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锐, 任运辉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 河北 承德 067000)
两种方法对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影响及最小成本分析
刘 锐, 任运辉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 河北 承德067000)
目的用卫生经济学的最小成本分析对全程心理干预法和局麻药物法在儿童牙体缺损后嵌体修复治疗中,预防牙科畏惧症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下颌第一磨牙牙体缺损需要嵌体修复的患儿12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例,女56例,男64例。第一组(心理干预):医护六手操作,巡回护士在患儿治疗的全程实施心理干预;第二组(局部麻醉):医护六手操作,医生在治疗前为患儿进行缺损牙体的局部麻醉;第三组(常规六手):医护六手操作,不做针对DF(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干预。3组均接受缺损牙体的嵌体修复治疗。比较各组的DF发生情况并进行最小成本分析。结果3组间发生DF的差异显著(χ2=12.950,P=0.002),但第一组和第二组间差异不显著(χ2=0.949,P=0.330)。3组的人均成本投入分别为1573.46元、1630.48元、1712.03元,以第一组最低。结论在儿童牙病治疗中全程心理干预法预防牙科畏惧症比局部麻醉法更经济。
心理干预; 六手操作; 局部麻醉; 牙科畏惧症; 儿 童
儿童牙病是一种影响儿童口腔颌面系统发展和身体健康的常见病。由于儿童处于发育阶段的特点,对于此病的治疗表现为恐惧和不配合,从而导致治疗失败或延误治疗。因此,在儿童口腔诊疗中,有效地处理患儿心理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1]。目前工作中常用两种应对措施,药物疗法和心理疗法。六手操作在儿童牙病科的应用,已充分体现了它的优越性。本研究将六手巡回护士的职责进行改良,进一步对患儿实施全程心理干预,与治疗前由医生为患儿进行局麻两种方法,从临床和卫生经济学角度作出评价。
1.1一般资料
1.1.1患儿:由护士随机将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首次就诊,牙体缺损需要嵌体修复的患儿12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例,女56例,男64例,年龄7~12岁。纳入标准:患儿和家长知情同意并配合,患儿是下颌第一磨牙缺损,需行嵌体修复,无其他疾病。
1.1.2医务人员:3名儿童牙病科医师熟练掌握嵌体修复技术,其中1名儿童牙病科医师能够熟练掌握局麻注射技术;6名儿童牙病科护士具有护师资格,均通过《六手操作工作手册》培训,其中1名巡回护士通过心理干预方法的培训。
1.1.3分组:第一组:2名护士配合1名医生操作,巡回护士为患儿实施全程心理干预;第二组:2名护士配合1名医生操作,医生在治疗前为患儿进行缺损牙体的局部麻醉;第三组:2名护士配合1名医生常规操作。各组分别对本组患儿进行嵌体的牙体预备、试戴、粘接等工作。三组患儿基本条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 法
1.2.1牙体预备:通过对患牙拍X线片,确定缺损程度,需要时行牙髓治疗,后行牙体预备。嵌体预备后各轴壁无捯凹,轴壁间向颌面外面2度~5度,厚度在1.0mm以上,宽度在1.5mm以上,并且洞缘制备成90度或者45度斜面。
1.2.2嵌体制作:由同一技工选用同一材料按照嵌体制作流程完成。
1.2.3粘接:将嵌体在口内试戴,检查其适合性、咬合、颜色及形态后进行粘接。
1.2.4心理干预方法:治疗前帮助患儿熟悉环境、物品及器械。与患儿做模仿治疗游戏,认真倾听患儿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使用鼓励性语言和礼物增强其治疗的勇气。告知患儿停止手势的使用。取得家属的理解配合。治疗中播放舒缓音乐,利用讲-示-做环节配合治疗。轻握患儿手臂,为其讲故事,及时鼓励表扬。允许理解配合的家属椅旁陪伴。治疗后对患儿进行拥抱赞扬,并赠送小礼物,鼓励其更好地完成治疗。对患儿和家属说明注意事项,复诊时间及联系方式。
1.2.5局部麻醉:由熟练掌握局麻注射技术的医师,将含1:100000肾上腺素的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约1.7mL,按解剖要求进行局部神经阻滞麻醉。
1.3观察指标
1.3.1DF评价:治疗结束后由不参与实验的护士,用Corah's牙科畏惧症法测评患儿的心理状况。
1.3.2治疗时间:由不参与实验的护士,分别记录3组医生治疗时间。
1.3.3疼痛例数:询问患儿治疗后有无疼痛感。
1.3.46个月嵌体边缘损坏例数:治疗后6个月进行复查,检查嵌体边缘情况。①修复体周边保持原有解剖形态,不卡尖锐探针;②卡探针,但有不能被探入的裂缝;③边缘明显裂缝,牙本质或粘接剂暴露,修复体边缘龋坏。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进行,两两比较采用卡方分割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13组患儿发生DF情况:通过卡方检验,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12.950,P=0.002)。两两比较:第一组:第三组(χ2=10.912,P=0.001);第二组:第三组(χ2=5.952,P=0.015);第一组:第二组(χ2=0.949,P=0.330)。两种方法都能降低DF的发生,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3组患儿发生DF比较
2.23组患儿各项指标变化:3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手段后,在治疗时间、费用、疼痛等指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3组其他指标比较
表3 3组最小成本分析(元)
2.33组患儿人均费用的最小成本分析
2.3.1治疗的直接成本:治疗费用和交通费用的总和。治疗费用(第三组的平均值):每例1400(元),每组1400×40=56000(元)。交通费用:每例2(人)×2(往返)×4(元)=16(元),每组16×40=640(元)。合计:每例1400+16=1416(元),每组56000+640=56640(元)。
2.3.2治疗的间接成本:患儿家属的误工损失。每例3200(元/月)÷22(工作日)×0.5(d)=72.73(元),每组72.73×40=2909(元)。
2.3.3预防DF的药品投入:以一支阿替卡因肾上腺素的收费为准。第二组为20(元/例)×40=800(元),第一组和第三组为0。
2.3.4预防DF的人力投入:第一组巡回护士每月平均收入为3400元,1h内服务于2名患儿。每月工作7.5(h)×22(d)=165(h),1h的人力价值为3400(元)÷165(h)=20.6(元)。第一组人力资源的投入:每例20.6×1/2=10.3(元),全组:10.3×40=412(元)。第二组局麻医师每月平均收入5000元,1h内服务于3名患儿。1h的人力价值为5000(元)÷165(h)=30.3(元)。第二组人力资源的投入:每例30.3×1/3=10.1(元),全组:10.1×40=404(元)。
2.3.5补救的直接成本:因嵌体边缘粘接剂损坏复诊重补而投入的成本,3组损坏牙齿数分别为2、3、6个(表2)。直接成本:第一组1416×2=2832(元),第二组1416×3=4248(元),第三组1416×6=8496(元)。间接成本:第一组72.73×2=145.46(元),第二组72.73×3=218.19(元),第三组72.73×6=436.38(元)。
2.3.6最小成本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组的成本投入最小(表3)。
龋病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牙病,除了乳牙常发生龋坏外,其次就是“六龄齿”的龋坏。由于“六龄齿”牙体硬组织薄,矿化度低,溶解度高,渗透性强等特点,所以经常在发现时就有了很大的牙体缺损。“六龄齿”龋坏后会对牙体形态、咬合关系、邻接关系及建合等产生很大影响[2]。因此必须重视“六龄齿”牙体缺损的修复方式。目前充填治疗不能有效地恢复牙体形态、合关系及邻接关系,咀嚼功能及效果也不理想,但嵌体修复可以很好弥补充填治疗的不足。儿童牙科畏惧症是阻碍患儿顺利诊治的罪魁祸首,它不但影响患儿的早期就诊和治疗质量,降低医护工作效率,甚至引起医患纠纷。伴随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患儿就诊中家长不仅要求患儿的牙病可以治愈,还希望患儿得到舒适的治疗。目前临床工作中常用预防DF的措施,是为患儿进行治疗前的局部麻醉和实施心理干预[3]。局部麻醉是国内儿童牙科最常用的疼痛控制方法,该方法是一种止痛又致痛的操作,除了局部注射对儿童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注射麻醉药品时黏膜和周围组织产生的张力也会导致疼痛。研究表明进行全程心理干预可以进一步缓解儿童的牙科畏惧感[4]。本文所采取的局部麻醉和全程心理干预两种方法都能降低DF的发生,差异无显著性。
在口腔临床工作中,伴随着人们日益提高的口腔保健需求,患者对口腔治疗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升,四手操作表现出了一定的不足,由此六手操作模式应运而生。六手操作技术是在四手操作基础上增加了一名巡回护士,由两名护士一起辅助医生诊疗[5]。它不但提高诊疗效率和治疗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生劳动强度,在预防医源性交叉感染中起重要作用[6]。六手操作技术在口腔科的应用范围正逐步拓宽,充分体现了口腔临床工作现代化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7,8]。尤其在儿童牙病的诊治过程中,患儿普遍具有理解能力低及自我控制能力差的特点,而更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拒绝治疗的现象。这种情况下,甚至影响到患儿身心成长和自我认知,以及下一代对口腔疾病治疗的认识,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本试验采取的局部麻醉和全程心理干预两种方法,有利于提高患儿的就诊率、诊疗过程的舒适度及就医满意度,对临床几项指标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
儿童牙病治疗中,局部麻醉法和全程心理干预法在预防牙科畏惧症方面,哪个更具优势除了观察临床疗效和可操作性之外,经济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从最小成本角度分析,全程心理干预法对于医院而言近期需要投入人力成本,而远期会收获长久的经济效益。对于患儿而言更能降低其远期成本投入。徐秀敏[9]等报道,儿童牙科畏惧症常用非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而非药物治疗较药物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接受,治疗风险和成本较低等特点。由此可见,在口腔门诊儿童牙病治疗中,对患儿实施全程心理干预,是一种较经济的方法。并且使护理质量更高效优质,同时对医院良好发展建设有积极的意义[10]。
[1] 尚娟.口腔科儿童患者的行为特点及其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2):90.
[2] 李冰,武秀萍,武峰,等.儿童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2种修复治疗的临床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4,5(1):46~48.
[3] 王晖,刘中林,彭澜.儿童牙科畏惧症诊治进展[J].护理研究,2014,28(5):1793~1795.
[4] 宋春林.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畏惧症治疗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2):227~228.
[5] 张得时,康成容,吴妹娟,等.六手操作在口腔种植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4,6(11):178~180.
[6] 颜琳,汪饶饶,徐远志,等.六手操作技术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现状[J].口腔医学,2012,32(7):441~442.
[7] 应灿.浅谈六手操作技术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现状[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6):196.
[8] 徐娟,胡敏.浅谈口腔临床六手操作的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9):1402~1404.
[9] 徐秀敏,梅陵宣,任重鸿.两种行为管理方式下牙科恐惧症患儿的心率变化[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3,23(12):795~782.
[10] 陈叶俊,刘佳佳,耿思雅.个性化护理理念在提高口腔门诊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6):2482~2483.
AnalysisoftheEffectsofTwoMethodsonDentalFearinChildrenandTheirMinimumCosts
LIURui,RENYunhui,YINXuelian,etal
(TheAffiliatedHospitalofChengdeMedicalUniversity,HebeiChengde067000,China)
Objective: To make an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s of the whole-cours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ethod and the local anesthetic method in the prevention of dental fear in the treatment of inlay repair after dental defect in children.Method120 children who suffered from dental defect in the first mandibular molar in need of inlay restoration were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into three groups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including 56 female ones and 64 male ones). Group One (treated with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the six-handed operation, the circuit nurse appli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the whole course of the treatment for the diseased children. Group Two (treated with local anesthesia): in the six-handed operation, the doctor performed local anesthesia on the defective teeth of the diseased children before treatment. Group Three (treated with the regular six-handed operation): in the six-handed operation, no intervention was performed against dental fear. The children in all the three groups received the inlay repair treatment of the defective teeth. A comparison was made in the occurence of dental fear in the three groups and a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f the minimum costs.ResultA grea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occurence of dental fear in the three groups(χ2=12.950,P=0.002), b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One and Group Two was not remarkable(χ2=0.949,P=0.330). The per capita cost inputs in the three groups were ¥1573.46, ¥1630.48 and ¥1712.03 respectively, and that in Group One was the lowest.ConclusionIn children's dental treatment, the whole-cours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ethod is more economical than the local anesthetic method in the prevention of dental fea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Six-handed operation; Local anesthesia; Dental fear; Children
1006-6233(2017)09-1587-04
A
10.3969/j.issn.1006-6233.2017.09.045
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42037)
任运辉, 尹雪莲, 王雪峰, 邱瑛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