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帝内经》在我国在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元医学价值以及文学价值,是我国医学史上的瑰宝,因此《黄帝内经》也就成为了中医英译的重点和热点研究对象。而文本以《黄帝内经》的两个英译本比较为论述依托,其目的就在于改变现有的《黄帝内经》英译研究基本都是思辩性总结,利用语料库的方法作一些实证性研究,以弥补目前我国在《黄帝内经》》中医哲学术语英译研究领域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黄帝内经 中医 英译
引言
《黄帝内经》所讲授的内容也与西方医学有很大的区别,中医是一门基于整体观念并强调与自然相结合的学科,因此其在学术用语上与现代语言就有很大的区别,其中关于一些特殊性的术语往往在我国博大精深的汉子文化中同一个词所变现出来的意义都会不一样。
《黄帝内经》各种各样的完整的译本逐渐在世界各个国家的医学领域中流传,但是由于文化差异的因素,在关键性的具有哲学性的术语方面,往往展现出来的意思与实际意思有很大的差别,而这就极大的阻碍了《黄帝内经》的传播发展,同时这也是对世界医学领域的一种误导。因此,本文研究《黄帝内经》中医哲学术语英译具有重要意义。
一、《黄帝内经》英译价值及现状
中医的发展和研究对人类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下的人类医学发展上,占主流地位的西医对于中医的医学理念具有很大的误解,而中医也在不少的地方是被认为是伪科学。而在这种背景下,中医典籍的英译则是作为中西医学交流的桥梁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典医学中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是中国有记录以来关于治病救人最早的文献资料,是中医理论的开山之作,被中国人民视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瑰宝。但是由于中医和西医具有文化上的差异,各自的人文环境以及历史环境的不同,都导致了在医学理念、原则上有着根本的区别,而这也就导致了在治疗方法、药物使用以及对疾病认识方面存在不同的认知。而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西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占据着现代医学界的制高点,在医学界中具有重要的话语权,而西医一直对中医存在较大的误解,而这就导致了中医在世界舞台中一直被处于弱势群体,而导致这一情况的发生也与中医典藉不能有效的翻译出其真正的思想,而导致了被西医所误解,不被西医所认可。
《黄帝内经》中医学术语都与人体以及人对世界的身心体验有关,这与认知语言学所提倡的人与世界的“互动体验”有紧密的联系。这些医学术语经过不同译者的翻译体现出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这说明,尽管不同译者对世界的基本体验相同,但是在翻译语言的认知加工过程中存在差异。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识解方式的不同。在进行译文文本分析之前,笔者将对识解的理论范畴及其构成因素加以分析和描述。
众多版本的《黄帝内经》英译本中中医基本术语的翻译各有不同,而认知识学理论可以诠释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
二、《黄帝内经》语言特点及内容
做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中不仅涉及到了医学,而且包括了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等各个学科中比较专业性的术语,因此,在关于翻译《黄帝内经》的时候就必须对这些具有哲学性的术语具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真正的了解这个词在整个文章中國所表达的意思,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翻译出来。而翻译者的专业知识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在医学方面,必须具有较深的造诣,同时也必须兼具中西两方面的功底。而由于《黄帝内经》其在语言上绝大部分都是使用的古文,因此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国内的专业翻译人员即使是对医学方面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但是在古文的词义表达上仍然很难驾驭,在遇见关键性的术语的时候,很难正确的表达出其真正的意思。因此,在我国中医学术界上就中国古典医学典籍的翻译,根据中国文字的特性,采用字与字的翻译过程,结合中国在文字上的哲学性质,进行进一步的翻译。
三、结语
句法实际上是所有语言的深层结构,它是所有语言的共同特征,也是人类大脑中的特有的内在机制。句法使人类对翻译过来的语言有着很强的领悟力。中医不同于西医,两者之间虽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治病救人,但是其在手法以及理念上都具有很大的差异,再加上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就导致了中医在医学术语上与西医有很大的差别。而对《黄帝内经》中的哲学术语的翻译的研究也讲对中西医学的链接具有重要的意义,将中国文化推向全世界。
参考文献:
[1]陈宁,吴青,张晓枚,李晓莉.痹证重点术语英译的读者反应研究[J].现代妇女(下旬),2014,12:252-253.
[2]陈宁,张晓枚,陈锋,沈艺.中医“痹”字相关术语英译的实证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06:1938-1941.
作者简介:王琳琳(1984.11.30-),女,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河南中医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及翻译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