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视角下的深邃情思

2017-09-30 17:44唐梦菁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7期
关键词:文学性错位余光中

唐梦菁

余光中先生是台湾乡愁文学的代表人物,《乡愁》作为其代表作具有典型意义。《乡愁》全诗四个小节以“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和“现在”的时间顺序展开,分别将乡愁凝聚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具体可感的物象上,借此表达了对亲人、故土的思念与深情。重读《乡愁》,笔者试以“错位理论”作为切入点,探析《乡愁》在错位视角下的深邃情思。

一、将“错位理论”引入《乡愁》的文本解读

“错位理论”是孙绍振文本解读理论体系的核心,他的“错位理论”从小说人物对话的心口错位、小说人物情感的多元错位到文学性作品真善美三种价值的错位,再拓展至幽默中的逻辑错位。所谓错位,也就是事物按照常理本该如何或者人们在情感上期望如何,但文学作品里却偏偏反其道而行,由此形成了一定的误差。这错位的所在,也就是文学性作品的文学性所在。尽管,孙绍振的“错位理论”更多的是指向小说文本的解读,但却对笔者解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在“错位理论”的关照下,笔者以错位视角重读《乡愁》,发现在看似波澜不惊的诗句下却隐藏着诗人热烈的情感。

二、心理距离与实际距离的错位

在诗的前三节,诗中人物间心理距离与实际距离呈现出了一种错位的关系。心理距离是人物感情层次之间的差距,也就是说诗中人物情感的層次并不是现实中人际关系的实际距离。母亲与诗人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妻子与诗人是坚贞不渝的爱情,一个是至亲一个是挚爱,但偏偏就是这样两个与诗人心理距离相当亲密的人,他们之间的实际距离却被拉远得很远,乡愁便应运而生。诗人儿时对母亲的深深依恋与相隔两地的现实距离形成了错位,“邮票”成为他们母子情感沟通的纽带,这枚小小的邮票因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切便视若珍宝,母子之情因实际距离的拉远反而更加珍贵。成年后的诗人要前往美国进修,轮船是诗人漂洋过海赶赴美国的交通工具,但妻子并不能和他一同前往,这一张窄窄的船票是诗人和妻子实际距离相隔万里的见证,更承载的是诗人对妻子相隔万里也无法阻隔的深深牵挂。而到了诗的第三节,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成家立业,母亲日渐衰老,他们的距离由儿时尚可跨越的实际距离变成了生与死的相隔。表面上,母亲与诗人仅仅隔着一方矮矮的坟墓,但就是这近在咫尺的实际距离,却是人类终究无法跨越的生死距离,而诗人却用“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这样波澜不惊的语句来描写这切肤之痛,不着一字却尽显哀愁。

三、情感与理性的错位

与前三节心理距离和实际距离的错位形成对称,诗歌的第四节映射了大陆和台湾的血肉关系被一湾海峡隔离开来。这一湾海峡象征着什么,是政治的矛盾,是海峡两岸同胞间的误解,还是地理上的距离,亦或是皆有,但确如诗人所言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是“浅浅的”吗?

事实上,我国大陆与台湾省之间的台湾海峡,是我国最大的海峡,南北长约333千米,东西平均宽230千米。哪怕是台湾海峡最窄的地方,从福建平谭岛到台湾新竹市之间也相隔130公里,从理性角度考虑台湾海峡绝不是如《乡愁》所言的“一湾浅浅的海峡”,这是犯了地理的常识性错误。但诗中“浅浅的海峡”却是从余光中先生情感上而言的,他笃信大陆与台湾之间是一脉相承的血肉关系,因而阻隔两岸的更多是人为的“距离”,所以事在人为,它并不深,它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孙绍振认为,艺术的感染力来源于审美价值与科学的认识、实用价值之间拉开了距离,三者之间产生了“错位”,才有审美情感的自由可言。①换言之,文学性的语言常常处于情感和理性错位的一种状态。所以,《乡愁》的第四节是诗人情感的升华处,也是全诗文学性最强的地方。诗中第一二小节,小时候诗人与母亲两地分离,长大后诗人与新娘相隔半个地球,这些地理上的距离都是可以跨越的。到了诗歌的第三小节,后来诗人与母亲生死相隔已经超越了人类科学已知的范畴,无法跨越生死距离,这已经够令人悲痛的了。延续到诗歌的第四节,余光中先生用“一湾浅浅的海峡”表达了对祖国和故土的深情,然而下一句却笔锋一转回归到理性角度——“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就这样不痛不痒的九个字,隐藏的是台湾与大陆因历史和政治的原因相分离,这令诗人比与至亲生死相隔更悲怆。那“一湾浅浅的海峡”既是羁绊也是阻隔,是诗人的哀伤,在这理性和情感的错位的深处是对两岸不能统一的悲剧的沉思。余光中先生每每想到归乡,就先想到这湾海峡,海峡已经成为了诗人与故乡的心理障碍。

错位视角下的《乡愁》浸润着余光中先生独特的生命体验,诗人突破了小我的悲欢离合,为整个客居台湾人的群体发声,给所有离乡之人以精神慰藉,成为游子的挽歌。

注释:

①孙绍振.美的结构[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49.

参考文献:

[1]孙绍振.美的结构[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2]孙绍振.文学性讲演录[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刘正伟.论余光中诗中的乡愁及其解构[M].武陵学刊,2012(6).

[4]孙佃鑫.余光中:北回归线上的乡愁[J].枣庄学院报,2013(6).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学性错位余光中
论《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词的吸收
不怕找茬
后现代中国电影娱乐性对文学性的裹胁
《刘三姐》等经典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学性
虚拟的自由:创新与消解
群策“错位相减法”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错位相减法”那些事儿
角色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