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势

2017-10-09 18:29李春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

李春

摘要:目前,全球化作为影响国家、地区以及企业制定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已经对中国的区域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分析中国的国际贸易以及外资发展利用为基础,结合实际状况,预测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未来的发展格局和空间,中国具有的独特市场规模以及生产成本优势对外商投资仍具极大吸引力,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也会进一步提高。随着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发展越来越快,中国的未来发展将形成以主要大城市为中心、具备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空间格局。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区域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劳务和货物贸易、技术扩大、资本流动的基础上,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之间生产和市场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生产要素广泛流通,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的一种过程。实质上,经济全球化促使生产力水平到达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推动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化、自由化和市场化,扩大了国际商品、资本以及生产的流通范围,密切国际分工和各国经济关系,加剧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

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特点

经济全球化最早在1985年由T·莱维提出,到目前为止,其定义还没有通过国内和国际学术界的统一。美国哈佛大学全球化理论权威约瑟夫·奈提出全球化的含义是指在经济领域内,商品、信息、资金和服务长距离间的流动。有些学者则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历史过程,包括市场经济的空前发展和进步。从完全意义上讲,自全球市场诞生开始,经济全球化就已经进入发展阶段,而中国经济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在21世纪初的主要任务是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这一任务已在中国的“十五”计划中体现出来。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主要由地区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所有制结构调整以及城乡结构调整组成,其中,产业结构调整是重点。

此外,产业结构合理的空间布局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之一,能进一步推动地区和城乡结构的发展,但这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全国各地区优势产业空间分布的调整,即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

2.区域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工业化出现了新变化,这是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崛起,随着中国进入经济全球化的轨道,经济呈现高速增长,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化,中国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地位都在增强,有了更高的国际话语权。虽然一些国家仍不愿意承认中国在市场经济中的大国地位,但中国已然成为全球市场经济体制重要的一部分,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中国经济的影响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能凭一己之力抗拒中国的经济影响力。如果将中国划分到全球市场经济体制外,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好处,因此,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能够在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和追随经济全球化的脚步上越走越远。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国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包括:在世界工业化进程从欧亚大陆向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发展的過程中,中国也不断推动这一进程的发展,开始实施“一带一路“的倡议,用自身强有力的建设能力推动全球经济化的完善,使全世界各地区、各国家的经济利益产生深刻变化;在地理空间上也出现了远近关系,交通运输的成本也出现了多和少的比较,如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关系即将发生变化,世界各地区与中国的经济往来受到的空间约束也呈现新的变化趋势。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各地区在全球经济化的新发展中,通过扩大改革开放,坚定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与世界各国家互联互通,共同追求本地区的经济繁荣发展是当前的经济目标。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在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产业的升级会对地区产业环境和状态产生深远影响。实际上,中国各地区的发展除了依靠传统自然资源和人力管理之外,更着重于信息技术资源的发展和应用。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下,产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信息、物质和能量要素受到的空间限制会越来越小,发挥出的作用却会越来越强。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增强了各地区的交流,极大地开拓了国内各个城市和农村发展的战略空间,更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有些学者认为经济发展的实质就是人类把梦想变成现实的能力水平不断增强,就是创新力的不断提高,正是人类的创新力使想象具体化。按照这种理论的看法,未来经济的发展将随着信息全球化使全世界再无闭塞之地,有着充分想象力的信息网络将不会受到地域的限制,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会出现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共同进入创新驱动的新经济体制。

因此,在世界经济融入全球化因素的新时代中,随着工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扩大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会极大促进区域经济格局的发展转变。

3.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不断加强地方政府的经济权益,尤其是开始实施地方性财政包干政策,为保护本地加工业不受外地产品的市场冲击,一些地方政府开始采用行政手段和贸易壁垒,以此增加当地财政的收入。诸如设立关卡,对外地产品进行限制,严禁到外地采购商品,不惜用价格、信贷以及奖罚的措施保护当地的产品。这种做法不仅激发了资源大战,同时激化地区间的贸易矛盾,造成所谓“诸侯经济”的形成。“诸侯经济”将导致地区之间经济的摩擦和封锁,干扰统一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完善和发展,进而使全国的区域经济秩序出现混乱。虽然国家推行分税制后地方性保护主义受到一定遏制,但这种问题并未能彻底解决。

在2001年,为了尽快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建立一个公平、公开的市场经济秩序,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在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中国政府将加快市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有效促进经济政策的公平化、统一化以及合理化,加强中央财政部门的管理职能,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城市空间结构的一体化,政府调控和经济政策的一体化,还有居民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的一体化。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体化脚步会逐渐加快,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流动要素增加。在人口流动上看,中部和西部的农业受到进口农产品较大冲击,导致一些农产品减少产量,部分农民失去了工作,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地区,尤其是一些沿海大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的工作;在资金流动上看,沿海的一些大中型城市由于受到金融体制改革的影响,投资环境和产业链条逐步提高,一些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比较强,投资的回报率也比较高,部分中西部经济落后的地区资金也在向沿海城市流动,这种资金流动虽然可以促进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提高区域资源配置水平,但也会出现城乡二元结构差别加剧的状况。

综上所述,在世界工业进入全球化,各国家、各地区的对外开放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国际贸易竞争和区域政策发生大变革的时代条件下,中国的地方政府需要面对产业发展和区域价值提升的政策抉择。文化因素作为深刻影响各地区产业长期发展走向的决定性因素日益突显出来,因此,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中,进一步加强在文化产业上的创新驱动转型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点。这种转型将伴随着连续性创新和适应性创新的双重优势,不仅是一个不断累积和变革的过程,更是一个人类物质文明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刘卫东.论全球化与地区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被动嵌入[J].世界地理研究,2003,12(1):1-5.

[2]刘卫东,马丽,刘毅.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的影响[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2(6):11-17.

[3]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58-492.

[4]年福华,姚士谋,陈振光.试论城市群区域内的网络化组织[J].地理科学,2002,22(5):568-573.endprint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多边贸易有何冲击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