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与枯

2017-09-30 15:56
长城 2017年5期
关键词:围场山火塞罕坝

塞罕壩,是一片什么地方呢?

其实,大家都不陌生。它就是清朝康乾皇帝开辟的木兰围场的中心地带。

康乾时期,木兰围场共设七十二围,仅在现在塞罕坝林场范围内就设有十六围,其中一围名为“塞堪达巴汉包钦”,简称“塞罕”。

“塞罕”是蒙语,表示美丽;“坝”则是汉语了,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美丽的高岭”。

塞罕坝,是一个蒙汉合璧的名字!

1.芳香的记忆

这是一块极其特殊的高地!

东据沈阳、锦州,南依北京、天津,西邻张家口,北靠大漠。位于京津与东北地区的咽喉地,又是中原与内蒙古等少数民族的分界地。

历史上,塞罕坝及周围地区曾是森林茂密,禽兽繁集。辽、金时期“落叶松万株成林,望之如一线,游骑蚁行,寸人豆马,不足拟之”。

公元1681年,康熙皇帝亲临巡视,竟然流连忘返,“立马一望,千峰万峰俱在足下……翠黛参天为千松,枝横生如盘,一树十数层,近地一层最长,至巅最小,有如浮图”。遂决定在此建立一个封闭性的皇家猎苑——“木兰围场”。

“木兰”是满语直译音,意为“哨鹿”。木兰围场的汉译是“哨鹿设围狩猎之地”,即用哨音仿鹿鸣,以诱捕鹿群。

由于这里是内蒙古高原与兴安岭余脉的交汇处,兼有草原和森林两种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水草丰美。清代著名诗人赵翼写道:“木兰草最肥,饲马不用豆。”

木兰围场到底有多少围?

据和坤主编、乾隆钦定的《热河志》载:“分围场七十余所”,而书中《围场全图》却只是标明69个围址。而同为乾隆时期的《皇朝通志》则说“围场六十有七”。所以,“七十二围”只是后来通行的说法而已。

其实,康熙设置木兰围场的真正用意还在于炫耀武力、威镇漠北,阻止蒙古民族南侵。

正是在这里,他批准了著名的“尼布楚条约”。之后,又在此设立指挥所,打败了勾结俄国的准噶尔贵族头子噶尔丹,巩固了北部边疆。

这,就是闻名历史的乌兰布通战役。

从康熙、乾隆到嘉庆皇帝,清政府曾在此举行105次猎狩。

塞罕坝,大清帝国鼎盛时期的绿色长城!

2.人祸与山火

鸦片战争之后,国运式微,外债日剧。

同治元年,即公元1862年,热河都统瑞麟上奏“围场牲畜日少,秋狝礼废,请开围荒,以裕国库,以利民生”。清廷准予“宽留围座,开放边荒,招发垦焉”。

这是开围之始。

咸丰时期,开始大量采伐树木,招户垦荒。森林资源日渐退缩。

日伪时期,已是光山秃岭、水土流失,河床升高。

至建国前,木兰围场已经荡然无存!

从一片森林,到一片荒漠,竟然如此简单?

采访时,我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

但是,当我进一步了解时,才惊叹其真。

不要说人工砍伐,仅仅是一场山火,就可以把一切化为灰烬。而山火是家常便饭啊。且不说天火、战火和人为的纵火,仅匪火就难以控制。

从清末到建国,这里是土匪的老巢,窝藏着大大小小40多股。他们秋天下坝,抢足粮食、布匹和大烟,冬天就躲在牛皮帐篷里饮酒猫冬。据载,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中首席大土匪座山雕的原型就是从这里起家。土匪绑票后,就把人质押解上山,绑至树上,常常撕票。时间长了,树干上处处绑缚着白花花的骨头架子。由于土匪们吃住山上,随时烧火造饭,常常会引燃山火。

此外,还有饥寒的流民们造饭、取暖、抽烟。总之火源太多了,而每一把火,都可以把森林变成灰烬。

1945年,日本人撤退前,又放了一把大火。

满山焦土。

3.大风起兮沙飞扬

建国初期,塞罕坝一带已经彻底荒漠化。

漠北的狼烟没有燃起,沙尘却滚滚而来了。到处是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大风刮来,弥漫天日,馒头型的巨型沙丘来回游动,一年能游移几十米。

从地图上可以明显地看到,内蒙古高原大漠横亘、沙海相连。世界著名的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沙地,呈扇形包围在北京之北,构成三千多公里的风沙线。

而距离北京最近的威胁,就是东北方向的浑善达克沙地。两地相距200公里,海拔高下相差1350米!

专家断言,如果塞罕坝这道屏障被沙漠吞噬,强劲的东北风胁持着滚滚黄沙,将从这个巨大的风口居高临下,直扑京津,就像是从房顶向院内扬沙。沙尘暴,将成为北京人一年四季的家常便饭。

塞罕坝,这个距离北京最近的,也是最关键的一道风沙屏障。

必须扼住这个风口,无论多大代价!endprint

猜你喜欢
围场山火塞罕坝
大班绘本阅读活动:塞罕坝的树
围场县档案局方志办配合央视完成《中国影像方志·围场卷》拍摄工作
加州山火致25万人大逃亡
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
2017,谁的江湖
冀北围场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围场县坡改梯工程助推水利扶贫攻坚的经验与思考
山火难熄
加州山火凶猛难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