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中品味美术课堂
——以浙美版《茶香四溢》教学实践为例

2017-09-30 02:26宗跃风厦门英才学校
少儿美术 2017年7期
关键词:品茶技艺茶文化

■图、文/宗跃风 厦门英才学校

魏丽湘 十一岁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民族文脉的精华。”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中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以来,中国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十余年。在201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明确地指出:“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本文即以浙版美术教材第8册第2课《茶香四溢》一课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在美术课堂中,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开展课前、课后的美术单元课堂教育,巧用地域文化资源特色,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的体会。

一、以茶识遗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工作中立足文化的理解,分析教学的内容,关注优秀的传统文化,把美术教学的“改进”落到实处。

厦门英才学校学生的有关喝茶环境的调研

品茶图 陈徐语康 10岁

来喝茶 余凡 9岁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精神体现与文化象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实施《茶香四溢》一课教学实践中,关注美术人文学科的性质,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开展教学,以课识“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众多,制茶技艺是我国传统制造技艺“非遗”种类之一,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的发源地,从国家到省级地方“非遗”保护名单中,至2014年止,有9个涉及茶制造技艺的传统技艺制造的项目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其中包括了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安溪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永春佛手茶、北苑茶福建乌龙茶制作技艺以及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工艺技能及习俗。这些以茶入“非遗”的项目不仅种类多,方法技艺有别,并且还涉及了茶的习俗文化。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茶为研究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衣食住行平常事物中的“非遗”传统文化,参与学习本课。

二、研茶探遗

教学中以课本为载体,结合“非遗”文化,选择补充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实践。《茶香四溢》一课教学,原课本教材编排所涉及的茶文化较广,包括茶的历史,茶的采摘与制作、茶的种类、陆羽《茶经》、古代的斗茶文化、现代的泡茶礼仪以及商品社会中茶的销售与茶叶罐的包装等等,原教材课题教学可从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两个方面进行实践。在实际的教学实施中,则立足“非遗”视觉以美术单元课堂教学进行。即由课前的生活调查,课堂的创作实践,课后的延伸拓展三部分组成。

任何文化创造和文化产品都必须依赖社会,必须有相当规模的接受群体才能正常地生存与传承。非物质文化的传统制造技艺的传承中,必须要关注与之相关的使用者及未来的使用者对事物的认知与培养。为了帮助学生认知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课前开展了以问卷调研为形式的学习,分别选择了浙江省杭州市、福建省厦门市及区县、福建省漳州市的不同地市共四所学校进行教学调研实践。(表一P41)从问卷回收的反馈来分析,因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基础的不同,体现出对这一学习完成程度的差异性。通过这一调研,也促进了学生不同程度地对茶文化的认知。学生通过课前采访制茶者、茶店销售人员,以及对家人生活行为的观察,网络信息收集等多种渠道初步了解茶的制作技艺过程,认知制茶的程序与技艺,体会每一包茶叶背后制作的辛劳。成为潜在的非遗茶文化的认同者与使用者。为课堂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三、绘茶赏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都有由国家政府部门认定的传承人,课堂教学条件受限,无法把非遗传承人请进课堂传授该项目的制造技艺与方法,则可以运用美术学科的特点,以学生能力可及的学习方式与表现方法参与到这项非遗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中。教学中,通过学生体验托物寄情绘茶的实践,组织学生对有关茶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识读与辨析,帮助学生发现与茶的本体有关的事物的美丽。例如:茶壶造型,茶具表面的花纹图案、品茶、绘茶的作品等,学生通过对茶的制作、品饮等事物表面的欣赏和赞美,联想到生活中与茶文化有关联的美,产生审美联想,打动心扉,从内心感受到茶的价值与意义,并把感受转化为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动力。通过描绘茶的实践活动,解析茶的制造技艺,树立学生对“非遗”茶文化的尊重,在内心深处根植未来对茶的“非遗”传承的参与意识。

茶桌上画画 龙佳雯 10岁

饮茶图 白书行 11岁

饮茶图 徐佩杰 10岁

表一

喝茶图 张琪 11岁

本课以水墨画的形式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培养学生自主交流讨论,联系已有的水墨画造型表现基础,理解画茶壶的基本用笔、调水、用色的方法,并举一反三,总结水墨画自主创作的方法,在个人认知与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水墨画探究造型学习。在课堂中感悟水墨绘茶的文化意境,并与淡泊名利、静心细致的做人处事的态度相联系,获得自身素养的提高,进行本课的水墨主题绘画创作。

课堂上,首先通过组织学生画以茶壶为主体的花鸟小品画习作初步体验茶的“非遗”文化,接着通过对品茶的环境、泡茶茶具的认知以及茶桌的陈设,感受到品茶更是品味生活。以品茶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学习,构思品茶主题创作,学习用题材的组合借物寓意、以物传情,以茶绘意的方法自主选择山水、花鸟、人物的题材进行创作。感受中国传统水墨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体会茶的“非遗”精神,解析茶制造技艺背后所蕴含的生活美。

四、品茶传遗

课后,借助家校资源平台,开展了少儿品茶、少儿茶道的拓展延伸课后教学,让学生学习茶道的礼仪,在泡茶、品茶实践中,理解茶的制作工艺的精湛与辛劳,并树立对制茶工作者的尊重,对品茶礼仪的认同,从单纯地对茶的非遗制造技艺本体的欣赏,延伸到以美术学科为本体的对茶的美学的综合欣赏。

通过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课堂内外的综合体验大课堂实践,植根课堂,放眼课外,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与体验不仅是单纯的技法学习与表现能力的提高,还能够从表现体验的活动中更好地表达自己对茶“非遗”文化的认识与了解,通过课前、课堂、课后巧妙的教学设计,从学生体验多元教学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的能力,体验茶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传承非遗文化精神。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学科教学的潜移默化地渗透与实现中获得提高,这一过程就如同茶道之法,有“道”才能“品”,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中品味《茶香四溢》的课程教学亦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本位目标,实施美术大课堂教学之道,虽很漫长,但终会在道法中品茗香韵。

饮茶图 郑毅佳 十一岁

猜你喜欢
品茶技艺茶文化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茶文化的“办案经”
冬品茶梅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