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秋红
在北师大,武法提教授有两个身份,一个是教育技术学院院长,另一个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授。提及上面这两个身份,武法提教授说:“北京师范大学特别强调教授上讲台,在我的心目中,教学和人才培养是学校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
项目教学让学生成长
“挤压”式讨论发现研究潜能
在本科生的教学中,武法提教授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每次课他都会提前一周开始准备,每节课上完之后还会有小结。他的课采用的是项目教学法,从项目的设计到项目研发再到项目评价,整个过程他会带学生过一遍。这个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很辛苦,但是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帮助。学期结束后学生往往给他打的分也非常高,有些同学在留言中会说:这是我上的最累的一门课,但也是对我能力提升帮助最大的一门课。
针对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武法提教授会给每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方案。学生的课题和研究方向不是被安排和分配的,他们的兴趣,结合基础来确定。在每周一次的例会后,武法提教授会和研究生单独谈话,多次讨论,“挤压”出他们想要做的课题。
刘铭是武法提教授二年级的博士,针对博士论文的写作方向他们曾经讨论了至少20次。因为刘铭的硕士论文研究方向是高等教育学,而不是教育技术,因此他做教育技术研究有不同的视角,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做什么样的课题就非常难确定。经过六七个月时间和导师不间断讨论,他才逐渐定下来做场景化教学设计研究。这既是教育技术领域的一个崭新的、前沿的课题,又能够结合刘铭的背景和经历来做,对整个教学设计的理论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刘铭博士确定论文研究方向的过程只是武教授指导研究生的一个侧面,他近几年连续指导的三届博士生,毕业论文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组织的学位论文网上通讯评议中都达到了优秀级别,这在北师大也是不多见的。
为学科的发展做开拓性的工作
除了做好自身的教学工作,学院管理工作也是武法提院长每天都要面对的。学院的工作头绪比较繁多,涉及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科建设、招生管理、人事评聘、办学条件改善等各方面的工作。甚至,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各式各样的个性化问题,也常常需要武院长亲自参与处理。武院长说:“做院长就是‘保姆式事无巨细地为大家服务,因为大家信任我,选我当院长,所以我更要付出,为大家做工作。”
因为繁忙而琐碎的工作,武院长经常模糊了工作日和假期,儿子甚至抱怨已经三个星期没有和爸爸聊聊天,或者陪伴他做什么。“在北师大,从院长到普通教师,大家身上承担的任务都非常重,课题多,学术事务非常多。”武院长说,“院长工作的核心还是依靠团队为学科的发展做开拓性的工作,在建设一流学科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不断地上一个新的台阶。”
凝聚精力建設一流教育技术学科,必须要有一些新的举措,不管是教学科研、人才培养,还是教师队伍建设。在过去的三年里,北京师范大学依托教育技术、远程教育、心理学、信息科学等学科,采用新机制建立了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北京市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学科交叉平台,对于促进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奠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的领先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人才培养方面,武法提院长积极推动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升级,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增设符合时代特点和市场需求的小学分课程,加大教材更新力度,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联合国内其他高校专家计划出版30本左右的教育技术专业新教材,以建立新的教材体系,引领全国教育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同时,加强学生的国际和地区交流,投入资金派遣本科生、研究生出国做短期交流访学。这也是学院开阔学生国际化视野的重要举措。
暑假中,学院正在重建本科教学实验室。武法提院长介绍说:“教育技术领域发展得太快,实验室建设一定要跟得上时代,才能够培养和社会需求对接的学生。我们现在同时规划了三个新的实验室,一个是数字化学习环境实验室,教育技术领域知名公司的产品会拿来给学生免费使用,这样学生参加工作前就知道市场上有什么样的产品,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在实验课上要深入分析我国教育信息化产品的水平,并为改进和完善产品提出自己的方案和设计。另一个实验室是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实验室。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基于教与学数据分析的因学定教和个性化学习,学生要了解如何采集数据,如何建立数据模型,如何使用算法和工具进行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第三个是数字化学习资源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中,学生学习制作各类数字资源,从交互视频到网络课程,从电子课本到微课,从慕课到VR/AR资源,学生能够接触到多种先进的数字资源制作流程和工具,经历实际作品的训练。武院长说:“我们就是想让学生体验什么样的产品是最好的,从产品到精品的差距在哪儿,国际上的最高水平是什么样的。或许他现在自己做不出来,但他心中有了标杆,知道往哪个标准去做。”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武法提院长积极扶持年轻教师,支持他们出国访学。最近这几年,不管课程多么紧张,学院每年都会派出至少两位年轻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出国访学。
创新能力绝不是教知识那样“教”出来的
提及当前中国教育的问题,武法提教授说:“我刚从瑞典回来,瑞典一千万左右人口的国家,居然有两万多家创业公司,人均独角兽公司的数量仅次于硅谷,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很强,这和他们的教育体制是开放的有很大关系。我们的基础教育有很多不足,其中一方面就是将基础教育变成了选拔教育,选拔就是机会分配的问题,你没有被选拔,你的机会就没有了。而目前选拔人才的方式就是考试,我们的教育因为‘应试选拔的指挥而画地为牢,家长和学生热衷于参加各种应试技巧培训的课外班,这样我们的教育会在应试道路上越走越偏,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教育必须指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个问题不破解,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就不会得到根本性的发展。”
“孩子的创新能力不是靠知识灌输培养出来的,而是靠环境浸润和好奇与问题意识,创新能力是在一种散养的状态下逐渐发展出来的。创新能力不是知识,所以绝对不是像教知识那样教出来的。”endprint
“在開放的环境里,机制逐渐会发生变化,教育组织形式、教学形态、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会因为技术的介入而逐渐发生变化,我觉得这是个大趋势,这种大趋势有利于孩子创新能力的发展。”武法提教授说。
技术变革教育可能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但教育生态终究会因为技术的介入而产生革命性的变化。武法提教授认为,未来教育服务的模式,学校的概念、师生关系、教和学的方式都会发生革命性变革。
做学术研究“信以为真”,理论联系实际
“我做学术研究有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信以为真。第二个原则是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
什么是“信以为真”的原则?武法提教授解释说:“你做的事情,要从心里把它当成真事,要知行合一,把它作为一种信仰,而不是功利性地为发表论文,为拿到课题,为解决职称。你觉得做这个研究有兴趣有价值有意义,你才去做,而不是随波逐流,哪儿热追哪儿。”从技术的视角去分析教育的问题,用技术产品化的方法去解决教育的问题,把教育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这是武法提教授一直以来坚持的方法。
“我的信条是因为自己的工作推动教育进步一点点。”武法提教授在中小学校做实验,一开始的研究方向是数字资源,后来发现数字资源给学校和教师们去用,缺少相关平台的支撑,随后他就开始研究做数字资源平台。2003年,武法提教授就在研究电子档案袋,当时电子档案袋的功能只是跟踪记录数据来做统计,没有去做学生学习的模型,也没有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分析。2012年,中国出版集团聘请武法提教授担任电子书包教育云平台设计的专家,他当时就提出要基于教育大数据来分析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当时,大数据的概念刚刚在国内兴起。2013年,武法提教授在宁波市镇海小学的一次演讲中,就“大数据用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分析”提出了大数据在教育中应用的几个方向,指出基于大数据的学生个性化分析是教育走向科学化的基础。整个研究历程完全是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把教育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这是一个循环,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武法提教授说:“我们读了很多的书,理论很丰富,也提出应该怎么做,但那是应然的状态。到中小学里会遇到很多非常现实的问题,在课堂上面对各种各样个性鲜明的学生,这时候你发现理论只是理论。”如何把理论和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就成了摆在研究者面前最重要的事情。武法提教授给记者举了一个设计答疑系统的例子:“大家都认为,做答疑系统还不简单嘛,实际上,符合中小学实际需求的答疑系统是非常复杂的。比如,一位教师教四个班,他给这个班级发布了问题,让学生回答,但老师不希望这个班级学生的回答被还没有上课的那个班级学生看到。”目前的教学设计理论,有的是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有的是以内容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都非常理论化,这些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支撑平台的设计往往考虑不到实际的教学场景。所以,武法提教授提出“场景化教学设计”理论,就是要结合技术支持下的真实教学场景,分析这些场景之间的本质连接,从而让技术实现对不同场景教学的无缝支持,产生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学习效果。
提出“场景化教学设计”理论,就是因为武法提教授在学校做实验时发现的很多非常具体的问题。原来的教学设计是以内容和活动为中心的,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这种设计难以支持不同科目、课型和教学空间的教学场景。在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武法提教授思考着技术支撑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本质,他意识到技术本质上是在为教和学创设环境,而连接是这个技术环境中不同场景无缝转换的基础。
“原来你有理论,在实践中你发现很多非常具体的问题,经过对这些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你再去思考,然后产生新的理论。”这就是武法提教授的“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原则。
技术解决教育中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有效性。基于实践提出的解决办法,要可理解、可操作、可复制,中小学教师才能够去用。作为何克抗教授的学生,武法提教授说:“我们继承了何克抗先生做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何先生和他的弟子们都是在一线实践中去做研究,老先生被董奇校长称为‘大学请不来,小学不请自来的大专家。我在以后的研究中也会坚持把教育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理念,坚持技术产品化的方法和思路。”
寄 语
信息技术正重塑我们的生活,未来的教育生态在信息技术推动下面临重构,教育供给模式、教学组织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都将因信息技术的渗透而转变。融合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促进个性发展,让我们一起拥抱即将到来的教育革命。祝老师们教师节快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