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沛霖
摘要:鲁迅作为我国著名的作家、文学家,其作品蕴含着鲜明的时代内涵,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鲁迅的作品,刚健、强烈、有力、简洁,整体呈现出一股浓郁的黑白木刻的感觉。这与鲁迅的生活环境、思想认识,以及创造目的具有极大的关系。文章主要研究鲁迅小说中的木刻元素。
关键词:鲁迅小说;木刻元素;艺术风格
鲁迅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可以说是举世瞩目,其文学作品在世界各国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人们在研读鲁迅的作品时,经常会发现一些黑白的木刻画,这些木刻画结合文章的内容,更能体现出文章的深刻韵味。这绝不是偶然,这就是鲁迅小说中木刻元素的最直观体现,其中寄托了鲁迅最鲜明的实际精神内核。
一、鲁迅的“木刻式”审美
从鲁迅一直以来的艺术表现形式,不难看出其对木刻艺术的情有独钟,以及其独特的“木刻式”审美。鲁迅被人们所熟知的最直接审美观念,就是“艺术有用”。从文学内容上来看,他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其创作的目的就是改良中国的社会。鲁迅从童年时代就对木刻有着特殊的热爱,总结其文化心理,贯穿鲁迅一生的,是木刻与小说两条并行的线条。鲁迅的小说创作,蕴含着丰厚的木刻艺术的美感,也可以说是他潜意识里的木刻心理影响了文学创作的美学特点。
纵观我国的文学历史,没有谁能够在文学创作中明显的表达出这种黑白分明、内蕴强烈、简洁明快的审美意识。而且,不仅仅是在作品的主体、内涵、思想方面存在木刻的元素,其对人物描绘的粗线条勾勒方式也具有着明显的木刻特质。例如:《祝福》之中的祥林嫂,失去了灵魂,只剩下躯壳的形象。鲁迅用最简洁的语言,将人物的灵魂刻画了出来,带有着纯粹、鲜明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鲁迅小说中的木刻元素
(一)木刻式的笔刀
木刻艺术的最突出特点就是以刀代笔,通过强健的力道,刻画鲜明的形象。其艺术之美,就来自于刻刀刻画的线条。鲁迅一直以来都非常崇尚木刻艺术的“力”之美,这与其刚健、自信、雄伟的审美性格是相符合的。鲁迅小说中的“力”之美,就表现在其凝练的语言形式与深厚的力道。一般的小说创作,都极尽文字的修饰之能,用复杂的语言和修饰手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而鲁迅则不然,他的文章就像木刻中短促的刀刻线条一般,简洁凝练、短峤瘦劲,其中往往蕴含着一种深厚的、震撼人心的独特美感,整体呈现出一种有力的审美意蕴。正如郑振铎先生评价《呐喊》,几诮而沉挚,似乎每一个字都是用刀一刀一刀刻在木头上的。
(二)木刻式的构图
鲁迅之所以钟情于木刻艺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能夠通过展现冰山的一角,来客观的反应社会的全貌。木刻艺术在构图上讲究的就是以小见大,高度概括所表达的内容[1]。《阿Q正传》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品,其以简短的篇幅,至今还在被人们不断的诠释。在如此短的篇幅之中,取得这样的艺术成就,除了鲁迅语言的精炼之外,与其巧妙的结构设计也是分不开的。在阅读鲁迅的作品时,时常会在脑海在浮现出一幅幅画面,这就是其构图巧妙的体现了。情节,是推动小说进展,表达小说意蕴的重要途径。但是,鲁迅的小说却不同,他不依靠时间的发展推动,而是通过一幅幅画面来组接形成,这也是木刻元素在他作品中的体现。
(三)木刻式的线条
鲁迅认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木刻艺术的灵魂,木刻在表现人物、刻画景物时,都是通过粗线条来展现,所以木刻往往能够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征,使人一目了然的理解所刻画的事物。小说同样是一门注重人物塑造的艺术,对人物的刻画,直接影响着小说内容的表达。鲁迅描写过许多的人物,例如:祥林嫂、阿长、孔乙己、华老栓等等,在我国的文学史上留下了一系列不朽的艺术形象。通过研究鲁迅对人物的刻画方式,不难发现,其刻画语言非常简练,犹如刀刻一般,寥寥几笔就将人物最突出的形象展现了出来。这不是因为它不善于用精细的手法进行刻画,而是一种来源于木刻的独特艺术思维,其往往能够捕捉到人物个性的精髓,起到鲜明的艺术效果。
(四)木刻式的手法
鲁迅的每一部小说都是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其小说主体鲜明、题材集中、表达有力,与木刻的表现手法不谋而合。木刻作为一种绘画艺术,没有鲜明艳丽的颜色,只是通过黑白色的视觉效果来震撼人们的心灵。鲁迅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内心背负着深厚的社会责任,其创作的内容也多是通过展现社会的现状,激起人们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愤怒,唤醒人们麻醉的心灵。在《药》中,鲁迅描写了一个封建的、腐败的、麻木的社会形态,其描绘手法并没有通过多角度的烘托,以及色彩的渲染,而是用一种黑白式的直观展示,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鲁迅在我国的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一笔,他的文学创作充满了木刻的艺术元素,通过凝练的笔法、巧妙的构图、有力的线条、鲜明的表现手法,传达出了深刻的时代以及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高华.论鲁迅小说中的木刻元素[D].浙江师范大学,2016,39:153-154.endprint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