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词话》疑难校释(3)

2017-09-30 07:27
文化学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词话金瓶梅

杨 琳

(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 300071)

【民俗语言文化】

《金瓶梅词话》疑难校释(3)

杨 琳

(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 300071)

《金瓶梅词话》(下简称《词话》)虽然已有众多学者做过校释,但其中的难解之处仍然比比皆是。作者此前已对第一回中的疑难字词做过校释,此文专就第二回中的疑难词语加以校释,前人已有定论的自然不在讨论之列。

金瓶梅词话;疑难词语;俗语词;训诂

《金瓶梅词话》(下简称《词话》)虽然已有众多学者做过校释,但其中的难解之处仍然比比皆是。笔者此前已对第一回中的疑难字词做过校释,此文专就第二回中的疑难词语加以校释,前人已有定论的自然不在讨论之列。

张见

这婆子正开门在茶局子里整理茶锅,张见西门庆踅过几遍。

“张见”义为看见、望见。“张”单用也有看望义。第三回:“王婆只张武大出去了,便走过来后门首。”“张”的看望义最早见于明代。《水浒传》第二回:“只见一个人探头探脑,在那里张望。”明汪廷讷《狮吼记》第九出:“你且住,我去张一张,若是年幼的朋友,不许你出去。”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楔子》有这么一个例子:“(旦云)这般身子不快呵,你怎么不来看我?(红云)你想张……(旦云)张甚么?(红云)我张着姐姐哩。”“张着姐姐”即看着姐姐。考虑到元代文献中只看到这么一例,而传本《西厢记》都是明代刻本,明人刊刻时往往有改动,所以此例还是算作明代用例比较稳妥。

“张”的看望义在其词义系统中找不到引申的线索,章太炎认为是“目占”的音转。《新方言·释言第二》:“《方言》:‘凡相窃视谓之,或谓之目占,或谓之占。’今音转如张。”此说基本可取。《广韵·艳韵》:“目占,视也。”音丑艳切,今普通话读chàn。《集韵·盐韵》:“觇,痴廉切。窥也。或作占、沾、目占。”痴廉切今应读chān。其实“目占”“觇”都从“占”得声,都是“占”的派生词。《方言》第十:“窥、目占、占、伺,视也。凡相窃视,南楚谓之窥,或谓之,或谓之目占,或谓之占,……占犹瞻也。”《广雅·释言》:“占,瞻也。”刘《易·革卦》:“未占,有孚。”三国魏虞翻注:“占,伺视也。”东汉王充《论衡·佚文》:“故夫占迹以睹足,观文以知情。”所以在元明时期的口语中,“目占”“觇”可能实际读同“占”(《广韵》职廉切)。另一方面,古代常“觇望”连文。《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雠衅既深,互伺便隙,控弦抗戈,觇望风尘,云屯鸟散,更相驰突。”《三国志·吴志·甘宁传》:“张辽觇望知之,即将步骑奄至。”唐玄奘译《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一百一十九《业蕴第四中害生纳息第三之二》:“登高觇望,遥见家中有非常人。”宋陈规《守城録》卷一:“城上觇望敌人空隙,稍得便处,即遣兵击杀。”宋契嵩《镡津文集》卷二十二《赞明教大师》:“予晚路末学,不遑洒扫于庭宇,而觇望余光,徒临风挥涕,有胡不万年之叹也。”《明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九十二:“既行,果有残寇乘高觇望者,上麾兵薄之,皆散走。”受“望”的同化,“觇”的韵母变成了后鼻音,读同“张”,于是便写成了“张”。这就是“张”的看望义今天主要保留在“张望”一词以及在此基础上扩展而成的成语“东张西望”等词语中的原由。

又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十九回:“我家相公,不知怎的张了风寒,大病起来。”“张了风寒”即沾了风寒,感染了风寒。

纷射,影射

西门庆道干娘相陪我吃了茶。王婆哈哈笑道。我又不是你纷射的。缘何陪着你吃茶。

“纷”一般校改作“影”。古有“纷射”一词,未见辞书收录。例如:

气触石而结蒸兮,云肤合而仰浮。雨纷射而下注兮,潦波涌而横流。(晋潘尼《苦雨赋》)

始蒙瀎而徐坠,终漰沛而难禁。苦纷射而下澍,并流叹以沉吟。(明汤显祖《玉茗堂全集》卷一《愁霖赋》)

未及半里所,风雨交作,纷射如矢。(明田汝成《田叔禾小集》卷四《玉阳洞天雨游记》)

那里要矢石纷射,旌旗高揭,戈戟森列,子凭着运阴符鬼谷玄诀,煞强似役鬼神法。(明许自昌《水浒记》第十九出)

青黛模糊湿欲泻,红云缭绕光纷射。(清阮元《两浙輶轩录》卷二十七《蓬壶朝旭为汤少光禄先甲赋文石》)

从用例不难看出,“纷射”是纷纷射下或射出的意思,按之《词话》,文意不通。“影射”一词《词话》凡四见:

(1)因见妇人弹琵琶,戏问道:“五娘,你弹的甚曲儿?怎不唱个儿我听。”妇人笑道:“好陈姐夫,奴又不是你影射的,如何唱曲儿你听?我等你爹起来,看我对你爹说不说!”(第十八回)

(2)(陈经济)于是和金莲打牙犯嘴,嘲戏说道:“你老人家见我身上单薄,肯赏我一件衣裳儿穿也恁的?”金莲道:“贼短命,得其惯便了,头里蹑我的脚儿,我不言语,如今大胆,又来问我要衣服穿!我又不是你影射,何故把与你衣服穿?”(第二十四回)

(3)玳安道:“我的马走的快,你步行,赤道挨磨到多咱晚,惹的爹说?你上马,咱两个叠骑着罢。”文嫂儿道:“怪小短命儿,我又不是你影射的!街上人看着,恠剌剌的。”(第六十八回)

(4)那陈经济忍不住扑吃的笑了,说道:“这个纔可到我心上。”那薛嫂撒风撒痴,赶着打了他一下,说道:“你看老花子说的好话儿,我又不是你影射的,怎么可在你心上?”(第九十七回)

例(2)“射”后脱漏了“的”字,崇祯本即有“的”。“我又不是你纷射的”的语境与上列用例相同,所以将“纷”改作“影”是符合《词话》文例的。但“影射”在此为何义,则异说纷呈。

姚灵犀云:“影射,即姘合之意。”[1]魏子云说:“我又不是你影射的,意为我与你没有这分亲密的感情。”[2]田宗尧:“影射,想象中的人,小说中尤其是指姘头而言。”[3]王利器:“影射的,影射,形体投射成影,犹言形影不离,指暖昧的男女关系,姘头。”[4]胡竹安:“影射的,情妇。”《汉语大词典》:“影射的,指意中人,情人。”[5]李申:“影射的,即‘影人儿’,谓情人,情妇,拜识的。……影射,一物之影遮掩另一物,借指暧昧关系。”[6]傅憎享:“影射义为暗指。……影射,源自‘射影’。陆佃《埤雅》:‘诗曰,为鬼为蜮,则不可得,言无形。而蜮性阴害,射人之影,则莫可究矣。’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引《五行传》云:‘南越淫女之气生蜮,蜮,犹言惑也。《字说》曰:蜮不得也,故惑之。’要之,淫女之气所生之蜮,暗中射人之影,令人迷惑,而无法捕捉。王婆所说的影射,暗指的是什么?语中吃茶指茶定的婚姻关系,没有婚姻关系为什么陪你吃茶?暗指的是准婚姻关系‘媵侍’或‘外室’,甚至是姘头。故而影射仍属不具体的词。”[7]白维国(2005):“影射,相好;姘头。”[8]许少峰:“影射的,姘识,相好。”[9]

大家都是根据文意揣测词义,并不清楚词义的由来和理据,所以可信度不免要打折扣。比如把“影射”释为姘头、情人,放在原文中,“我又不是你姘头(情人)的”,这话通吗?有些人发现这样解释有问题,便把“影射的”当作一个词来解释,绕开了“的”这个绊脚石。然而语法不能认可这样的处理。“是……的”是一种常见的判断构式,其中的“的”并不是词的组成部分,正如“我又不是你雇佣的”中不能把“雇佣的”当成一个词一样。根据文意及“是……的”构式的特点,只能认为“影射”是词,而且是动词,不可能是名词;含糊地把“影射的”打包处理的做法是站不住的。

“影射”有遮挡的意思。《水浒传》第八十四回:“那天山勇在马上把了事环带住,趱马出阵,教两个副将在前面影射着,三骑马悄悄直趱至阵前。”由遮挡引申为包庇、庇护。明周永春《丝纶录》卷四:“申严夜禁,着实巡逻,有仍前私擅役使,占恡不发,及巡捕官狥情影射的,即便指名参奏。”明朱元璋《大诰续编·逃军第七十一》:“所在有司官吏往日曾受迯军财物买嘱,不行起发,今大诰遍满天下,两邻里甲不许影射。若不早为晓谕有司官吏,必是两邻里甲照依大诰事内拘送赴京,那是有司官吏其罪难迯。……敢有违朕之言,仍有勾迯军官吏生事,搅扰良民,其良民中豪杰之士、耆宿老人,会议捉拿赴京,见一名,赏钞五锭。如是仍前影射,被人告发,或挨勾得出,两邻并影射之家尽行拿充军役。”由包庇、庇护引申为包养、包占。《词话》中“我又不是你影射的”意谓我又不是你包占的。

“影”为阴影,引申有遮挡义。《词话》第二十四回:“妇人一径身子把灯影着,左手执酒,刚待的经济用手来接,右手向他手背只一揑。”“射”有占据义。宋王溥《五代会要》卷二十六《城郭》:“后唐天成元年四月勅:京都之内,古无郡城。本朝多事已来,诸侯握兵自保,张全义土功斯设,李罕之砦地犹存。时巳扩清,固宜除刬。若特差夫役,又恐扰人,宜令河南府先分劈出旧日街巷,其城壕许占射平填,便任盖屋宇。其城基内旧有巷道处,便为巷道,不得因循妄有侵射。”后唐庄宗《减膳宥罪德音》:“见在者,加意抚恤。流徙者,设法招携。其田宅无任有力人戸占射及邻近毁拆,务令归复,以惠伤残。”元欧阳玄《圭斋文集》卷九《参知政事护军追封齐郡公张公先世碑》:“兵后民稀,城内外多间田,召民占射,垦为永业。”明黄淮《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七十五:“臣窃见宰臣晏殊自登枢府及为宰相,首尾数年,不闻竒谋异略以了国事,唯务私家营置资产,见于蔡河岸上,托借名目,射占官地,盖屋僦赁。”“占射”同义连文,谓占取、占据,“侵射”即侵占。所以“影射”也可说成“影占”。唐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并诸道军诸使家口亲族递相影占,不曾输税,若官自粜盐,此辈无一人遗漏者。”此谓递相包占。宋志盘《佛祖统纪》卷四十八:“朝廷立法,许大臣为祖父以家财造寺乞额,所以荐福为先亡也。今昧者为之则不然,以祖父玉体之重,不能捐财买山。既已夺取僧蓝之地以为坟,而又欲影占数寺称为功德,举寺中所有诸物而有之。”“影占数寺”谓包占数寺。《水浒传》第六回:“这两个哪里似个出家人,只是緑林中强贼一般,把这出家影占身体。”这是说拿出家人的身份来遮掩自己。也写作“隐占”。《词话》第九十九回:“一径使小舅子坐地虎刘二专一倚逞他在姐夫麾下,在那里开巢窝,放私债,又把雪娥隐占,在外奸宿,只瞒了姐姐一人眼目。”《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访得潘自业即潘三,本市井奸棍,借藩司衙门隐占身体,把持官府,包揽词讼。”

总之,“影射”不是姘头、情人,也跟鬼蜮含沙射影的传说毫无关系。

冷眼

《汉语大词典》“冷眼”条有两个义项:1.冷静、客观的眼光。2.冷漠的眼光;轻蔑的眼光。这两个义项在这里都不适用。这里的“冷”即“冷不丁”之冷,“冷眼”义为眼睛突然地,眼睛不经意地。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四十五回:“萧麻子冷眼看见郑婆子穿着一双毛青梭新鞋。”

婆子暗道:“来了!这刷子当败。且把银子收了,到明日与老娘做房钱。”

败,破费,花费。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四:“众人晓得三官败过三万银子是真,谋命的事未必。”

鬼打更

王婆冷冷笑道:“老身不瞒大官人说,我家卖茶,呌做鬼打更。三年前十月初三日下大雪那一日卖了不(‘一个’之误)泡茶,直到如今不发市,只靠些杂趂养口。”

“鬼打更”的喻义有四种解释。

一说比喻冷清。姚灵犀:“鬼打更,言其冷清清地。‘鬼打更’犹言决无其事也。”[10]陆澹安:“鬼打更,‘冷冰冰’的意思。”[11]许少峰:“鬼打更,有鬼在巡护,谁敢上门。形容门庭冷落,无人光顾。”[12]吕佩浩、陈建文:“鬼打更,本指有鬼在巡护,谁敢上门来。戏指生意冷清,不景气。”[13]

一说比喻没准。龙潜庵:“鬼打更,比喻没有个准。鬼,胡乱。”[14]王利器:“鬼打更,歇没准。鬼混,胡乱打更。”[15]

一说比喻并无其实。《汉语大词典》:“鬼打更,谓虚有形式,并无其实。”白维国(2005):“鬼打更,比喻虚有形式,并无其实。”[16]

一说比喻没有的事。刘敬林:“迷信人认为,鬼性属阴,行动怕光亮、怕声响,活动向来悄无声息,不发响声。……苏北‘鬼打更,不听声’的俗语,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打更’需敲梆鸣锣,而鬼怕梆响锣鸣。因此,用‘鬼打更’表示不可有的事:没有的事。”[17]

民间将夜晚经常听到的来源不明的敲击声叫做“鬼打更”。北宋李廌《济南集》卷一《汝华岩》诗序:“秀法华居之,夜夜闻山鬼打更。”清张邦伸《锦里新编》卷十四《鬼打更》(书成于1800年):“大竹刘乙斋天成……尝租西河沿一宅,每夜有数人击柝声,琅琅彻晓,其转更攒点一一与谯鼓相应,视之则无,聒耳至不能眠。乙斋故强项,乃自撰一文指陈其罪,大书粘壁以驱之,是夕遂寂。”袁伟华主编《昆虫奇趣》(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65):“新房盖好不久,白天尚还平静,每当夕阳西下,房内的顶棚上却常常传出‘梆梆’的敲击声。于是风言风语传遍了全村,而且总是与‘鬼’联系起来,说这种声音是‘鬼’打更。”弄清了“鬼打更”本身的意思,就知道比喻没有的事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王婆明明在开个茶铺卖茶,怎么能说是没有的事呢?“并无其实”说也是讲不通的。冷清说虽然能讲得通,但它与“鬼打更”之间是如何关联的,不好理解。“有鬼在巡护,谁敢上门”的解释未免牵强,没人说王婆茶铺有鬼。“没准”说还沾点边。“鬼打更”的声音不可能与真正的打更声相符,就打更报时而言,它是没准的,不可靠的,所以王婆用来比喻光靠卖茶为生是靠不住的,还得兼做其他营生。

杂趂

只靠些杂趂养口。

姚灵犀:“杂趁,趁即趁墟之意。各行皆做,赶趁谋利。”[18]王利器:“杂趁,无正当职业。”[19]《汉语大词典》:“杂趁,指非正经的职业。”白维国(2005):“杂趁,零活;正业以外的工作。”[20]《词话》中的“杂趁”是名词,释为“无正当职业”则未确。“杂趁”是主业之外临时做的工作,并无“非正经”的含义。如王婆的“杂趁”包括“说媒”“针灸看病”,这也是正经工作。“杂趁”之趁,姚灵犀认为是赶趁之义,未当。“趁”有寻求义。唐周贺《赠姚合郎中》诗:“道从会解唯求静,诗造玄微不趁新。”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王员外将此鸭蛋与雌鸡伏抱,数日个个抱成鸭子,雌鸡终日引领众鸭趁食。”明汤显祖《南柯记》第十出:“好笑,好笑,没烦恼,趁烦恼。”古称找机会做工为“趁作”。宋王之望《汉滨集》卷八《论铜坑朝札》:“村匠户多以耕种为业,间遇农隙,一二十户相纠入窟,或有所赢,或至折阅,系其幸不幸。其间大半往别路州军铜钪盛处趂作工役,非专以铜为主,而取足于此土也。”明申时行《大明会典》卷一百八十九《工部九·工匠二》:“在京各色人匠例应一月上工一十日,歇二十日。若工少人多,量加歇役。如是轮班各匠无工可造,听令自行趁作。”又叫“趁工”。《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奴家立誓不从,丈夫拗奴不过,只得在左近人家趁工度日,奴家独自守屋。”《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张权心下着忙,与浑家陈氏商议,要寻个所在趁工几时,度过荒年,再作区处。”“趁作”都是临时找的工作。“杂趁”即零杂的趁作。元任仁发《水利集》卷三:“去夏一水,淀山湖、太湖四畔良田至今不可耕种,家无存立,各家老小并是船居。有力者全家往淮上或山乡趂作求食,无力者乘船在本路杂趂,仰望赈济。”此“杂趂”为动词,指打零工。

[1][10][18]姚灵犀.瓶外卮言[M].天津:天津书局,1940.115.117.117.

[2]魏子云.金瓶梅词话注释(增订本)[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19.

[3]田宗尧.中国古典小说用语辞典[Z].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5.1249.

[4][15][19]王利器主编.金瓶梅词典[Z].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428.270.270.

[5]胡竹安.水滸詞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512.

[6]李申.金瓶梅方言俗语汇释[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727.

[7]傅憎享.金瓶梅妙语[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139.

[8][16][20]白维国.金瓶梅词典[Z].北京:线装书局,2005.473.147.484.

[9]许少峰.近代汉语大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2008.2252.

[11]陆澹安.小说词语汇释[M].上海:中华书局,1964.473.

[12]许少峰.简明汉语俗语词典[Z].北京:海潮出版社,1993.163.

[13]吕佩浩,陈建文主编.汉语非本义词典[Z].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365.

[14]龙潜庵.宋元语言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677.

[17]刘敬林.金瓶梅方俗难词辨释[M].北京:线装书局,2008.9.

【责任编辑:周丹】

H136

A

1673-7725(2017)09-0042-05

2017-05-19

杨琳(1961-),男,甘肃临夏人,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文献学、民俗学等研究。

猜你喜欢
词话金瓶梅
增山词话
半梦庐词话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张涌泉《<金瓶梅>词语校释》手稿
从“影写法”看《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与超越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明清小说从欲到情的动态演变*——从《金瓶梅》到《红楼梦》
新词话
词话三则
听风听雨过清明 吟诗诵词话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