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斯特小说的电影化特征

2017-09-30 06:37赵静繁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7期
关键词:福斯特改编小说

摘要:E.M.福斯特的六部长篇小说中有五部被改编成了优秀的电影作品,显示出其小说的电影化特征,如视觉造型性、对话戏剧化、情节紧凑和主题明确等。正是这些特点使得福斯特的小说以及改编电影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内涵。

关键词:E.M.福斯特;小说;电影化;改编

福斯特的六部长篇小说中有五部被改编成了电影,并获得成功:1984年,他的代表作之一《印度之行》(A Passge To India,1924)率先被著名导演大卫·里恩(David Lean)搬上银幕,获得了奥斯卡九项提名。1986 年,导演詹姆斯·伊沃里(James Ivory)将《看得见风景的房间》(A Room With A View,1908)拍成电影,获得1987年英国学院奖最佳影片奖。1987年,伊沃里又拍摄了《莫瑞斯》(Maurice,1971),引起不小的轰动,并获得奥斯卡最佳故事情节奖。1991年,仅有十万字的《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1901)又被另一位导演查尔斯·斯托里奇(Charles Sturridge)改编成电影《伦敦落雾》,好评如潮。1992 年,伊沃里再次将福斯特的经典搬上荧屏,《霍华德庄园》(Howards End,1910)获得了获得第65届奥斯卡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第46届英国电影等奖项。

英国电影一直与其文学传统联系紧密。许多文学家的优秀作品均被改编成了电影,如莎士比亚、奥斯丁、狄更斯的名作。因此,福斯特小说与电影的关系可以看作是英国电影与其文学传统紧密联系的一种延续。早期福斯特在学术圈内有很大的声誉,由他的小说改编而来的电影的成功使得他的作品在更大范围内获得了认同和接受。福斯特小说改编电影的成功显示出这些影片的独立价值和艺术内涵,也从侧面展现出福斯特小说所具有的电影化特征。

一、視觉造型性

前苏联电影艺术大师普多夫金在议论电影编剧特点时谈到:电影编剧要锻炼自己的想像力,使想到的东西都能像表现在银幕上的一系列形象那样地浮现在脑海。这就要求可改编为电影的剧作的语言具有具象性,作者要善于用文字来表现形象,福斯特在小说创作上很大程度上契合了这一点。在《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第六章中有一段露西出游观赏山景的一段描写:

她给笼罩在阳光与美景中。她掉在一片没有遮拦的小台地上,整片台地从这一头到那一头都铺满了紫罗兰。

……

可以看到她脚下的斜坡十分陡峭,大片紫罗兰像小河、小溪与瀑布般往下冲,用一片蓝色浇灌着山坡,在一棵棵树的树干四周打旋涡,在洼地里聚积成一个个小潭,用点点的蓝色泡沫铺满草地。

露西在意大利向导的误导下闯入了一片草地,这段描述中,福斯特用文字展现出一幅阳光下的紫罗兰花海的美景图,温暖和煦的春日阳光、蓝色的溪流、大片的紫罗兰,优美而清新。紧接着是男女主人公相遇的描写:

乔治听见她到来便转过身来,他一时打量着她,好像她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似的。他看出她容光焕发,花朵像一阵蓝色的波浪冲击着她的衣裙。他们头顶上的树丛闭合着。他快步走向前去吻了她。

这一段描写不仅包含了人物的动作、情绪和心理状态,还展现了情节发生地的景色,乔治的“快步走向前”并“吻了她”描述地形象生动且颇具戏剧性。这幕场景被移植到电影中,成为极富感染力和冲视觉击力的画面。

二、对话戏剧化

电影画面是动态的,这要求剧本对话简洁、口语化,还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突出人物个性。福斯特小说语言明快清新,对话也具有一定戏剧化的特色,在被改编成电影之前,福斯特的小说已多次被搬上广播和戏剧舞台。在《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第一章中,有一段赫里顿太太和菲利普的谈话:

“我倒不在乎,只要她走了——而且是跟阿博特小姐一起走了。一个三十三岁的寡妇竟然要个年轻十岁的姑娘照顾自己,想想就让人脸红。”

“我很同情阿博特小姐。幸亏嫂子的一位爱慕者被拴在了英国。金克罗夫特先生离不开这里的庄稼、气候什么的。而且,照今天的情形看,他的机会并没有增加多少。他和莉莉娅一样,顶喜欢在众人面前出洋相。”

“一个男人,既没有好的出身,也没有好的社会关系,不英俊,不聪明,也没什么钱,恐怕就连莉莉娅也早晚会甩了他的。”

……

“我的天哪!她竟然变得越发糟糕了。幸亏你想出到意大利旅行的主意,把我们大家都给救了!”

这段对话可以很明确地了解到赫里顿太太对莉莉娅的态度和看法:她对莉莉娅的轻视——一个不懂事的三十三岁“寡妇”,对莉莉娅爱慕者评头论足,最后甚至总结出菲利普安排莉莉娅到意大利旅行,是“拯救”了大家,短短几句话,赫里顿太太对莉莉娅的轻视和厌恶之情跃然纸上。

此外,《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和夏洛特、《霍华德庄园》里玛格丽特与海伦以及《印度之行》中阿齐兹和穆尔太太,都有富戏剧性的对话情节。

三、紧凑的情节和明确的主题

不同于电视剧,由于电影容量的限制,电影的情节一般要紧凑集中,同时一部优秀的剧情电影还要在此基础上做到曲折动人并引人入胜。福斯特的小说一般篇幅不长,而且情节紧凑集中,很少枝蔓旁生,相对于一些百科全书式的现实主义长篇来说,福斯特的小说更适合进行改编和拍摄。福斯特的第一部长篇《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就奠定了他长篇小说的基本调子。故事和情节都是在引人入胜的叙述和简洁的描述以及人物对话中展现的。事件的突然性是福斯特长篇小说的特点。《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中的两起死亡事件,一是莉莉娅分娩而死,二是婴儿雨夜车祸中丧命,都发生地异常突然,且相关的文字描述可谓惜墨如金:

“可是她却在分娩时死去了。”

“小脸已经冰凉。”“小脸今后再也不会被眼泪打湿了。”

情节的急转和文字描述的简练形成鲜明对比,死亡这样重大的事件写得如同交代事实,深深地触动了读者,这样的情节处理方式能吸引观众,与电影情节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等吸引观众的关键性因素不谋而合。《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误闯入花海后与乔治的相遇,《霍华德庄园》中巴斯特的意外身亡和《印度之行》中穆尔太太在海上病逝这一些情节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电影改编情节选取提供了素材。

主题方面,福斯特的小说大多有较为简洁明确的主题。《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和《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作者早年在意大利旅行后的产物,这两部作品都通过描写“意大利”这个异国形象来关注本国人的“发育不良的心”;《霍华德庄园》展现出“英国状况”和“联结”思想;《印度之行》写东西方异质文化的冲突和交流;《莫瑞斯》写同性恋者在社会中的生存窘境,这五部作品都被改编为电影,只有《最漫长的旅程》由于内容上颇具自传色彩,未被拍成电影。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特别是剧情类的电影,要在有限的两个小时左右的电影中传达给观众的需要是明相对确的信息,这就要求电影的主题必须明确易于理解。这一点上,福斯特的小说与电影也相当契合。

此外,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隐喻蒙太奇的手法运用以及电影长镜头般的叙述都不同程度地显示出福斯特小说所具有的电影化特征,足以显示其作品的电影化特征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苏]B·普多夫金.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M].何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2][美]乔治·布鲁斯东.从小说到电影[M].高骏千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3]侯维瑞.现代英国小说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4][英]E·M·福斯特.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M].林林,薛丽敏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

[5][英]E·M·福斯特.最漫长的旅程[M].苏福忠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6][英E·M·福斯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M].巫漪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

[7][英]E·M·福斯特.霍华德庄园[M].苏福忠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8][英]E·M·福斯特.莫瑞斯[M].文洁若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9][英]E·M·福斯特.印度之行[M].杨自俭,邵翠英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0.

[10]陈洁.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从文字到影像[J].电影评介,2006,12.

作者简介:赵静繁(1993-),女,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族:漢 学历:在读研究生。研究反向:英美文学。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猜你喜欢
福斯特改编小说
吉祥物
餐厅冒险记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倾斜(小说)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编策略
中韩两国对真实事件的电影改编理念
文学小说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不在小说中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