的效果。
(二)图像类型的拼贴
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主义在注重建筑材料和技术本体的同时,却忽视了技术的文化内涵,因而导致地域性的缺失和建筑空间的非人化,由此也出现了各种对现代主义建筑观点和风格质疑和批判的声音。出现在美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成为批判现代主义的主流,后现代主义认为建筑应该采用折衷和轻松的方式,走向装饰化的道路。后现代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文丘里在《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中提倡以利用历史符号来丰富建筑面貌作为其独特的建筑语言,使现代建筑具有丰富的娱乐性和审美性。endprint
米拉莱斯拼贴的设计态度则源于对细节、偶然的尊重和关注。出于在不同种类但相互关联的的东西中寻找感兴趣的内容,米拉莱斯在不同材料的选择上,都采用拼贴的手法,比如在苏格兰议会大厦立面的处理上(图2),通过拼贴的手法丰富了建筑的立面表情,让原来只存在于二维平面内的建筑表皮获得了三维的空间深度。
(三)常规形态的异化
高技派建筑师往往偏好对钢材的使用,但他们的建筑立面单调而生硬,建筑形态也乏于变化。然而这些钢材在米拉莱斯的建筑中,并不是高技派所要宣扬的高技术趋势,钢材不仅起到支撑结构的作用,还起到了装饰和象征的作用[5]。
米拉莱斯在巴塞罗那蒙利特公园的设计中(图3),通过对常规建筑材料——钢材、混凝土等的异化,赋予这些材料特定的符号学意义,漫天飞舞的钢管、巨大的陶瓷花盘和特大号的混凝土预制座椅,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类似童话的世界,让每一个人都在其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童年记忆。
(四)非常规材料的运用
除了木材、砖石、混凝土、玻璃、金属等几种常规材料之外,还有多种在研究视线范围之外的非常规建筑材料。独特运用这些非传统意义上的建筑材料将会获得一些具有创造力的效果,可以极大地丰富材料的物质表现力和空间效果。
建筑材料对于米拉莱斯来说,不仅是表达材料本身的属性,也是表现设计意图的工具,所以在他看似十分自由的选择材料的背后,蕴藏着其内在的建构逻辑。他并不会以材料本身出发来开始设计,但又能同时充分发挥材料的物质属性和符号学意义。除了常规材料,他还会根据设计的需求选择一些其他非常规的建筑材料。例如,他用圣卡特琳市场屋顶上六边形彩色瓷砖的拼贴(图4)形成色彩斑斓和丰富多变的颜色效果,来表现市场的空间氛围;巴塞罗那天然气公司新总部大楼的玻璃幕墙上,则采用多种经过特殊处理的玻璃达到渐变的立面效果;在威尼斯建筑学校立面玻璃的设计上,则采用具有手工艺特征的碎瓷片与碎彩色玻璃来表达设计意图,这些玻璃材料经过特殊的加工能够随着光线、角度、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介于银色与蓝色之间的颜色。米拉莱斯不被材料的物质属性所限,而是根据设计意图选用材料,甚至经常对常规材料进行设计创新,使材料本身具有独特的符号学意义。
四、结语
设计本身就是符號建构中不同材料相互转换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它又是以符号的原理为依托、以符号的方式为手段,对符号合理与准确地运用可以实现语义传达的目的。在设计作品中,材料是构成视觉效果和空间体验的一个基本元素,可以借助各种不同形式的材料来表达建筑师的设计意图和不同的情感。因此,符号建构中的建筑表皮材料呈现通过间接的方式表达了建筑所要传达的语义。
参考文献:
[1][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杨宇振,文隽逸.符号的盛宴:全球化时代的建筑图像生产与批判[J].新建筑,2011,(01).
[3]黄增军.材料的符号学思维探析——建筑设计中材料应用及观念演变[D].天津大学,2011.
[4]王晋.西班牙建筑师米拉莱斯作品设计手法及其创作理念解读[D].同济大学,2008.
[5]杨鑫,张琦.解读蒙利特公园[J].建筑学报,2008(08):53-56.
[6][英]理查德·威斯顿.材料、形式和建筑[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图片来源:
图片1-4来自《世界建筑》EMBT事务所专辑、筑龙图库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