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平
【摘 要】网络语言低俗化现象日益突出。过度使用低俗的网络语言会破坏互联网传播秩序,污染网络空间,破坏互联网传播秩序;同时也会助长现实社会中的低俗之风,对社会整体的情绪和价值导向产生负面效应,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我们应规范低俗网络语言和净化网络语言环境。
【关键词】网络语言;低俗化;规范
网络语言是指流通在网民中间、在上网聊天过程中创造和使用的一些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或信息符号形式。[1]网络语言已经不仅流行于网络世界,对现实生活的交流也有巨大的影响。网络低俗语言的频繁出现,则会污染健康的文化生态环境。《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2]指出网络语言低俗化现象日益突出:其中网络低俗词语使用最多的依次为“尼玛”、“屌丝”、“逗比”、“砖家/叫兽”,转发率均达到了亿次以上;经检索中文报刊媒体,发现媒体在标题中使用最多的3个低俗用词是“屌丝”、“逗比”和“叫兽”。
本文将分析低俗网络语言的成因和影响,并探讨相应的规范措施。
1 网络语言低俗化的成因
网络低俗语言的形成与传播,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1 低俗化网络语言的语言成因
第一,经由现实生活中的脏话、方言谐音或缩略而来,如:“滚粗(滚出)”,“淫家(人家)”等。第二,经由英语音译而来,如:逼格(bigger,源于苹果手机广告语bigger than bigger,现被用来指人装腔作势的程度)”。第三,经由网民创造用于嘲讽自己或他人的词语,如“屌丝(身份低微、生活平庸,不满无聊生活却又接受现状的人)”,“矮矬穷(又矮又穷又丑,与‘高富帅相对而言)”,“砖家/叫兽(丧失了公信力和权威性的‘专家/教授)”,等。第四,经由拟态而来,如“我凸(比中指)”。
1.2 低俗化网络语言的社会成因
首先,它是一些现实社会问题的反映。个人在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面前感到无力,因此需要通过一些途径进行宣泄。如“屌丝”、“矮矬穷”等,背后大都反映着贫富差距或婚恋等问题。
其次,它是网民社会心态及价值观念的体现。因为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影响,各种思想和多元文化交融交锋,社会心态和价值观念也随之变化。如“逼格”就反映了英语词语的中国化;又如“砖家、叫兽”则体现了对某些专家和教授所作所为的不认同和嘲讽。
最后,它是网络虚拟性和匿名性的结果。在现实交际中,我们一般要遵循得体、礼貌、合作等原则。而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交際的语境是匿名性的,隐去了年龄、性别、职业、职务等身份标签,抛开了身份、地位、道德、社会关系等因素的影响,网络语言的使用者因此可以无所顾忌地发泄心中的不满和压抑而不用考虑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不少网民甚至把网络当成了法外之地,在互联网任意发泄、互相攻击,为网络低俗语言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2 网络语言低俗化的影响
由于互联网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这些网络低俗语言很容易造成广泛而迅速的影响,形成“多数人的语言暴力”,其社会危害不容小觑。更有甚者,低俗化网络语言已经有向部分传统纸质媒体转移的倾向。有些纸媒也像网络新媒体那样,将这类低俗词语用在文章标题以吸引读者,其中尤以娱乐新闻居多。无顾忌地使用网络低俗语言,反映了部分媒体从业者无视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问题。因为纸媒的受众不仅仅有网民,还涵盖全社会男女老幼、各界人士,因此社会负面影响更大。此外,根据网民检索情况分析,网络低俗词语间存在着较高的关联性。他们之间不仅有明显的搜索相关性,甚至有些还表现出对女性不自觉的歧视。
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放任不管,不仅会污染网络空间,破坏互联网传播秩序;同时也会助长现实社会中的低俗之风,对社会整体的情绪和价值导向产生负面效应,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3 低俗化网络语言的规范
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应规范网络低俗语言以净化网络语言环境。
第一,解决网络低俗语言反映的社会诉求。虚拟网络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和投射,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要分析网络低俗语言背后的社会诉求,“着力解决好广大网民最现实、最切身的民生问题。仓廪实而知礼节,唯有如此,才能根除网络低俗语言滋生的土壤,推动网络语言健康规范发展,让网络空间日渐干净起来。”[3]
第二,加强主流价值观念的宣传和影响。中国古代的汉语有雅俗之分,“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古人还把语言作为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网络语言低俗化的状况,相关教育部门需要在青少年群体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引导他们提高道德文化修养和明辨是非善恶。教育、语言工作者和媒体从业者要以身作则,并倡导青少年群体自觉使用规范用语和文明用语。
第三,强化网络空间的监督与管理。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延伸,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民也不是化外之民。要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网监部门做到依法管网,网民做到依法上网。
4 结语
网络语言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语言的发展,使语言变得有活力而不至于僵化。作为网络语言的使用者,我们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正如艾默生所说:“语言是一座城市,每人都可以为这座城市添砖加瓦,但这座城市的健康和有序,纯净和美好,更需要大家共同努力。”[4]净化网络语言环境,引导网络语言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需要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需要语言文字工作者的探索研究,更需要网民个人的慎独慎微。
【参考文献】
[1]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OL].http://yuqing.people.com.cn/n/2015/0602/c392404-27093108.html,2015.
[3]双爽.互联网时代的语言“狂欢”——“网络秽语”的实证调查分析[J].传媒观察,2015(03):36-38.
[4]陆俊.重建巴比塔:文化视野中的网络[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153.
[责任编辑:朱丽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