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晴
摘要:一篇散文的阅读价值,除在其内容的丰富性与情感的真挚性上有所体现,对语言的运用程度也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就林清玄散文的语言风格进行简要探究,主要对其散文的平实朴素、自然真挚、幽默风趣等语言风格进行了举例介绍与分析,探究中国式的浅吟低唱。
关键词:林清玄散文;语言风格;平民式口语
林清玄的散文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佛学进行了有机结合,读者能从中读到佛思禅理与哲学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佛学对林清玄的散文创作有很大的影响,在他的散文当中,不会刻意运用华丽的修辞,而是更多的运用平民式的口语来展现文章的内容与内涵,最终形成独特的美学风格,进而不断进行具有林清玄特色的中国式浅吟低唱。
一、平实朴素的语言风格
林清玄散文的语言风格,可直接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准确概括,这种语言风格,使他的文章读起来有亲切感。有时候,他在散文中还会直接运用方言来提升语言的韵味。《有生命力的所在》的开篇,就直接采用了平民式的口语:“……我带朋友到忠孝东路去逛地摊。……从延吉街开始一直排到复兴南路,全部都是铺在地上的地摊。”这种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使散文的主体更加直接的展现在读者眼前,增加了文章的生活气息与真实性,这是由林清玄自身纯朴的人性观决定的,他让艺术境界与人生境界在他的散文中返璞归真。
在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散文的发展历程中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是巴金《随想录》的出版,其二是内地对杨朔散文进行了重新评价,这两件事促使散文家的创作心灵向更自由的方向成长,也为个人话语权提供有力保障。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散文成为了知识分子心灵最为朴素与自由的表达方式。林清玄散文的语言,多采用自由的叙述,如对话、描写、阐释;创作中既能够引经据典,也可逻辑推理,多种语言风格自由的融为一体。他的散文中,读者还常常能够发现其自身的幽默、亲切、机智、柔情以及真诚等性格特点,读林清玄的散文不仅是在审美,更是在审智;读他的散文更是一种享受[1]。
在林清玄看来,散文既能够像长江黄河一般激烈壮阔,也可像山涧溪流一般柔顺清冽;既可率性奔放,也能随物赋形。林清玄的思想与多数散文作家相比更加自由,这使他散文的语言风格更加自然,也将他推上了散文创作的更高境界。
二、自然真挚的语言风格
在现代生活中,日常言语或表达时,人们习惯于将自己置身在夸大的虚幻与刻板当中,缺乏可体验的审美特点,这使真正的可审美特点逐渐成为一种小众的存在。林清玄在散文创作过程中,习惯于发现并了解凡人与小事,所以他的文章极富人情味。例如,《箩筐》一文中他写到:“如果说大地是一张摊开的稿纸,农民正是蘸着血泪在上面写着伟大的诗篇;播种的时候是逗点,耕耘的时候是顿号,收成的箩筐正像在诗篇的最后圈上一个饱满的句点。”读者在林清玄的散文中能夠体味到身边的美。他以凡人的眼光、凡人的角度去书写文章,佛教精神中普度众生与慈悲仁爱的关怀心理主导了他作为作家的价值核心,因此,林清玄的散文更具精神魅力与艺术神韵。
林清玄散文的语言风格十分的自然真挚,多采用平民式的口语,这主要是因为他以平民关怀作为写作应有的态度,以代入式的换位思考、平等地位思考的形式将自己与读者看成“同一种人”,将自己的真实的生命体验表现书写成文章,与读者共同畅谈人生,将读者的生命在不知不觉中点燃。这种真挚又怀抱柔情的态度,对读者来说更具“启迪式的东方韵味”,也更容易从他干净、温暖、流畅的语言中体味出真情。
林清玄将自己塑造成一个亲切的交谈者,而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文学作家,这样一来,他的散文在内容与形式上多了一种原汁原味的艺术本色——通过真境界来传递真情感,因此他的语言从不是金刚怒目式的谴责与批判,更多的是菩萨低眉式的引导与宽容。
三、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林清玄散文的语言中也多含幽默,在幽默中,禅的表达更加的活泼,也多了几分锐利。林清玄的散文中,能够描绘出一个温文尔雅又风趣幽默的人物形象,像莲花,在不知不觉中将禅语的淡雅清香诉诸读者,如《拈花菩提》当中:“最美的人和最美的花一样,很少有人能看见,欣赏。”同他的文章风格一样,对于婚姻,林清玄不会用绚烂的爱将其全部笼罩,更不会用幽怨的愁将其全部否定,他对婚姻的见解在他的散文中也有所体现,文章的内容与语言风格更容易给人带来启示。在《鸳鸯香炉》中,他觉得“鸳鸯”来比喻夫妻是最恰当的,说“鸳”字的上面是“怨”;“鸯”字的上面是“央”,就像是婚姻中,既有恨有叹,有许多抱怨与无可奈何;但更多的还是有求有报,相互需要、相互依赖。“夫妻的世界几乎没有无怨无尤的幸福无边的例子,因此,在‘怨与‘央间找到平衡,才能是永世不移的鸳鸯。”
又如在《煮雪》当中,林清玄写到“传说在北极的人因为天寒地冻,一开口说话就结成冰雪,对方听不见,只好回家慢慢地烤来听。”他的语言不仅幽默,还多了一些清新,像一阵风,有感性更有厚度,使他的整篇文章的语言更加的含蓄有力。一般来说,幽默的语言需要一种活泼的环境或情境才能衬托出它想要表达的特点,而在林清玄的笔下却不然,他在慢条斯理的叙述中也能尽显风雅。将去年的月光温到今年下酒,春天对着怒放的满园杜鹃饮五加皮;夏天救灾满树狂花下畅饮啤酒;秋天里,在夕阳映照之下用菊花与竹叶青共煮;冬季时就面对这篱笆间的各色花,温一壶大曲[2]。林清玄这个风趣又浪漫的人,总能让读者迷失在他的散文语言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清玄散文的语言风格极致的展现了中国式的浅吟低唱。通过相关分析,林清玄的语言风格使其散文同时具备了精神哲学与审美价值,他将生活中的美丑与善恶以凡人的视角延续在他的散文当中,既扩大了散文的文化意蕴,同时也将深刻的佛教文化良好的融合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最终形成具有林清玄特色的散文风格。因此,要不断深入对林清玄语言风格的理解与探究,从而更好的推进我国散文文学的正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婧.禅宗思想对林清玄散文创作的影响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2]宋以芳.林清玄散文特色浅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11):38-39.endprint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