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波+冷文凤
笔者使用的是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这套教材以科学技术为核心,融入了项目学习。这套项目型的新教材笔者已有使用了近两年,在经历了教材培训、观摩省市优质课及远程研修中提供的诸多项目型学习课例以后,笔者对项目型学习,从开始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的思路逐渐明晰。下面,笔者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希望能抛砖引玉,通过思考和交流能进一步完善项目型学习教材使用的经验。
● 项目设计的原则——基于生活,承载目标
在项目型学习内容处理中,微项目是围绕学期总项目进行,还是每个微项目是一个独立项目?每个微项目如何选题?是选做其中之一还是全部选?只选其一造成学生的知识欠缺如何补救?究竟要如何进行项目型学习呢?
项目型学习要让学生处于真实的学习环境中,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项目学习,达成课堂目标。同时,要明确:①教材不是教案,不可能提供具体的项目内容,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思路,具体的项目内容还要教师自己去设计;②项目选题可以不同,但每个选题都要包含课标要求的知识点,至少要包含核心知识点,毕竟课程是要参加考试的;③一个学期围绕一个项目,每一个微项目侧重一个方面对项目进行完善,而不是每个微项目都是一个独立的项目。
● 项目设计的分解——整体设计,注重细节
具体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师该如何做呢?笔者以第二册上教材为例,探讨如何进行项目设计,完成项目学习。
本册教材给出的学期任务是做一份“点燃青春激情”的演讲稿,包含PPT、Excel两部分知识,如何通过一份演讲稿把这两部分自然而又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可选的方案很多,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探讨,如以读书为题材,完成“在书香中成长”的演讲,在演讲稿中插入购书、藏书的数据,就可以将PPT、Excel自然地结合到一起。
在项目主题确定之后,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三个单元来确定微项目,无论是PPT还是Excel,每一个微项目始终都要围绕“在书香中成长”这一总项目,在不同的微项目中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例如,第一个单元对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利用模板完成项目的框架,内容不必很充实,甚至可以用占位符代替,第二单元从视觉感受上对文字和图片进行加工,第三单元解决超链接的设置……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始终围绕设定的项目。
微项目确定后,教师要合理规划微项目包含的知识点,最好能涵盖考试说明中的所有知识点,如果全部包含有困难至少也要包含核心知识点。教材中每一个选题只包含了部分知识点,全部的知识点则是分散在三个不同的选题中,如果这样去设计微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中一个,知识必然是不完整的,教材的设计者是想通过让学生完成不同项目的作品后再交流使其知识系统化。例如,在第三单元“挖掘数据中的价值”微项目3生成新的数据中,教材提供了三个选题,选题一构造公式计算和与平均数,选题二使用函数提高运算能力,选题三定义名称方便记忆和引用,选题一、二的公式和函数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在教学中教师并不会只讲授一个选题,而是两个选题全部讲授。如果教师灵活设计,将公式和函数集中在一个微项目中,效果可能会更好。同时,在项目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情境的设置,知识只有运用在合理的情境中才有意义。
● 项目设计的依据——教材为本,取舍整合
教材对基本项目型学习理念进行了全新的设计,项目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一个长期的任务,促使学生在完成作品和执行任务的学习中进行质询和求证,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项目型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需要几个月、一个学期或几年的时间,但过长的学习时间不太容易控制,因此,一个学期完成一个项目对学生来说是适合的。教师选定“在书香中成长”为主题,学生在整个学期中都围绕着这个项目进行学习,不断地完善,最终在学期结束时完成这个项目。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一个学期的项目,时间跨度还是过长,为了让项目更适合课堂教学,教材的设计者又将项目进行了分解,仍以“做一份点燃青春激情的演讲稿”为例,先将此项目分解为“讓PPT更有说服力、用多媒体打造视听盛宴、挖掘数据中的价值”三个子项目,再对三个子项目进一步分解,分解成更多的“微项目”,最后落实在课堂上,每节课只需完成一个微项目。笔者的设计也是按教材的结构对本学期的项目进行分解。在第一个微项目中主要解决模板的选用和调整;第二个微项目重点放在视觉感受上,通过对色彩的合理搭配,来突出文字和图片的表达效果;第三个微项目则主要解决超链接问题……每一个微项目都是围绕“在书香中成长”这个项目完善一个方面。
以前由于对项目型学习理解得不够深入,笔者也经常抱怨教材过于新潮,不适合课堂教学。但在这次准备材料的过程中,笔者通过查阅大量项目型学习的资料,并参考其他学科项目型学习的做法,对项目型学习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例如,在第二册上教材中,教材给出了做一份“点燃青春激情”的演讲稿的项目,但这个项目中具体包含哪些内容,教材并没有给出,教材只会给出项目型学习的框架,至于项目学习的具体内容需要教师自己去思考、去设计,如果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审视教材,就会发现教材设计得非常不错。在每册教材中都设计了一个总项目,在每一个微项目中又提供了不同的选题,尽管有些选题不一定适合,但至少提供了一个思路,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选题进行适当的取舍和整合。
● 项目设计的收获——激活思维,点燃激情
经过两年的项目型学习,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科研能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在采用新教材以前,笔者的教学中已有了项目型学习的影子,学习完相关知识后,笔者都会给学生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让其完成一件指定或自选的作品。例如,在学完有关信息的搜索、信息的保存等知识后,笔者补充了教材没有涉及而在实际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地图功能、网上购票等知识,让学生在三周时间内完成一个假期出行计划。
通过对教材整体处理,笔者对项目型教学更明晰,对项目的设计与完成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讨项目的选题,学生也不再盲目地跟随教师的脚步,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设计中来。师生通过学习新教材、应用新教材,构建一种深度思维的空间,在学习、思考、创新中不断改善思维方法。这样的课堂是动态的生成,是智慧的点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