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2017-09-29 14:51刘柳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传承与保护民间音乐挑战

摘要:中国民间音乐是我国民族艺术发展的积淀,它贴切地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象征着艰苦奋斗的中华民族精神。然而伴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冲击,再加上流行音乐和西洋音乐的兴起,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既要传承它深厚的文化精髓与地域风格,使它在中国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同时也不能固步自封,要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创作理念,对自身音乐形式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完善。总的来说,要实现中国民间音乐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并非一件易事,需要我们日积月累的摸索。

关键词: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挑战;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017-01

中国民间音乐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刻画了劳动人民朴实的生活,是56个民族积淀下来的文化特色产物。它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卓越的文化内涵,而不同的民族又有着它们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使民间音乐不仅成为我国音乐文化的一块瑰宝,更在世界音乐文化发展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全球经济化加剧了文化一体化,民间音乐在获得众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中国民间音乐越来越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1.民间音乐的价值

1.1 文化价值[1]。

(1)增强民族凝聚力。我国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文化差异。各地的民间音乐也有所不同,但这些不同只是表面上的,从实质上来说还是一样的,它们都源于中华民族五千余年的灿烂华夏文化,都象征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都趋于相同的观念和审美追求。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这些民族音乐就像他们的"根",是他们倘若有朝一日面临祖国分离的情形时,永远也不能除去的文化认同。它能唤醒各族人民对祖国统一的内心渴望,是维系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2)丰富日常生活。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基本上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免枯燥无味,而多姿多彩的民间音乐则能很好地点缀他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在繁忙的劳作之余,还可以随意地哼唱两句愉悦心情,年庆丰收时可以转换为歌舞的形式加以庆祝。除了娱乐功能以外,民间音乐也能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因为古代经济发展缓慢,贫富差距悬殊,能真正到学堂上接受系统学习的人少之又少,民歌民谣成为农村地区主要的文化传承方式。劳动人民经常通过传诵这些民谣来普及一些生活常识,塑造花木兰等民间英雄形象,对历史大事件的前后发展过程也有了整体的把握,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不断完善自我。

1.2 经济价值。民间音乐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各个地方的区域特色,凭借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吸引了一大批的游客,它的经济潜在市场庞大,有着很强的号召力。凭借其不同的旋律、节拍、音色,民间音乐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可以起到陶冶情操、颐养性情、丰富旅游生活等作用。例如,国内著名旅游景点张家界就有一项观赏民间音乐的旅游项目,开设以来,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由此可见,民间音乐不仅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也能间接地创造经济效益。

2.面临的挑战

2.1 国内流行音乐的兴起。[2]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现在已经生活在一个数字电子化的时代,电视、电脑、手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甚至性情也渐渐浮躁起来。再加上流行音乐具有旋律简单、歌词通俗易懂等特点,其听众涵盖了各个年龄阶段,它更加容易被人们接受和传唱,而民间音乐因为方言等原因往往只能存在于特定的地域,它的传播还得跨过理解复杂难懂的方言、平衡审美观念差异等层层阻碍。因此越来越少的人愿意沉下心来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好好欣赏土生土长的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流失了大量的听众,传播形式更加单一化,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2 国外音乐文化的冲击。随着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与文学、军事、经济等其他领域受到巨大冲击一样,民间音乐在花样百出的国外音乐文化面前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比如来说,这么多年来,民间唱法和美声唱法谁更科学一直都是争议的焦点,双方谁也无法压倒性地说服谁。当前,许多高等音乐院校表现出了一种过分"崇洋媚外"的态度,明确贬低或者排斥民间音乐,略述甚至直接跳过传授民间音乐,把西洋音乐当作音乐教育的重点。

3.如何传承与保护

3.1 树立正确观念,加强对传统民间音乐的学习。首先,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民间音乐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生活的沉淀,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情感是任何其他音乐文化所不能比拟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务珍爱并极力保护这块文化瑰宝,使民间音乐得到传承,进一步地发扬光大。其次,各教育机构也要起到表率作用,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并深入学习传统民间音乐。中小学应该至少每周开设一节音乐课,将各民族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作为重点教学内容,采用视频、口述民族音乐发展史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民间音乐有多方面的系统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学习兴趣。另外,高等音乐院校应该更加重视民间音乐,其中专业音乐教育在传承和保护民间音乐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高校可以专门设立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批优秀的民间音乐"继承人",让他们深入学习民间音乐。

3.2 关注民间艺人,社会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目前看来,我国民间音乐平台十分狭窄,社会传播形式也很单一,在传统民间音乐的继承过程中,师傅引导,徒弟自己领悟和感知的模式是中国民间音乐的基本教学模式。政府应该积极提供政策和财务上的有力扶持,给民间音乐更多的展示平台,扩大民间音乐的影响力,使其有机会磨练和提升,从而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另外,当前社会的民间艺人流失得越来越多,但他们的地位并没有整体呈现出"物以稀为贵"的态势。社会应提升民间艺人的主体地位,觉悟出他们对民间音乐传承的重要性和不可取代性,必要时可以采用经济刺激鼓励更多的人投身到民间艺术中来。在推广民间音乐方面,社会还应做出更多新的尝试,不要局限于一种传播方法,具体可以开设与民间音乐有关的知识讲座、举办民间音乐博览会等等。

3.3 理智对待西洋音乐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纵觀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家的历史贡献,他们都在继承深厚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大前提下借鉴了国外先进的音乐理念用于自身的发展。其中,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在继承二胡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借鉴了许多西方音乐的作曲理论和演奏技法,将二胡的演奏舞台不断拓宽最终终于演变成为一门专门的独奏艺术。无可厚非,西洋音乐文化的大量涌入对我国民间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但我们也应该同时认识到西洋音乐文化在提高演奏技艺、丰富作曲形式上带来的积极作用。我们说,艺术没有继承,就会丢失传统;同样的,艺术没有借鉴,就无法发展。总的来说,我们应该融合各地音乐文化的特点和风格,理智对待西洋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参考或者汲取国外一些优秀的创作经验,但前提是充分继承传统的民间音乐,保持民间音乐的艺术性,不过分地推崇西洋音乐文化而忽视土生土长的民间音乐。

4.结束语

中国的民间音乐经过历史的沉淀,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当前民间音乐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使民间音乐的传承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可谓是滴水穿石并非一日之功。对此,我们应坚定不移地传承民间音乐,共同爱护这块不可多得的瑰宝,不断完善民间音乐的传承模式。同时我们要时刻保持着忧患意识,多思考民间音乐的未来发展方向,在继承的基础上要有创新和发展,才使它在国际音乐舞台上散发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 金平. 试论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J]. 大舞台,2015,(03):223-224.

[2] 吴晓慷. 传统音乐传承模式的思考与改进[J]. 艺术评鉴,2017,(04):37-39.

作者简介:

刘柳,女,1987--,研究生学历;工作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承与保护民间音乐挑战
贵州黔东南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新探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高安采茶戏传承与保护研究
当代土耳其民间音乐实践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