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对于数学综合应用型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增加,所以现如今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学生实际解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学建模能够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数学能力,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学生在数学建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不断提高数学建模教育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建模能力。
关键词:数学建模;教学;加强;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166-01
数学建模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的养成对于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意义,高中是大多数学生首次接触数学建模的阶段,如何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建模的能力以及兴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数学建模的本质
数学建模的本质就是从现实的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通俗来讲就是将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抽象提炼之后,用一些简单的数学符号,式子以及图形来进行表述,使其变成易于研究的数学问题,通过研究这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来分析一些客观上的现象,预测发展规律,或者是提供最优策略。对于数学建模来讲,其的侧重点就是数学的运用,通过数学工具来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将需要解决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化之后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包括:
(1)对生活中遇到的原始问题分析,假设,将其抽象为简单的数学问题;
(2)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方法,选择适当的模型并进行分析;
(3)对相应的模型进行实际求解,验证,分析,修改,验证等等的步骤来进行模型的确定。
数学建模的过程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不懈的精神;还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根据调查的数据形式,超过百分之八十的高中学生认为数学建模是一项比较有意思的课程,不仅仅能够帮助自己在数学这门课程上的学习,还有利于其他课程的学习。我们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整体的教育方式就是应试教育,学校只是注重理论上的教学,缺乏实际运用能力;而数学建模能够更好的贴近生活,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建模能够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分析能力,证明能力以及计算推理能力;能够培养学生对于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等等。
2.当前高中生数学建模的能力以及意识
就现在的情况看来,当前我们国家高中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以及建模意识还不是很强,建模能力以及建模意识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1)数学理解能力差,对题意的把握能力不足;
(2)数学建模的方法还不完善,建模方法比较低;
(3)学生对于数学建模意识不是很强,对其的应用意识也不高。
新课改对高中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对于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措施
数学建模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以及提高的过程,其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其教学的方针就是以实验为基础,学生为中心,问题为主线,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这种数学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利用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这样能够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不断的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数学应用的能力与意识。
数学建模教育,其主体是学生,老师为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进程来设计一些贴近于生活现实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文献的查阅和知识的学习,将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就这个问题进行组内讨论,寻找很好的解决措施,组内讨论完之后再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取长补短,不仅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数学素质以及创新能力。
在对高中低年级学生进行数学建模的教育过程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其教学的内容包括让学生了解数学建模中最基本的过程,以及一些常用的数学模型(比如说是函数模型,几何模型,三角模型等等),通过一些贴近现实生活的例子来给学生进行感受。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每个章节主要的数学教学任务来进数学模型问题的引进。
4.高中数学建模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1)在最开始让学生接触建模中,就需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建模的精髓就是将数学课堂与实际相结合,在老师引进建模的材料的时候,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工,以防止问题过于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同时需要注意数学课堂中的建模能力的培养必须与对应的知识结合起来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建模的目的之一就是加深学生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
(3)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就是梯级上升的问题,问题的提出需要要与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相适应,从自己比较熟悉的课题入手,直接实践,探索规律。
高中建模教學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能够在问题中学习。数学建模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新的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下,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将数学与各个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在利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学建模能力的养成是在不断进行数学建模的学习以及应用中养成的,数学建模能力的养成,意味着数学理解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的提升,数学意识的提高,各种知识的拓展。
5.小结
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高中数学建模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需要遵循整个的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来进行教育,让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能更好的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本文主要就如何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读者对其有简单的了解。
参考文献:
[1] 潘丽娟.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
[2] 杨萍.数学建模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3(33):88.
[3] 辛凯.数学建模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J].品牌,2014(4):49.
[4] 陈媛.浅析如何将数学建模思想渗入到中学数学教学中去[J].科技经济导刊,2016(1).
[5] 孙海平.中职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实践分析 [J].职业,2016(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