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玉娥,段永峰
(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山西太原030006)
针刺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hypertension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method of acupuncture and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吕玉娥,段永峰
(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山西太原030006)
目的:研究石学敏教授以“气海”理论为指导的高血压病刺法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予石学敏针刺法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学敏教授以“气海”理论为指导的高血压病针刺法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调节具有良好的作用。
高血压病;石学敏;星状神经节;针刺
高血压病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病,其以体循环动脉血压的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糖和脂肪代谢紊乱以及脑、心、肾等器官损害。它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的临床特点,已成为全世界最为影响人们健康的公共卫生难题之一。对于这种现状,“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指出应以中医传统“治未病”理论中“既病防变”的思想为原则进行临床实践。石院士认为高血压病的治疗目的已不仅仅是降低升高了的血压,而应当将如何有效减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防治靶器官损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作为治疗的最终目的[1]。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每增20/10 mmHg,心血管事件发生时,患者的病死率将成倍增加,而血压每降低20/10 mmHg,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减低7%~10%[2]。我们采用石学敏院士治疗高血压病的理念,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高血压病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1 一般资料 60例受试者均来源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原发性1级高血压病门诊患者,将符合研究标准纳入的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3~65岁,平均55.3 岁,病程 1~20 年,平均 12.9 年。对照组中男15 例,女 15 例,年龄 41~65 岁,平均 52.7 岁,病程2~17年,平均13.2年。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制定[3]。
1.1.3 纳入标准 符合1级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病程在1年以上者;年龄在41~65岁之间者;所有患者均需连续药物控制血压,停药后血压不稳定,基础血压平均在 140~159/90~99 mmHg(1 mmHg=0.133 kPa)之间,无其他内科严重疾患,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及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项研究者。
1.1.4 排除标准 参照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编写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拟定。各种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伴有中、重度糖尿病者;年龄在45岁以下、75岁以上,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合并有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并发脑中风、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基线治疗:治疗前高血压病患者停用降压药,每日监测7:00及15:00时血压。受试者若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给予口服降糖等相关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和石学敏高血压病针刺法。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采用前侧入路穿刺法(气管旁接近法)。患者仰卧,不垫枕。术者用左手指将气管与颈动脉稍分离,此时在两者之间出现一条明显的气管旁沟,沿此沟平环状软骨处可触及第6颈椎横突,该横突向尾侧1.5 cm处即为穿刺点。经穿刺点向下垂直进针,所经层次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椎前筋膜,抵达椎前筋膜时可有阻力感,再稍进针1~2 mm便穿过椎前筋膜到达椎前间隙,回抽无血无气时,注入0.25%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0 mL,左右交替,每日1次,30次为1个疗程。成功标志:出现Honer`s征,即同侧颜面潮红,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结膜充血,鼻塞等[5]。石学敏高血压病针刺法:取穴人迎、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操作规范:人迎穴垂直进针,缓缓刺入 0.5~1.0 寸(同身寸,下同),见针体随动脉搏动而摆动,施以小幅度(<90°)、高频率(>120 r/min)捻转补法 1 min,留针 30 min。合谷、太冲穴垂直进针 0.8~1.0 寸,施以捻转泻法,即医者面向患者,以任脉为中心,拇指捻转作用力为离心方向,捻转1 min,留针30 min。曲池、足三里垂直进针 1.0 寸,施以小幅度(<90°)、高频率(>120 r/min)捻转补法 1 min,留针 30 min。
对照组采用星状神经节旁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结合普通针刺疗法。星状神经节旁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操作同星状神经节阻滞法,注入药物改为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普通针刺疗法:取穴百会、曲池、合谷、太冲、三阴交;操作规范:百会平刺 0.5~0.8 寸,平补平泻。曲池直刺1.0 寸,平补平泻。合谷直刺 0.8~1.0 寸,平补平泻。太冲直刺0.8~1.0寸,平补平泻。三阴交直刺1~1.5寸,平补平泻。两组均每日1次,每次30 min,30 d为1个疗程。
显效:收缩压和(或)舒张压下降≥10 mmHg且降至正常范围(≤140/90 mmHg),或收缩压和(或)舒张压下降≥20 mmHg以上;有效:治疗后收缩压和(或)舒张压下降虽未达到10 mmHg但达到正常范围或收缩压下降≥30 mmHg;无效:治疗后血压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
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7%,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病例治疗过程中,出现声音嘶哑、无声16人次,喉返神经阻滞所致,无需处理,约30 min后即可自行恢复正常;穿刺过程中出血4人次,拔针后予以局部压迫止血3~5 min,并改为对侧阻滞;一过性头晕及耳鸣1人次,为利多卡因吸收过快所致,予平卧、吸氧3~5 min后症状缓解。
治疗组30例病人中,24例治疗后随访2~3个月,血压基本稳定,收缩压≤130 mmHg,舒张压≤90 mmHg。6例因大量饮酒、情绪激动,血压一过性升高,但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100 mmHg,经休息、禁酒、情绪稳定后缓解。
石学敏院士提出“气海失司”为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现代医学认为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人体的血液能够运行全身,并往复循环,需要一定的动力,而这个动力产生的基础就是血压。中医理论认为,血的输布与运行依赖于气的推动作用,“气行则血运、气虚则血滞”,气血的运行如果能循常道而能正常实现温煦机体和脏腑的作用,称之为“气血冲和”;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动态平衡失调,出现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则称“气血失和”。因此,血压的升降和变化与气的兴衰密切相关。这种“气血”动态变化的生理过程,可以以“血压”的变化作为外候表现。可见在高血压病形成的病理过程中,“气”处于主导地位,“血”处于被动地位,但“血”质、量的变化也能够显著地影响到“气”的变化,故单纯调气虽能一时使血压下降,症状改善,但难以持久。因此,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应在调气的基础上,兼顾理血。
石学敏院士治疗高血压采用“活血散风、调和肝脾”的针刺原则,取穴:双侧人迎、合谷、太冲、曲池和足三里。
人迎穴,最早载于《灵枢·本输》,是足阳明胃经经穴,为“足阳明少阳之会”,是“气海”所出之门户。人迎穴具有调整机体阴阳、疏通气血的功能。针刺人迎穴具有双向良性调节的作用,进而达到阴平阳秘、气血调和、血压稳定之目的。合谷与太冲的经典配伍,又被称为“四关穴”。两者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厥阴肝经之输穴、原穴,合谷可使肺气下降,太冲可调肝气上升,二穴相合,一气一血,一升一降,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功能使全身气机循环往复、周流不息,故可调节血压水平。曲池和足三里均属于多气多血之阳明经,能调和气血。曲池为手阳明之合穴,“合主逆气而泄”,擅治气逆诸证,刺之可摄纳阳明之气血,使气血下降[6]。
研究表明,通过阻滞星状神经节,能够调理下丘脑,维护内环境的稳定而使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保持正常。星状神经节阻滞能够通过阻滞交感神经兴奋传递,抑制肾素、醛固酮的分泌,松弛小动脉的平滑肌扩张血管,而达到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降压的目的;并且能够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和内分泌系统功能,强化机体的内部稳态,使其兴奋性降低,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状态,从而达到降压目的。
在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石学敏院士针刺思想,结合现代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形成的特色疗法,对于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是有效的,对于严重高血压病人可增强降压药疗效,减少药物用量。对已经合并有靶器官损伤的患者,针药联合应用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及部分逆转损伤的靶器官[6]。
[1]杨玺.常用降压药的不良反应[J].中国社区医师,2008,24(18):17.
[2]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12.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
[5]张立生,刘小立.现代疼痛学[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 129.
[6]杜宇征,蔡婓.石学敏院士针刺治疗高血压临证经验[J].中国针灸,2013,33(11):1 000-1 003.
(编辑:张世霞)
R246
:A
:1671-0258(2017)03-0055-03
吕玉娥,副主任医师,E-mail:1362351429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