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西游

2017-09-30 12:30殷桂娴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7期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西游记

殷桂娴

摘要:《西游记》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峰,“西游”话题因其宏伟的结构、深刻的内涵及独特的东方神魔题材,一经传唱便激起无数回响,近些年来更是在音、影、游等领域掀起了一股“西游”IP改编狂潮。本文拟从文学经典的IP化、视听革命及网络、自媒体时代三个方面来阐释“西游”IP经久不衰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西游记》;IP;视听革命;自媒体时代

《西游记》是我国经典文学中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峰,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与青睐。近些年围绕《西游》主题的文学改编形成了一股热潮,席卷了音影游等多个领域。《西游》主题的再创作从文化精英扩散到每一个个体,从纯粹的纸媒到多元新媒体的传播,不断在解构与颠覆经典的过程中构建以后现代主义精神的全新文本,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曲高和众”的同人狂欢浪潮。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一直在背后推动着这股西游改编的热潮呢?

一、商业操作下的文学经典IP改编热

不知何时起,文学商业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显在趋势,文学对于社会大众而言不再是纯粹的精英文学,早已不复神圣在上、高不可攀的地位,反之,是文学一再“自贬身份”去不断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和商业化的趋势,故而当今再论文学,我们当重新审视其定位和发展走向。或許正如盛大文化有限公司现任CEO侯小强先生所说的那样,文学的商业化业已成为一种必然。[1]不只是当下盛行的网络文学对其亦趋亦步,就连中国几千年流传至今的经典文学也难逃被商业化运作重新解构的命运,尤其是近几年,中国掀起了一股火烧火燎的文学经典“IP”改编狂潮,各大名著经典都不复“安宁”,纷纷沦为笔者再解构,受众再消费的对象。自2013年IP概念初现于国内电影界,进入我们的视野当中,到2014年国内多部IP电影的集中式井喷,人们对IP产生了既“惊”又“喜”的聚焦与期待,再到如今各大超级IP群雄逐鹿,各大商家不断趋之若鹜,而广大观众早已见怪不怪,“IP”的概念可谓一步一步深入人心。

那么究竟何为IP呢?所谓IP,即Intellectual Property,原意指“知识产权”或“智力成果权”。但IP在不断延伸发展的过程中又衍生出了更为广阔的内涵,几乎囊括了一切具有可开发价值和强大的生命力的事物,包括文学作品,音影游作品,乃至一个概念,抑或一个网络热词等等,现如今的IP就一如多啦A梦的四次元口袋,当真是包罗万象,无所不装。而文学经典IP的改编就是目前发展势头正劲的一股新潮,其中西游记,尤其是孙悟空这个超级IP在商业化浪潮中不断为大众所消费,成为了诸多音影游作品尤为青睐的改编对象,并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周边产品,甚至在民间还一度流传出了“大圣很忙”的戏言。

《西游记》本身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浪漫主义神魔小说史上的一座永垂不朽的丰碑,一直具有着长盛不衰的IP魅力。《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中国有着根深蒂固的普及度,有着跨年龄、跨性别、跨职业乃至跨国别的超强魅力。正是这种全民皆知的普及度和非比寻常的亲民性才赋予了西游 IP得以在这片土地不断播种萌芽,遍地开花的广阔土壤。《西游记》叙事宏伟,想象奇幻,人物灵活,无论是故事情节方面还是角色设定方面本身就具有着强大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内蕴深厚的底层文本为后代的作者留下了充足的阐释和解读的空间,故而才打造出了“西游路不尽,真经取不完”,足以同漫威超人、指环王相媲美的超级IP。

如果要细论西游IP的发展历程,还当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先且不论《西游记》本身就是一部取材于历史与民间故事的世代累积型的小说创作,《西游记》的IP自古至今一直都有着强大的市场开拓,无论是戏曲传唱,还是说书讲演,亦或是小说续编,又或者影视改编,都是自《西游》一现世便从未停止的历史衍生与异质重现。除此之外,关于《西游》的周边开发也是层出不穷,屡见不鲜,从孩提时代人手一本的漫画小人书再到当下流行的各种手办、海报及相关商品等等,《西游》的IP改编可谓经久不衰,乃至不断翻新出奇,愈演愈热。

其中,当下《西游记》IP改编辐射最大的还是音、影、游个领域。就音乐方面而言,时下中国风大热,关于西游的歌曲创作可谓适逢其会,也是不断推陈出新,“一路高歌”。如最为经典的86版《西游记》电视剧中的插曲《女儿情》,以其绵密、真挚的情感牵动着几代人的心灵。再如2015年在《中国好歌曲》中一炮而红的《悟空》以及现在以中国原创音乐基地5sing为首的大量古风歌曲创作等等,西游IP在音乐创作中不断焕发新机。就影视领域而言,西游简直可谓是国人钟爱的头号IP,几十年来关于《西游》的影视作品就多达50多部。论及《西游》,可能人们关于这部名著本身的了解程度还远不如其衍生的影视作品:86版央视经典的《西游记》电视剧至今仍霸屏各大电视台;1994年周星驰拍摄演绎的《大话西游》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大话时代”;2015年动画电影《大圣归来》致敬童年,打动千万大圣迷的心灵……《西游》系列的影视创作简直不胜枚举,此等空前繁荣的改编盛况可能也是五百年前原作者在提笔时也未曾预料的。

当然西游IP开发中也存在一些其他值得我们挖掘的宝藏,如以六小龄童及其世家为代表的,将毕生心血与精力都投注于对《西游》经典的演绎和致敬的猴戏传承者,这些都是在《西游》IP发展过程中所诞生的瑰宝,在《西游》IP改编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具有特殊韵味的时代注脚,也理当纳入《西游》IP改编研究的关注对象,不断丰富《西游》的研究成果。

二、媒介革命引领下的全新视听风尚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花落鲍勃迪伦——一位“民谣诗人”,这一新闻甫一发布便在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由此,我们可以隐隐窥见一种信号——传统文学将“死”,视听文学将兴。其实,传统文学日渐没落,纸媒沦为“困兽”,这一场景是我们早就预料到的结果。我们现处的是一个狂飙突进的大媒体时代,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文学的传播媒介不断在更迭,我们终于抵达了现在,图像的时代,视听的时代。endprint

传播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命题——“媒介即信息”,它的提出者麦克卢汉早就声明过:“一切传播媒介都在彻底地改造我们,它们对私人生活、政治、经济、美学、心理、道德、伦理和社会各方面影响是如此普遍深入,以至我们的一切都与之接触,受其影响,为其改变。”[2]我们正处于他所提出的媒介发展的第三阶段——电子媒介时代。20世纪以后,我们进入了科学技术狂飙突进的新纪元,因为电的出现催发了许多新媒体的诞生,例如广播电台、电影和电视,此类新兴媒体因其形象多维、传效迅敏的特长对传统纸媒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电子媒介时代以视听感觉综合与延伸为特点,人们对文学的接受已由视听消遣方式代替了文本的阅读”。[3]

由此,便衍生出了前文所说的新时代特有的文学影视化的新倾向,与传统文字符号能指与所指的分离相比,生动具体的声画语言以最直观形象的方式营造出了极强的现场感,给人们带来了空前的感知革命。科技的不断革新也不断刺激着西游文学敏感纤弱的神经,故而西游之所以能一跃而起、登上荧屏也是时势造就。随着影视符号的大行其道,奇幻诡谲的视觉特效和恰到好处的声效配合联手击败了冰冷的铅字,文学的影视化改编由稚嫩渐入成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舍弃了书本而转向了影视的怀抱,至此,传统文学不得不將阵地拱手让与视听文学,《西游》也从纸媒的时代一脚迈入了电媒的时代。

全新的媒介引领了全新的风尚。就图像而言,人们当今也已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就文学而言,图像的力量日渐高过于文字,这就为文学的影视化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西游》登上了影视荧屏,使得想象中的文学变成了具体可视的文学,增强了人们的视觉冲击,也完善了人们对于小说中虚拟空间及虚拟人物的构建。比如当现在提及《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形象时,86版央视电视剧《西游记》中六小龄童生动活泼的影像就会从脑海中一闪而过。但只要细读《西游》的文本,我们就可以发现在文学影视化的过程中,人物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早就已经发生扭曲,一定程度上被人化和美化了,从一个名唤孙悟空的猴子成了一个真正的“美猴王”。这就是图像对于文学的冲击之一。

就声音而言,媒介的更新也改变了人们对于声音的审美需求。长期以来,较之于盛行于世的图像文学而言,听觉文化似乎稍占下风。毋庸置疑,这是一个视觉狂欢的时代。现代文化产业日益演化为一种视觉独大的产业,“景观社会”“拟像”“读图时代”热度不减,而听觉以及其他感觉处于被漠视和压抑的状态。[4]

因此,我们当下的传播陷入了“集体失聪”、认知失衡的困境。但是我们必须厘清一点,人类对于图像和声音的需求是同等旺盛的,当今视听文学发展失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于媒介,而以荔枝为代表的全新的网络轻电台的出现则意味着声音媒体或许将迎来再一次的崛起。如果说图像感知是以一种视觉冲击的方式刺激着我们迅速且疯狂地去捕捉信息,“因其提供的信息最多、最有效而赢得了理性的加冕”的话,那么声音则丰富了视觉的维度,声音的质感可以适度地增强人们对于情感的把握,从而达到理性认知与情感体验的融合。新媒体的出现重新刺激了人们对于听觉的欲望,满足了“声控”对于声音的渴求,从而推动了声音文学的发展,较为有力的例证就是当下广播剧和CV(声优)的大热。当然,歌曲创作一直以来也是听觉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能割舍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至此,《西游》元素在广播剧创作和歌曲创作中终于又寻找到了新的创作方向和传播土壤。

媒介的革命带来了全新的视听风尚,使得《西游》的创作形式不断得以更新,声画语言取代文字语言给文本带来了更形象且具体,也更具感染力的展现,这也是现代《西游》创作的魅力所在之一。

三、网络和自媒体时代的同人狂欢

媒介的革命发展到了今天,我们终于步入了全新的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出现也进一步“打破了传统的大众传媒神话,彻底摧毁了话语霸权一统天下的地位”[5],让每个普通人都拥有自己解构文学的话语权,使得文学终于从高不可攀的神台上被一把扯下,成为了真正的人民的文学。而文学创作借助网络和自媒体的力量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全民写作的同人狂欢。

现代《西游》创作首先迎来的是一批网络作家的解构与祛魅,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当属“内地网络文学第一人”今何在的成名作《悟空传》。[6]《悟空传》是站在了《西游记》和《大话西游》的肩膀上所达到的新的突破,今何在用后现代主义的解构与戏仿来阐释了一个全新的悟空的故事,通过悟空的“失忆”与“挣扎”折射出了现代人现实生活的精神困境,更是对传统文学潜意识中自带的传统价值体认的全面颠覆和质疑,如果说文学改编可以大体分为尊重原著和颠覆再解构两种方向的话,那么今何在的《悟空传》毋庸置疑秉承了星爷后现代主义基础上的“大话”精神,以戏仿、颠覆和搞怪的方式为《西游》注入了全新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完成了对于经典的一种祛魅。当然,人们对于这种大胆的文学改编的方式自是褒贬不一,文中各种无厘头的对话和混乱的碎片化的文本剪贴营造了一种“削平模式”,使得文本的深度和意义“消失”了,人们不用被动去接受某种宗教信仰和政治主张的宣扬,只余颠覆经典、解构一切的狂欢。

随着网络发展进一步成熟,各类自媒体平台的不断推出,如博客,百度贴吧和微博等等,《西游》的创作主体终于从文学精英和商业写手转变为人们自己,挥舞笔墨的权利终于回归到了人民的手中。因为自媒体平台提供了“说话”的权利,而《西游》的跨文本创作又提供了“说话”的素材,人们终于迎来了“曲高和众”,自己解构文学的同人狂欢时代。互联网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由点到点的传播平台,具有超高的交互性,每个人都是兼具了读写者的双重身份,既可以阅读品评他人的创作,又可以从中获取灵感形成自己的创作。同时,根据巴赫金复调理论的阐述,任何一个话语文本中已经蕴含了多个先设文本,文本中的每一种表达混杂了作者的声音、主人公的声音以及其他人物的声音。不论在场或不在场,他们的声音相互交叉、相互对抗,冲突中又互相蕴含,造成了众声喧哗的场景。[7]endprint

而网络时代超文本多链接的互文性将各类《西游》相关的文本创作构成了一个“云”,任何人都可以对“云”文本进行剪接拼贴再创作,来实现张扬自我,追求个体价值的目的。这种同人的狂欢可以是多种形式的,他们立足于《西游》经典的“云”文本,以各大自媒体平台和写作平台为传播平台来进行属于自己对《西游》的再创作,包括文学评论,微文学写作,尤其是段子创作,同人漫画和表情包制作等等。

因为就目前来看,这种同人狂欢的创作主体以青年人居多,故许多学者将其定位青春期和后青春期的情感诉求的一种体现,但这种解读过于浅显,仅流于表面。我们需厘清一点,现代的同人狂欢是名著经典IP大热和媒介革命引发的审美嬗变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它意味着传统文学在步入全新的网络媒介时代必然要进行改革,用全新的媒介和时代精神来诠释经典。因为不论我们如何反驳,纸媒的时代确实业已一去不返,网络成为了主导文学的真正媒体,如何引导网络文学对经典文学“破”而后“立”,打造出真正属于网络时代的文学经典才是当下文学亟需努力的方向。

四、结语

名著改编是当下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西游记》作为一个超级热门的IP不断被人们重新解构,以各种全新的面貌进入人们的视野。在这一股《西游》热的狂潮,首先,我们应当保持一种冷思考的态度,重新审视《西游》热的缘由,并以此为突破反思文学经典在改编过程中如何做到回归文本与多元解读的有机统一,既秉承传统文学的原有的精神内核,又借助全新的媒介和媒体平台从多角度、多维度进行解构与颠覆,注入现代人对于西游精神的时代解读和个体解读,赋予经典文学一种全新的生机和活力,让西游IP可以长葆青春与生命力。其次,通过对《西游》改编热的研究,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网络文学时代和同人时代的降临,我们如何取精去糟,让《西游》同人超越浅显的模仿与狎戏之作,做到“破而后立”,在网络超媒体的平台下形成一股“交响乐”似的话语狂欢,带动一股真正的文学创作和思考的热潮。最后,名著改编的同人狂欢过程中,我们要尤为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断完善保护原创、严惩抄袭的法律体系,以严谨的制度去深情礼赞原创同人的成果。

综上所述,以《西游》为例反思现代名著经典改编的狂潮,这期间难免会陷入低谷,但是我们要以昂扬的姿态和饱满的激情大胆地张扬自我,不懈坚持个体价值的诉求,使得《西游》热成为一股不会退去的高烧,真正做到一直西游下去。

参考文献:

[1]文波.文坛近况[J].南方文坛,2008(6):116.

[2]李彬.传播学引论[M].新华出版社,1993:161-162.

[3]赵小东.传播媒介发展与文学演变的互动与双赢[J].当代文坛,2007(2):152.

[4]杨震.当代听觉文化的现狀与问题[J].学术论坛,2011(11):166.

[5]金丹元.论全球性后语境影像的一种发展态势[J].社会科学,2003(1):122.

[6]龚芳敏.《悟空传》:在戏仿中解构神圣[J].凯里学院学报,2010(4):68.

[7]陈莲洁."曲高和众":自媒体时代的同人文学狂欢[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63.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媒体时代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浅议自媒体时代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策略
自媒体时代的公安微博和公安微信发展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广播的发展现状
西游记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