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中的评语激励

2017-09-29 06:22林少君
读天下 2017年21期
关键词:注意事项

摘要:教师对学生的评语具有指导、激励的教育功能,如何实施评语激励法尤为重要。本文对评语激励法的使用分目的性、激励性、发展性、针对性、有效性等五个原则进行简单阐述,并提出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到的五个方面。

关键词:评语激励;使用原则;注意事项

人们总说教师的工作是充满创新的工作,因为教师接触的学生各不相同,充满变化,即使是同一群学生,也在发展着、变化着,所以教师也得不断调整自己的评价方式来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激励,以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让他们信心百倍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本文就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应用评语激励法作简单的阐述。

一、 评语激励法的内涵

“评语”即评价性语言,“评”有判定人或事物的优劣、是非等意思。教师给学生下评语,就是针对学生一定时间段以来的学习、生活、为人等方面的思想和行为等表现做出终结性评价。这一评价不仅要能帮助学生总结过去,更要能使学生产生新的动机,调动积极性。因此,评语就要有指导、激励学生的教育功能,这就是“评语激励”。评语激励是一种评价学生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业成绩的手段,在全面评价学生、肯定学生进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方面,有显著教育效果,它是建立在学生渴望得到肯定的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精神入手,通过激励而不是压迫来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从而振奋精神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 评语激励法的使用原则

(一) 目的性原则

在给学生进行评价前,教师首先要明确给学生的评价最终要达到什么效果,有的放矢地进行激励。其次要懂得激励的本质是满足个人需求,学生未满足的需求即是其激励的起点,进而导致某种行为。为了引导学生达到激励的目的,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的评语引导学生认识实现“需要”的可能性,从而激励学生改变行动方向。

(二) 激励性原则

教师在对成长中的学生的行为引导时,就要借助评语的各种激励方式,减少对学生的遏制力,增强驱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就有重复出现;若对他不利,则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失。教师要通过评语激励来强化学生的“闪光点”,即强化学生的优点,淡化学生的缺点,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同时激励学生削弱、改正一些不良行为。

(三) 发展性原则

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所以应将评价的立足点放在学生的未来发展方面,进行全程和全面的评价,即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长期的、反复的评价。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地发展着的个体,作为教育对象,具有强烈的发展需要和巨大的发展潜能和可塑性。但要看到,学生是成长中尚不成熟的个体,容易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需要我们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从发展的角度理解这些错误的“价值”,要看到学生的本质和主流,充分肯定好的一面,通过鼓励和引导使学生去克服成长过程中各种不足或错误,培养他们的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 针对性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需要、个性、期望、目标以及学习程度、思想特点等个体变量各不相同,且不斷发展变化,同样的“缺点”或“不足”,“优点”或“长处”往往是不同的原因造成的。这样就要求教师在给学生评语时要找准切入点,“对症下药”才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必须了解学生的各种思想动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针对每一位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和问题,采用多把尺子衡量的方法,精心设计激励性评语,把学生推向一个个新的层次。

(五) 有效性原则

实施激励性评语时,教师应注意收集与评价有关的信息,关心评语的实际效果,关注、重视激励的有效性。如果不该表扬的表扬了,不该批评的批评了,都会适得其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三、 评语激励法使用注意事项

(一) 客观公正

给学生的评语是对学生平时学习生活的客观性总结,是学生平时行为的真实写照,只有客观公正的评语,才能使学生知道自己做得怎么样,从而才能及时引导学生的行为朝着符合教育目的的方面而变化。如果评语与学生的实际相距甚大,不但起不到鼓励、推动的作用,反而会产生负面效果。对学生进行了过高的评价,学生会赶到自己实际没那么好,会认为教师虚伪,并对评语失去兴趣,感到厌倦,甚至会有反感的情绪。

(二) 期望值不能过高

在激励性评语中,对学生寄予厚望,热情鼓励,这是激发学生上进心、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方法,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不能过高,否则会给学生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产生副作用。

(三) 正确运动表扬和批评

表扬与批评都是激励的手段,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表扬属于正强化,批评归负强化,它们对学生的行为都会产生激励作用,知识在运用中要因人、因时、因事正确运动。

(四) 尊重学生的个性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如果有人为我:你怎么以简单的公式概括自己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时,我就回答说:要尽可能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注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个分寸不容易把握好,但是又必须把握好。

(五) 与其他激励法配合使用

常用的激励法有物质激励法,如奖给优秀学生文具、图书等;精神激励法,如给优秀学生授予光荣称号,颁发奖状和荣誉证书等;目标激励法、理想激励法、新人激励法等等。在对学生实施评语激励法的同时,配合其他激励法,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四、 小结

“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激励性评语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强大的动力,能驱使学生不断的努力和进步。教师应注意评语激励法使用的原则,合理把握评语激励的尺度,切实有效地激励学生进步。

参考文献:

[1]赵学勤.中小学管理.

[2]傅建明.教育原理案例教材[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林少君,浙江省温州市,温州市平阳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注意事项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自动售票机拆移的必要性及施工注意事项分析
种鸽疫苗的免疫方法和注意事项
降温小帮手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网上评卷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注意事项及改进
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知识初探
下雨天的注意事项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