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活动对促进幼儿成长的作用及实施策略

2017-09-30 22:51李小雨
甘肃教育 2017年15期
关键词:美术活动健康作用

李小雨

【关键词】 美术活动;幼儿;健康;作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5—0084—01

美术活动能够满足幼儿的需要,在创作的过程中展现幼儿自身的情感,让幼儿追求真善美,能够帮助幼儿养成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行为习惯。本文简要探讨了美术活动对幼儿的作用以及对策。

一、美术活动对幼儿的作用

1.美术活动能够呵护童真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能够用自己稚嫩的手在五颜六色的画面中展现丰富多彩的世界,展现自己新奇的想象,这些都是幼儿童真的表现。因此,通过绘画活动能够有效呵护幼儿童真,让幼儿自由地表达真情实感。

2.美术活动是幼儿发挥想象力的舞台

幼儿的思维是感性的,是天马行空的,开展美术活动能够为幼儿提供发挥想象力的舞台。首先,美术活动能够诱发幼儿的想象力。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作品中的事物可能与生活中的原形有着较大的差别,但幼儿仍然乐此不疲地去表现他们脑海中的形象。其次,美术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幼儿生性好动,渴望动手尝试和实践,他们能够在美术制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思维,促进脑、眼、手的协调发展。

3.美术活动是幼儿心灵的窗口

幼儿的内心是十分敏感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美术活动相当于幼儿心灵的窗口,幼儿可以通过绘画来进行情感的表达和宣泄。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美术作品来了解幼儿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4.美术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树立自信

幼儿内心是敏感的,且许多幼儿比較内向,不善言辞,自信心不强。如果不加以引导和改善,将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美术活动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往往能够树立自信,而教师和其他小朋友的夸奖也有利于幼儿树立自信。

二、具体运用

1.营造安全温馨的环境

(1)创设宽松环境。幼儿往往通过自己的心灵去感知外界事物,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绪,在开展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创设宽松的环境,充分调动幼儿创作的积极性,保护幼儿的天性,让幼儿自由探索和创作。

(2)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应当与幼儿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放下思想包袱,自由地想象,快乐地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2.引导幼儿通过美术活动表达内心情绪

在开展绘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幼儿通过美术活动来表达内心情绪,或表达快乐,或宣泄不满,通过美术活动来与幼儿进行情感的沟通,从而培养幼儿健康的个性。

3.通过其他艺术形式引导幼儿美术创意

教师可以借助其他艺术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创意,例如文本阅读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往往会沉浸在童话故事中,从而打开内心世界的大门。

4.多欣赏、多鼓励

在进行绘画作品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多欣赏、多鼓励,帮助幼儿树立自信,鼓励幼儿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在幼儿作品完成之后,教师不应当用规范的标准来进行评价和指导,了解幼儿画的是什么,要充分理解每一个幼儿的绘画风格,因材施教,积极鼓励,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幼儿在创作的过程中更自由地进行表达。

5.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

第一,应当多角度、多元化地进行评价。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幼儿认知、语言、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美术活动的教育意义也在于此。因此,在评价的过程中应当保证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例如,在美术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在情感态度上也进行评价等。

第二,应当多层次进行评价。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美术活动中,用同一标准进行评价显然是不科学的,教师应当注重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多层次性。例如,对于一些内向、胆小的幼儿来说,教师应当多用语言激励的赞赏性评价;对于性格活泼、表现突出的幼儿来说,教师可以采用积极的语言评价。

第三,评价应当有激励性。每一个幼儿都希望教师能够夸奖自己,这有助于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因此,教师应当多激励幼儿,以欣赏和鼓励的眼光进行评价,张扬幼儿的个性,开发幼儿的潜能,让幼儿产生积极的情绪,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尝试,从而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第四,应当注重过程性评价,赞扬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克服困难、大胆表现的精神,对整个美术活动过程进行关注和评价,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美术活动健康作用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