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王茜 朱国华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大运河的美景,了解其历史文化,从而走近大运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欣赏、探究、体验等学习过程,感受运河不同的景色之美,并运用水墨画笔墨的变化以及点线面关系的处理,表现运河之美,传达水墨意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感受运河之美,了解运河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抒发升华运河情。同时也培养学生水墨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 教学重点:学会欣赏不同状态下的运河美景,并用水墨画的方式表现运河之美。
● 教学难点:水墨表现是尝试运用概括、取舍及留白的方式表现出运河的姿态、气象甚至是韵致,传递运河情。
● 教学准备:课件、水墨画工具材料、微视频等。
●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运河美 运河情》
二、一看运河,引发联想。
同学们,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也对养育他的地方充满深深的依恋和热爱。一个冬日的下午,我在家附近拍下了这么一张照片,你们看,(出示一张运河人家生活照局部)它美吗?你感受到了什么?或者说会使你想到什么?
(学生自由谈感受,引发生活与情感上的联想。)
【设计意图】:一看运河,通过运河局部美景的图片呈现,由生活的典型引发联想。第一次提出问题: “它美不美?你感受到了什么?”从感受运河生活的细节之美切入,引发学生情感的联想,由此引入学习内容。
三、二看运河,发现运河之美。
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来看看它另一种视角下的样子。(出示运河全貌照片)
它美不美啊?谁来说说,它到底美在哪里?哪些地方你觉得好看?
学生通过图片与视频的欣赏,观察与感受运河的美。
(学生说,老师适当有指向地启发,例如:岸边的房子美不美啊?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黑瓦、白墙、小桥又有一种怎样的美呢?有树、有水、有倒影,你觉得美不美?它的轮廓线美不美?——有起伏、节奏的变化美。船在河中行,人在画中游,你会有什么感觉?整个画面天、地、人展现在你的面前,什么感觉?)
【设计意图】:二看运河,欣赏运河全景。第二次提出问题:“它美不美?美在哪里?”观察、思考运河边哪些事物能够体现运河独有的美,即思考可以表现运河的什么事物?发现运河的姿态美。
四、三看运河,感受变化的美。
同学们说得真好,运河不仅美在它的姿态与气象(板书:姿态、气象),更是因为它的美具有无穷的变化,春夏秋冬,阴晴雨露,晨暮古今,都各不一样,我们来静静地感受一下好吗?(视频播放运河景色的变化之美。)
(老师旁白:古老的运河朴实恬静,盈盈清水、悠悠小船,石拱桥的倒影优雅灵动;白墙黑瓦依水而建;青山绿树与之呼应。无论是阳光明媚或是细雨朦胧;无论是晨雾萦绕,或还是余晖映照,都会让人联想到一种别样的韵致。)
美不美啊?老师选了其中我比较喜欢的六个画面,(古、今、雨、暮、桥、雾)它们各有特别之处,你最喜欢它什么时候的样子?为什么?(朦胧美、虚幻美、清新美、静逸美、古韵美、简洁美、厚重美、明丽美等——意向美学的交流与提炼,并板书“韵致”。)
【设计意图】:三看运河,观察感受变化中运河具有怎样独特的美感。(阴晴雨露、朝暮、四季、古今)。第三次提出问题:“它美不美?你最喜欢它什么时候的样子?为什么?”即从整体上体会、感受运河的气象美、韵致美。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评价的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分钟的时间尝试整体处理运河景象的笔墨大关系,研究对生活画面的取舍与概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