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风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035-02
去年年底,在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与培训研究院王红院长组织下,广州市"百千万"教育工程首届"名校长"班的部分学员18人来到美国纳什维尔市格兰克里夫高中考察访问。
校长克林特威尔逊给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该校是一所生源复杂、文化多元、价值多样的综合型高中,学生来自49个国家,当地又有15种地方语言,对65%的学生来说,英语不是他们的母语,他们使用的语言主要是西班牙语,因为当地人很多都是西班牙殖民的后代。另外,有不少学生都能讲三种语言,即英语、西班牙语和他们本土的语言。前几年,学校在社会上的评价很差,政府曾经想进行管制或停办。克林特威尔逊接手这所学校之后,学校每年都有很大的改变,可谓一年一个台阶,从原来社会评价排名居于田纳西州的后5%变成了前5 %,但校长并不满足于此,认为今后还有很多的路要走。现在学校已经不是一所单纯的学校,它的某些功用显示它已经相当于一个社区。学校为社区的家长提供夜校学习,特别是英语学习,另外学校还开有诊所,拥有具有相当专业水准的医生和护士,诊所向社区开放,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该校被誉为全美最佳的社区学校,它既不同于我国的普通高中,也不类似于我国的职业高中。学校近几年彻底改变了原来较为单一的课程设置,现有课程注重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让学生尽可能地接触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努力创设在大自然中学习的环境,让学习成为一种可以看得见和摸得着的行动,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乔纳森·霍尔副校长接着介绍,到了高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学校会引导学生进行个人人生职业规划,每个学生对专业的确定都不是随意的,而是来源于纳什维尔市商业协会提供的参考数据,是根据现实社会中的职业人才需求比例而确定的。学校会请来商业界的老总、医院的院长或著名医生、餐馆的老板、城市规划设计建设领域的知名人士来校,同时还邀请学生家长,在一个非常成熟理性的背景下对学生未来的专业选择进行一个良好的协商,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专业。学校每年还要举行一场职业博览会,纳什维尔有375个企业和公司為学校义务提供模拟面试,让学生及早了解职业信息及自身的情况,为日后的就业作准备。
除了正副校长的介绍外,我们还从陪同参观的部门主任处了解到,学校将教育目标定位在四个方面:1.学术目标,2.职业目标,3.社会、公民和文化目标,4.个人目标。所以,学校除了开设一般高中具备的语言、数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必修与选修课程外,还设置了特色专业课程,共有3类,一是医学与健康,二是商业与经济,三是城市规划与设计。每一个大的专业课程又分支为很多具体的专业课程,专业课程的开设与大学课程紧密挂钩,与社会需求相互联系,给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感觉。
学校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了两个方面的服务。一是为上大学继续学习做准备,学生可一边修满高中的学分,一边学习学校为他们开设的标准化考试ACT辅导课和大学预科AP课程;二是为就业做准备,辅导学生通过国家认证的专业资格考试,学生可凭证随时就业。有一点需要说明,美国的高中学生毕业后即使参加工作,但也不会放弃继续学习,他们会一边工作一边攻读大学课程,他们参加工作的原因与我国大不一样,出发点或是成年自立的愿望驱动,或是家庭经济条件所限,或是自己热衷于紧密接触实践的专业学习。不管是升学还是就业,学校的教育目标首先都是定位在"做合格的公民"之上。
接着,四位"学生大使"带领我们参观校园。他们举止大方自然,完全没有怯场紧张的感觉,口头表达流畅得体,随同我们而来的皮博迪教育学院的翻译研究生也对他们的工作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大使"们给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多元文化与包容性特色,以及他们自己对学校的归属感,我们跟着他们仔细参观了学校专业课程的场地与课室。
走进各个专业课室,感觉它们千差万别,各有特色。课室空间很大,但用于教师上课的地方却比较小,更多的空间用来安放实验桌、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
商业班开有商店,出售由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设计制作的服装,商店旁边就是教师餐厅,餐厅里的一侧也给设计专业的学生利用起来了,挂着展示的服装样品。教师餐厅是建筑设计专业学生设计的,包括地板和墙面、餐桌与椅子、墙面的图案装饰等。教师每周还要吃一次厨艺专业学生动手制作的午餐。
医护专业的课室墙上挂满了人体解剖图、神经系统分布图、知识框架图,柜子上摆放着人体的内脏器官模型,还有血压诊断器、输氧气瓶等诊疗工具,还有模拟病床和模拟病人。这些设备设施加上白色基调,分明给了我们一种医院的感觉。
环保生物专业课室摆满了真实的农作物、泥土,养在笼子里的小鸟、老鼠,养在玻璃水缸中的小鱼,等等。"大使"告诉我们,负责这个专业的副校长十分注重材料的利用和回收,常与生物教师一起,引导学生在生物园地种植各种植物,包括蔬菜,学校的午餐蔬菜很多都是师生一块种植的。到了冬天,他们就会买进一批小山羊喂养,这样既可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成长,又可提供午餐的肉食品。
工程制造专业课室就像一个小工厂,里面放满各式各样的制作工具与土木工程材料,我们还见到学生制作出来交由社区启用的无人值班图书柜,以及部分半成品。
中午,我们在教师用餐室品尝了厨艺专业学生为教师准备的午餐。几位穿着白色工作服的学生为我们端上来他们亲手制作的三明治。接过这份午餐,大家都没有急着品尝,因为这是厨艺专业学生的成果展示,所以先将学生的作品拍个照,留作纪念。如果说这些可爱的学生为我们准备的早餐不好吃,那只有一个解释,就是我们实在不习惯吃西餐。
通过实地观察和访问,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了格兰克里夫高中学生的学习状况,他们的学习紧密联系着社会、生产与生活实际,学习的内容是学生能够感知到的东西,是社会所需要的东西,又是能到大学深造时与之相衔接的东西,还能为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两相比较,我国中小学的科技制作室也配备了一定的器材,但大都是一些简单的制作与维修工具,并未配备多少用来制作的材料;或是存放着一些少量的学生制作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说,这个专用室只是用来应付检查作摆设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这个方面用不着考试!
我们也观察到,校长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很高,他们披星戴月地工作着,也快乐着:教师早晨7点钟要赶到学校,大多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然后就开始一天的工作了。对于学困生,学校和家长会商定,下午放学后把他们留下来,由教师对他们进行义务辅导,想办法让他们学习进步。另有一些学生,自己或家长向学校申请进行特长培养,如音乐、美术、体育类,教师也很乐意地留下来帮助他们。我们深深感受到,这里的教师们奉献精神较强,他们认为学校就是自己的大家庭,他们热爱学校,热爱学生,他们愿意为之忙到天黑才回家,学校没有发放放学后的辅导补助等费用,但这一项工作会记入教师的工作档案,对教师考核和成长有宜。教师虽然一天忙到晚,但老师们都有很强的归属感,认为自己很幸福也很快乐。
我国中学教师一般一天上两节课,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师的大办公室度过,有备不完的课和改不完的作业或试卷。教师上课多以书本知识为主,达到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目的,强调记忆和训练,以求考试获得好的成绩。但在格兰克里夫高中,我们一直没有发现专门的教师办公室,教师的办公室就是课室,课室里不是摆放得整整齐齐的讲台和课桌,而所有陈设多为学生动手操作的平台、工具和材料,以及一些作品的展示。教师也很少批改作业和试卷,因为他们很少布置书面的作业和书面的考试,他们也根本没有时间去批改纸质的作业和试卷。美国学校在意学生的差异性发展,进行分层施教,作业和测试就在课堂上完成,并且很多的课都是动手的制作,或是合作探究,然后成果展示评价。美国中学教师一天上多少节课呢?由于美国一节课的时间比我国要长,如果折算的话,大概有4-6节,并且除开下午放学之后的辅导的课节数。因为教师的办公室就是课室,课室里的學生基本上就不会中断,所以教师在放学之前基本上都是在上课。
学生在学校里获取知识是肯定的,在中国是这样,在美国也是这样。不同的是,中国的学校教育往往是在脱离大自然、脱离现实社会和生活实际的单纯的知识的教育,而我们看到的美国学校教育则是与现实社会与人生充满生机活力的紧密联系。我们的考试都是纸笔考试,并且以得分高低论成败,不需要认识社会,不需要融入现实生活,不需要与人沟通交流,外面的世界怎么样与我们的学习似乎没有什么关系。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又说"社会即学校"。实践活动不仅要在校园里长期进行,更要到大自然、到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去进行,社会生活才是鲜活的课堂和广阔的实验室。社会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如果只囿学生的视野于校园,那么单纯的学科知识将变成脱离实际的理论或教条,不仅激不起青少年的兴趣,更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以开放的态度和尽自己的能力,并按自己的方式融入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如参加志愿者活动,关注弱势群体,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他们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从他人的肯定和赞扬中得到认同,增强自信心,并进而认识自己生活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激励自己在已有进步的基础上作出更大的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他人。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在助人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奉献和服务带来的愉悦情感体验,从而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感受到了社会和人生的美好,从此把学科学习和道德修养当成乐事,把培养学习能力和道德能力视为人生的使命。
网上曾流传的双料博士后"小兰"被美国身材高大的双警押解遣返回国,被遣返是因为"我没钱也没地方住就被警察遣返回来了",因为"除了学习,我什么都不会"。这又是一个"高分低能"的典型例子。"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大数据时代需要的是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表现。
孩子的求知欲望是天生的,我们根本不需要去给他们灌输任何的知识,特别是他不想接纳的知识,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帮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获取他们自己想要的知识,这就是智慧。既然学习是为了更美好地生活,那为什么我们要去做那种脱离生活、远离快乐的学习?既然学习是为了了解大自然、适应大自然和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那我们为什么要脱离大自然去一味读死书呢?既然学习是为了能在社会立足,为社会服务,那为什么学校要用高大的围墙将学校隔离开来呢?生活与实践能力只能在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在与大自然的密切接触中逐渐形成,不可能完全来源于书本。我国的大多数高中学生长年累月从早到晚坐在课室里,很忘我地学习着,很刻苦地学习着,但他们只知道所学的东西对考试是有用的,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作用并不在意,甚至觉得根本没必要知道。自己将来要朝哪个方向发展?自己适合学习什么专业?将来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这些似乎并不重要,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才重要,毕业之后拥有一份薪酬高的工作才重要。至于用关起门来读死书而产生的"高材生",他们能不能顺利地被社会接纳?这个问题很重要,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