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持续17年的基层文明蜕变
——海南深入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纪实

2017-09-30 07:07蔡萌
今日海南 2017年8期
关键词:海南文明生态

文|本刊记者 蔡萌

美丽乡村

一场持续17年的基层文明蜕变
——海南深入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纪实

文|本刊记者 蔡萌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派山青水绿、诗意田园的生态文明画卷正在海南农村大地铺展。近年来,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蹄疾步稳,截至去年12月底,累计创建文明生态村17270个,约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82%。

村容村貌扮靓了,村民钱袋鼓起来了,村风民风更好了。17000多个文明生态村的斐然成绩背后,是17年“咬定生态不放松”的不懈坚持,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力践行,是一场关乎民生福祉和未来发展的绿色变革。

17年推进,叫响文明生态村的金字招牌

婉转的黎歌声声入耳,葱郁的栈道舒适惬意,古朴的农舍韵味悠远……盛夏,绿林掩映下的中廖村却格外清凉,来往游客络绎不绝。

中廖村位于三亚市北部,为纯黎族村落。自2015年10月,中廖村按照“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不贪大、不求洋”的原则,着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明和谐新黎村。如今,背靠青山绿水,借助黎乡民俗,中廖村声名远播,村民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村子里不仅有了阅览室、文体中心,还有了专门的孔子学堂。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来到中廖村调研,看到村民和游客的张张笑脸,刘奇葆充分肯定了海南建设文明生态村的不懈努力。他称赞,中廖村满目苍翠、发展欣欣向荣,体现了海南人民坚守生态底线的远见和定力。“生态文明是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要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全过程,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抓好城乡环境治理,推动环境面貌和精神风貌相辅相成、共同提升。”刘奇葆强调。

中廖村,仅是海南17000多个文明生态村中的一个代表。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最大的优势。自1999年7月,海南便开始实施生态省战略,提出用30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发达的生态经济。生态省建设不能忘了农村。2000年9月,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我省根据中央部署,结合海南生态省建设实际,决定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推出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文明生态村应运而生。

知之可贵而恒以守之。自2000年以来,海南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推进文明生态村创建,为绿色发展积蓄能量——

2002年4月,省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力争经过5至8年的努力,使全省半数以上的自然村建成文明生态村;

2007年4月,省第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推进文明生态村、文明生态集镇、文明生态社区和文明生态城市建设;

2012年4月,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到2016年把全省75%的村庄建成文明生态村;

2014年,为提质增效,我省印发《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建设标准》(试行)和《海南省文明生态村管理细则》(试行)两份文件,对文明生态村建设提出了具体标准及管理规范,定期对文明生态村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和表彰;

2016年,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我省适时出台《以创新为引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推进“美丽海南百千工程”,打造文明生态村升级版,引导我省文明生态村建设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2017年4月,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广泛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实现文明生态村创建全覆盖……

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项措施的有效推动下,海南文明生态村创建探索出一条可供借鉴的新路:为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7亿多元,建成农村垃圾转运站160座、村庄垃圾收集点约8000个;为解决污水处理问题,近年农村环保方面累计投入资金近2.4亿元,开工建设194个村镇生活污水处理人工湿地;危房改造方面,自2009年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以来,全省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逾20万户,惠及农村住房困难73万多人……

从治理农村生活环境切入,通过开展整治脏乱差、改造危房、改水改厕、硬化道路、绿化美化等工作,历经17年的持续推进,文明生态村创建改变了农村落后的人居环境,村容村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文化室、体育场、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成了“标配”。海南文明生态村这块金字招牌,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同,20多个省区市、几千批次考察团曾先后来琼取经。

“文明生态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和生态省建设的细胞,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的一个重要途径。”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按照省第七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加强全民生态教育,争取到“十三五”期末,实现文明生态村创建全覆盖。

三个“美起来”,坚持生态优先、富有文化内涵的绿色小康路

自2000年创建伊始,海南文明生态村就十分明确地提出了它的基本内涵: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这与生态省建设的目标完全一致。17年过去,绽放在村民脸上的自信和笑容,是对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成果的最好诠释与肯定。

走在琼中什寒村,古朴的石板路承载着久远的文化记忆,空地上晾晒的益智干果散发着阵阵清香。这个曾经海南最偏远、最贫穷的村庄如今“生态饭”越吃越香,成了一颗远近闻名的璀璨明珠。近年来,琼中大力整治乡村环境,利用生态资源和民俗文化带动特色旅游。2016年,什寒村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80万元。人均年收入从2009年的900元提升到1万多元。如今,再提起自己是什寒村人,村民们底气十足。

守护生态就是守护资源。和什寒村一样,海南的很多文明生态村,都让百姓尝到了“绿水青山”的甜头:有的围绕发展绿色种植业和生态养殖业,涌现出一批“槟榔村”“香蕉村”“冬季瓜菜村”等专业村,比如海口斌腾村在石头上种石斛,不仅村子有了独特的风景,而且靠着这项产业,去年全村整体脱贫;有的把文明生态村建设与开发乡村旅游相结合,涌现出了一批特色旅游村和景点,比如琼海北仍村、琼中什寒村、三亚槟榔村等,从默默无闻的乡村发展成为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据统计,2016年,全省农民持续快速增收,农业增加值达到1000.18亿元,增长4.2%,增速排名全国前列;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30元,同比增长9.1%。与此同时,全省接待乡村游客814.29万人次,同比增长20.7%;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2.64亿元,同比增长27.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文明生态村建设不仅坚守了生态红线、发展了生态经济,还淳化了民风民心,使文化成为美丽乡村的内核和灵魂。以中廖村为例,以往农闲时村里冷冷清清,现在文化活动大大丰富,村民不仅打排球、跳舞,还积极参加织锦培训班,传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与日俱增,连几近“失传”黎族乐器都重新得到年轻人的追捧和喜爱。

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南文明生态村在创建中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科技、文化、法律、卫生下乡活动,积极营造助学助残助老助贫的村风民风,持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农民读书活动等。伴随典型引领和持续推进,全省各村镇精神文明建设意识不断提高,文明生态村、文明集市、“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等各种创建活动有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文化建设和社会风尚逐步改善,整体文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定安文明生态村建设引来骑行游客

保亭乡村生态旅游吸引众多游客。图/武威

琼海北仍村

乡风民风美了起来,人居环境美了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在众多基层干部看来,海南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之所以能坚持17年活力不衰、效果不减、创新不断,根本原因是尊重民意,不搞“一阵风”“盆景秀”,让百姓更有“获得感”。

“海南文明生态村在创建过程中,坚持从农村需要、农民需求着手,以示范村、精品村创建为切入点,通过典型示范,使群众看得见、得实惠,从而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创建积极性。”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文明生态村的创建经历过试点创建、联片创建、精品村示范创建等模式的转换,创建面也从基础较好、经济发达、群众意愿高的村庄向贫困村庄、问题村庄转移,逐步发展到以沿路、沿海精品示范村带动。“不管是哪种模式,我们始终以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坚持走生态优先、富有文化内涵的绿色小康之路。”

五大方面发力,推动文明生态村创建提质增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把握发展大势,找准着力方向,结合海南在全国率先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17年来的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落实,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不断深入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之路。

如今,放眼琼州大地,17000多个文明生态村如珍珠般散落,已成为海南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推进基层文明蜕变的脚步不停歇。不久前,省委书记刘赐贵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再次强调,要认真总结文明生态村创建的好经验好做法,丰富和提升文明生态村建设内涵。

总结海南文明生态村的创建经验,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高位推动、高效运转,构建系统科学规范有序的创建机制。省委、省政府每年都明确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生态村创建列入重点工作内容,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文明生态村作为“一把手”工程,确保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落实地、见实效;市县和镇村文明建设管理体系建设,形成各方面分工负责、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从制度上最大限度地激励创建主体自觉参与农村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文明建设活动与精准扶贫、乡村旅游、风情小镇等建设项目相结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

——强化示范引领、带动全面共建、营造浓厚氛围。截至去年,省委、省政府已召开8次全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创建经验;全省每年确定一批文明生态村共建点,动员党政军机关、社会团体等共建;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引入企业与农村共建文明生态村;各市县大力推行连片创建、规模推进的模式,涌现出一批文明生态村片区,增强辐射带动效应。

——注重特色风貌、深化文化传承、培育生态文化。根据海南农村差异化的风貌和文化内涵,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村庄和特色风情小镇;最大限度地保护乡村的自然、历史和文化风貌;将文明生态村建设与开展古村修复建设和文化传承工程相结合;广泛开展民间传统节日升级改造,丰富文化生活;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培育生态文化,普及文明礼仪知识,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坚持创新发展,实现创建惠民。海南在创建文明生态村过程中的许多创新做法,如“围绕中心,综合创建”“以人为本,依靠群众创建”“从实际出发,因村创建”“广泛参与,城乡共建”“稳步推进,扎实创建”等,对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好新海南的战略引领下,下一步,需在五个方面发力,推动文明生态村创建提质增效。”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是更加关注环境保护,抓好建设规划、环境综合整治、文明户创建,加强管理;二是更加注重产业支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发展“共享农庄”;三是更加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破除农村陋习,广泛开展文体活动,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四是更加注重城乡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加农村基础教育、学前教育投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实现城乡养老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五是更加注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文明生态村建设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着力推动脱贫攻坚,发挥好农村党员干部的骨干作用,带领农民群众共同建设文明生态村。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文明生态村创建书写下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浓墨重彩的一笔。

山常绿,天常蓝,水常清——17年创建工作积蓄的能量,赋予了海南农村这片美丽土地崭新的起点。

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下,海南将奔着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的奋斗目标,风满帆张、阔步前进!

本文责编/蔡萌 邮箱/394666442@qq.com

猜你喜欢
海南文明生态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请文明演绎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漫说文明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生态公园,四季皆景
海南杂忆
59国免签游海南
热带宝岛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