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英++温海娇++吴云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深化,以人为本渐渐成为了各教育机构在教学管理理论中的主要理念,以人为本的概念是以学生和教师为本开展的教学活动,学术上并没有针对其指定规范标准化的教育模式,因此各省市和地区的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以人为本的概念贯彻到教学管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达到素质教育的同时让学生可以科学而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教学;管理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001-01
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一直都存在着人文弱化的情况,学生们将大部分的时间都贡献给了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讲座的流程中,没有选择兴趣和得到素质教育的机会,而教师也没有得到主体地位的落实,参与教学实践的时间很多,但是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机会很少,很多高校的教学活动在管理过程中都会出现行政化过度的现象,没有民主参与的决策行为往往都会存在独裁性,这也是高校教育无法达到以人为本阶段的重要原因。文章会对目前的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理论形成和研究的主体进行分析,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下,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尊重教师理解教师信任教师,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反馈和需要上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营造出适合学生与教师共同发展的高校文化,全面提升我国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空间。
1.以学生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理论的价值
一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理论中,以学生为本是其中重要的概念构成之一,高校本身就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深造而建立的,而且没有学生的高校也不可能存在,因此可以说当高校失去了学生那么其本身也不复存在,简言之高校就是为大学生而设立的,那么高校的教学管理理论中以学生为主应当是无可厚非的。很多学者都针对高校存在的问题开展过不同程度的讨论,将这些论点总结说就是高校的存在意义首先是人才培养的機构,那么在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必然要以学生为本,培养高素质人才则是高校发展的使命,这也是继学生之后教师则会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理论主体的原因之一。对高校来说,学生不仅是其规模发展的基础,还是高校本身与社会和学术界交流与联系的重要纽带,每一所高校的口碑和得以名扬的基础都是其毕业生的优秀表现,因此每一所高校应当在教学管理理论中加入以学生为本的内容,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2.以教师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理论的价值
高等教学管理理论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概念可以分为三个角度来分析,首先是教师是高校输出教学资源的主要载体,当教师质量没有达到标准的时候,高校的教育水平也不可能达到符合标准的高度,其次教师是高等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负责人,高校存在的价值应当以培养人才为基准,那么执行该活动教师的存在就很重要,高校理应以教师为本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最后教师的积极性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保障,若是将高校看作是一个提供知识售卖服务的机构,学生则是充当购买者的身份,而教师则是销售人员,消费者的满意度是销售人员积极性和能力达标后的结果,因此为了让学生可以享受到教师的优质服务,教学管理中以教师为本的内容必不可少。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仅应当是教导的关系,还应当从某种角度寻求一定的平等,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并非是社会思想的附庸,因此以教师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也应当兼顾学生的身份,让教师和学生在现代社会中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同时学生也应当尊重教师,关爱教师,让二者在平等的地位上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3.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理论的执行策略
文章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两点落实以人为本教学管理理论的策略,首先是校领导应当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这不仅是学校制度和计划的基础,也是会直接影响和决定其他教职员工行为的铺垫,高校领导班子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前提下学习更符合社会客观情态的教学管理理念,让其优秀的行为可以感染和熏陶其他的教职员工,让师生能够在以人为本理念的环境下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其次是高校应当从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引入上加大投资,教学资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设施,没有足够的教室、教具、专业配套设备,再有能力的教师也无法发挥出自己真正的实力,那么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会受到限制,以人为本教学管理理论也无法得到落实,因此高校应当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若是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当不断的吸收更加具有才干的师资队伍,为以人为本教学管理理论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对以人文本的教学管理概念进行了以学生为本和教师为本的分析,同时针对目前国内高校的管理现状提出了可行性的策略,为推进以人为本教学管理理论的研究和落实提供了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阳.马斯洛人本主义理论视野下的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02):58-61.
[2] 丁天明.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实验室管理伦理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43-46.
[3] 金晓明,叶利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中的以人为本[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169-172.endprint